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专题 > 春秋五霸是谁战国七雄是谁(春秋五霸是谁提出的)

春秋五霸是谁战国七雄是谁(春秋五霸是谁提出的)

春秋五霸是谁战国七雄是谁(春秋五霸是谁提出的)关于春秋五霸,古代有多个版本,流传最广的源于《史记索隐》,即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宋襄公,其中宋襄公及其代表的宋国,无疑是实力最弱的一个霸主。春秋五霸是谁战国七雄是谁(春秋五霸是谁提出的)问题在于,实力如此之弱的宋国,疆域、人口、国力等都远不如齐国、晋国、秦国、楚国、燕国,甚至连鲁国都不如,那么宋襄公为何生出争霸之心,又凭什么争夺下霸主之位?鲜为人知的是,宋襄公

关于春秋五霸,古代有多个版本,流传最广的源于《史记索隐》,即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宋襄公,其中宋襄公及其代表的宋国,无疑是实力最弱的一个霸主。

春秋五霸是谁战国七雄是谁(春秋五霸是谁提出的)

春秋五霸是谁战国七雄是谁(春秋五霸是谁提出的)

问题在于,实力如此之弱的宋国,疆域、人口、国力等都远不如齐国、晋国、秦国、楚国、燕国,甚至连鲁国都不如,那么宋襄公为何生出争霸之心,又凭什么争夺下霸主之位?鲜为人知的是,宋襄公争霸之心的出现,是从齐桓公对他的嘱托开始的。

武王克殷之后,将殷商遗民集中在朝歌一带,由纣王之子武庚率领。武庚复国失败后,周朝就将殷人迁到宋地(在如今商丘市),交给纣王之地微子启管理,特准其用天子礼乐奉商朝宗祀,与周为客,因此宋国是殷商遗民之国,具有特殊的地位。

由于宋国是“前朝余孽”,导致其在周人大家庭中备受白眼,春秋战国时的很多寓言故事,都是拿宋人开涮,“拔苗助长”、“丁公凿井”、“守株待兔”、“掩耳盗铃”等故事的开头总是说“宋国有一个人……”如何如何,讲述宋人如何愚蠢。与宋国相同的是郑国,在晋楚之间摇摆不定,故而也有很多郑人愚蠢的寓言故事。

但在宋襄公时期,宋人雄起了一把,一度让中原不少诸侯国仰望,由此被后世史学家列为春秋五霸之一,而宋襄公的雄起,则与齐桓公对他的态度密切相关。

公元前651年,齐桓公在葵丘召开诸侯大会,参加会盟的有齐、鲁、宋、卫、郑、许、曹等国的国君,周襄王也派代表参加,并对齐桓公极力表彰。会议内容主要有五条,即不准把“水祸”引向别国,别国灾荒不准拒绝卖粮,不准更换太子,不准以妾代妻,不准妇女参与国事。这是一次胜利的大会、圆满的大会,列席国君一致通过决议,而齐桓公的霸业也达到了巅峰。

葵丘会盟上,齐桓公还单独与宋襄公有过交流,委托他照顾齐国太子昭(齐桓公第三子),一旦齐国有人抢夺君位,希望宋襄公出兵平叛。来自一个超级霸主的殷切嘱托,自然让刚刚继位不久的宋襄公受宠若惊,立即就答应了下来。

公元前643年,易牙与竖刁活活饿死了齐桓公,并发动兵变拥立公子无亏(齐桓公长子)为君,太子昭逃到宋国,请求宋襄公的帮助。尽管当时宋国还很弱小,但宋襄公还是愿意践诺,准备帮助太子昭回国夺回君位。

宋襄公采取当时主流玩法,即给各个诸侯国发通知,告诉大家齐国奸臣违背葵丘盟约,肆意更换太子,如今我们要拨乱反正,护送正牌太子前往齐国继位。但宋国弱小,宋襄公号召力不大,多数诸侯置之不理,只有卫、曹、邾三国派了一些兵马。

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于是公元前642年宋襄公只能硬着头皮率军出发,但由于太子昭是齐桓公亲选的继承人,在齐国有很大的号召力,因此面对宋军时齐国人心不齐、军心涣散,最终在太子昭支持者的内应之下,宋襄公轻松击败“叛军”,太子昭(齐孝公)成功进入齐都临淄继位。

号令了三个诸侯国,一举击败强大的齐军,帮助曾经的霸主国拨乱反正,由此宋襄公一举天下闻名,而胜利的滋味也让宋襄公陶醉不已。

齐桓公死后的内乱,齐孝公继位后的诸子(齐桓公其他儿子)争权,让齐国不可避免地衰落了下来,于是诸侯霸主之位空缺。所谓“齐失其鹿,天下共逐之”,宋襄公想逐一逐鹿。

当时,秦楚是中原诸侯眼里的“蛮夷”,宋襄公认为他们没有资格称霸,中原晋国长期内乱,齐国内乱且受宋襄公恩惠,其他鲁国、陈国、曹国等似乎又不值一提。宋襄公深思之后,觉得当前机会难得,可以参与争霸,但主要不是以军师实力争霸,而是以会盟的形式,以春秋大义来确立霸主地位。

宋国公族子鱼劝谏说:“小国争盟,祸也。”宋襄公不予理会,在平定齐国内乱的第二年(公元前641年)就开始策划“会盟”争霸,即在会盟时成为盟主,以此确定霸主地位。

会盟争霸的第一步,是要有支持自己的小弟。为了树立权威,先将东夷小国鄫国国君当作祭品,后又兵围曹国,总之就是威逼利诱诸侯支持他。但问题在于宋国国力弱小,无法充当弱国的保护伞,所以响应者聊聊,很多诸侯不服从,而宋国只能欺负一些不听话的小国,对于稍微大一些的不听话的陈、蔡、郑等国又无可奈何。最终,支持宋襄公的只有卫、邾、曹、滑等几个小国。

会盟争霸的第二步,是在会盟时成为诸侯公认的盟主。公元前639年,宋襄公在鹿地会盟诸侯,齐、楚等大小诸侯各国来了不少。盟会上,宋襄公以盟主自居,让齐国与楚国不满,没能达成称霸的意图,最终楚国建议暂时搁置争议,等到秋天时在盂地会盟,再商讨盟主问题。当年秋天,宋襄公不听劝告,执意不带军队、非常守信的前往盂地会盟,结果宋襄公与楚成王为霸主之位发生争议时,楚国不讲道义,突然派兵出来把宋襄公抓住了。同年冬天,诸侯又一次开会时,经过鲁僖公调停,宋襄公才被释放。

既然无法通过会盟争霸,那么只能诉诸于武力了。宋襄公听说郑国支持楚国称霸,内心非常不爽,于是找了一个理由攻打郑国,郑国向楚国求救,楚国“攻宋救郑”,于是宋楚爆发了泓水之战。接下来的历史我们都知道,宋襄公严格遵守周礼,以此展现宋国风采,胜之要武,不愿使用卑鄙伎俩取胜,但楚军不讲道义突袭宋军,最终宋襄公大败,还被楚军射伤了大腿,第二年伤痛发作不治而死。

宋襄公的争霸野心,始于齐桓公的嘱托。但从宋襄公的争霸过程来看,忽略了武力是霸业的关键支撑之一,20世纪初美国罗斯福“一手大棒,一手胡萝卜”,实现了美国的美洲霸权,但宋襄公只有“仁义”,却没有大棒支撑,故而一直没能成为公认的霸主,甚至还在一定程度上成为“笑柄”与“耻辱”。既然如此,为何《史记索引》中将他列为春秋五霸之一呢?

原因很简单,宋襄公行的是春秋大义,一言一行严格遵守周礼,堪称春秋时代的表率,尤其在泓水之战中,宋襄之仁式用兵,如今看来愚不可及,但在当时却体现了老牌贵族的风度,只是遇到了不讲规矩、不遵周礼的“蛮夷楚国”,所以在中原不少诸侯眼里,宋襄公也算是“虽败犹荣”。后人看待这一段历史时,从“头可断、血可流,道义不能丢”的角度来衡量,作为遵守周礼的表率,宋襄公的确有理由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上一篇: 王鏊怎么读(王鏊简介)
下一篇: 景阳冈打虎概括(景阳冈打虎酒42度价格)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