文/向阳老范/原创
(图片来自网络)
至今思项羽(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全诗)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这是穷途末路的楚霸王项羽在走向灭亡时的哀歌。对项羽而言,秦朝的江山就像一只煮熟的鸭子,无论如何都是自己的,岂不知到了最后:“煮熟的鸭子最终飞了!”让人扼腕叹息的同时,禁不住反思项羽的人生。
项羽多仁但不分场合。仁是对的,仁者爱人,但行“仁”也要讲究场合,讲求对象。“仁”对了场合那就是真仁,“仁”错了那就是毒药。刘邦进入关中后,就与当地老百姓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者及盗抵罪。”这是对关中百姓的仁,自然赢得了民心,得到广大百姓的支持和拥护。相反,对敌人的仁就是妇人之仁。鸿门宴上,刘邦向项羽道歉,亚父范增用其玉佩示意了多次要项羽杀刘邦,项羽装作没看见,放过了刘邦。这样的放虎归山,自然是后患无穷。巨鹿之战胜利后,项羽听信小人之言,将投降的20万秦军击杀坑埋在新安城南。试想:20万秦军俘虏的背后是20万个家庭,20万个家庭中何止20万人民!显然是项羽的不仁让他失去了民心。这一点在东城突围中,项羽迷路时问田父被骗陷于大泽而得到了证明。
(图片来自网络)
项羽自信但又过于自负。自信是好事,但自信过头,就变成了自负。自负的结果就是刚愎自用,听不进不同意见。而听不见不同意见,就会变成孤家寡人。项羽有“彼可取而代也”的自信。在推翻强秦的战争中,大小经历70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不曾失败过,直至消灭了秦军主力。这里,自信成了项羽成功的因素之一。鸿门宴上,项羽不听劝告放了刘邦,恐怕也有自信的因素在,毕竟两军势力多寡悬殊,杀死一个刘邦如同探囊取物。然而项羽自信过了头,变成了自负,变成了刚愎自用。韩信曾是他的部下,多次给项羽提出建议,但他置之不理。范增建议在鸿门宴上杀死刘邦,他不予采纳。曹无伤给他通了刘邦想做皇帝的消息,他却在刘邦的面前说:“此沛公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轻易的出卖了朋友。甚至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他还自信地认为:“天亡我,非战之罪。”可怕的自负,最终让项羽众叛亲离,成了孤家寡人。由此可见,失败是必然的。
(图片来自网络)
项羽英勇无敌又呈个人英雄主义。战争不是项羽一个人的战争,不是独角戏,战争是大家的战争。毛主席认为“战争是人民战争”,而不是呈个人一时之快的个人英雄主义。东城快战中,项羽向部下表示要“三胜之”,先后三次冲入汉军,斩杀汉将、叱退赤泉侯,杀数十百人。战场变成了他呈个人英雄主义的阵地。个人英雄主义由此可见一斑。一根筷子容易断,众人划桨开大船。项羽这条个人英雄主义的船迟早会沉的。相反,刘邦虽然奸诈好色,品行也不咋地,但他很会团结人,很会利用人,很会拉拢人。张良、萧何、韩信、彭越等一大批文臣武将跟着他,为他牵马坠蹬,为他征战天下。鸿门宴前,项伯来找张良,沛公知道后和他约定成了儿女亲家,把项伯当亲兄长侍奉,让项伯在项羽面前帮他说好话。在鸿门宴上,项伯更是像老鹰一样护着刘邦。我们现在讲“共享”,讲“沟通”、讲“团队”、讲“同心圆”、讲“命运共同体”,就是要力避个人英雄主义。
性格决定命运。从某种程度上讲,项羽的悲剧是性格的悲剧。项羽性格上的弱点就像食物里生出的细菌,虽然微小,却会导致食物发霉成腐,毁于一旦。至今思项羽,总会让我们领悟颇多。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