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抗日战争正打得激烈的时候,一名名叫若彬的参谋从中国的内蒙一路走到湖北,对中国战场做考察,并详细搜集沿途的情报。
可是当他走完整个战场之后,回国就策划了日本史上赫赫有名的“津野田事件”,差点成功刺杀主张侵华的日本军官东条英机。惊魂未定的东条英机当即在东京展开一场轰轰烈烈的“抓捕”活动。
三笠宫(三笠宫崇仁亲王)
最终找到的“真凶”令他大吃一惊,这个人竟然是日本天皇的亲弟弟三笠宫崇仁。这样的结果让所有人都没想到,尽管他们两人政见不和,但是从来没人想过三笠宫崇仁竟然能对东条英机痛下杀手。
更让他们没想到的是,使这位亲王痛下决心的是来自自己的对手、毛主席写出的一本旷世神作——《论持久战》。
一时间,日本军官们纷纷开始传阅起毛主席的《论持久战》,想要看看这究竟是一本什么样的书。不少军官在看完之后整个人大为震撼,纷纷转变自己的思想,并感慨要是能早点看到这本书,自己绝不会来中国。
那么这本书中都写了什么,为什么能够使得日本的军官做出这么大的反应呢?
早在1936年7月,毛主席就开始思考中日之间的持久战了,他曾对美国记者斯诺毫不避讳的说过:“中日之间迟早都会有一仗的,毫无疑问,这一仗会是持久的,中日之间最后的胜负也将在持久战中决出结果。”
多年后,不仅是斯诺,所有得知这句话的人都纷纷感慨主席的英明神武。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除了心怀鬼胎的各方势力,最紧张的莫过于全国的百姓了,他们对于战争的一举一动都给予了高度的关注。
1937年12月,日军大举进犯,占领南京城后,在南京展开了惨无人道的大屠杀。短短几天时间内,原本繁华的南京城就变成了一座人间炼狱。废墟遍地,尸横遍野,令人看了触目惊心。一时间,“亡国论”的思想甚嚣尘上,人们都被一种极其悲观的情绪所笼罩。
侵华日军
而后来在八路军取得“平型关大捷”后,彻底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将全国民众从一片恐怖中拉了回来。紧接着台儿庄大捷,“速胜论”又盛行起来。
所有人都被一种错误的思想引导着。毛主席一直认为中国拥有坚定的意志,这场侵略战争的胜利者一定会是中国,但是现在民众们的思想和实际是有些偏差的。为了反驳“亡国论”和“速胜论”,他决定以持久战的思想武装全国民众。
于是在和中央众人商议之后,毛主席决定写一部《论持久战》,帮助人们更全面地去认识这场战争。
《论持久战》不仅要剖析当前抗日战场上的局势,也要根据实际的理论对后来的战场局势进行分析。为了能够完善这本“著作”,毛主席在撰稿前特意察看了大量的文献资料以及战争理论著作。
在这本旷世神作中,毛主席先是引用“亡国论”和“速胜论,将这些思想作为反驳的依据,然后引入到中日之间军事、经济、国力等方面的对比上,深入的阐述了持久战的必要性。
紧接着,毛主席又将整篇分为三个重要的阶段:第一个阶段,敌人进攻,我方防御;第二个战略,敌人保守,我方反攻;第三个战略,我方反攻,敌人退却。
要想将这些内容阐述清楚需要耗费极大的功夫,毛主席虽然博学多才,但在正式撰稿的时候也是十分伤神的。
刚开始撰稿的时候,毛主席集中精力,经常能连续几天几夜不睡觉,废寝忘食的程度让众人看了忧心不已。
有时候警卫人员看到毛主席房间的灯一直到深夜还亮着,都会忍不住过去轻轻叫几声主席:“主席,今天太晚了,先休息吧,明天再写。”
毛主席每次都会因为写得太过投入,一连好几声都听不到。听到了就会回一句:“等会儿就休息。”可是每次嘴上这样说着,他房间的灯还是一亮就会亮一晚上。
偶尔主席自己觉得累了困了,他就会要来一盆凉水洗洗脸或者到院子中走走。
警卫人员见自己劝不动主席,只好在主席的饮食上多下功夫,保证主席有足够的精力撰写文稿。
工作人员每天都按时按点地为毛主席送饭,可毛主席对于吃饭也是“可有可无”的态度。经常是饭菜都凉了,也不见主席动筷,非要等警卫人员催了,毛主席才会“回过神来”,急匆匆地扒拉两口。
久而久之,毛主席就病倒了。头疼、失眠还吃不下饭,这可急坏了众人。最终经过诊断,医生说道:“主席这不是病,主要还是因为太过劳累,过于紧张导致的,只要放松精神,好好休息两天就可以了。”
众人都松了一口气,一边为毛主席没有出什么大事庆幸不已,一边想着有了医生的叮嘱,主席终于可以松一口气了。
可是谁也没想到,主席吃过药之后,刚刚休息了一天,就拖着还未痊愈的身体,继续撰稿。这次专心的程度比之前更甚。
有一次,警卫人员担心主席久坐脚凉,就在他脚边放了一盆炭火。结果等警卫人员再次进去的时候,就闻到一股浓烈的烧糊的味道。此时主席还在埋头专心写稿,丝毫没有注意到脚边的异样,警卫人员急忙大喊道:“主席,棉鞋着火了!”
主席这才反应过来,他急忙放下笔,将棉鞋甩掉,抱着脚说道:“好痛好痛。怎么搞的?一点都没觉得烧着呢?”
在连续撰写了八九天后,毛主席将一份用报纸卷好的纸张,郑重地交给警卫员,让他送到清凉山解放社去。
后来经过中央众人的重新“校对”之后,《论持久战》于1938年5月30日在延安的《解放》周刊上正式发表了《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同时还做了《论持久战》的演讲。
一个多月之后,《解放》周刊将毛主席的《论持久战》合并起来,正式在杂志上全文刊载这篇旷世之作。
《论持久战》一经发表,立刻引起了全国所有抗日组织的关注。这篇巨著中引经据典,通过对双方战略的研究,采用客观事实,描述了中国最终一定会胜利的原因。
后来,周恩来将这本书带给了白崇禧,白崇禧读完之后心中大为震撼,对毛主席的博学多识和目光之宏远赞叹不已。他还在蒋介石的指示下,将《论持久战》中的战略总结成两句话:以小胜为大胜、以空间换时间。
当时周总理还给远在香港的宋庆龄也寄了一本书,宋庆龄对于毛主席深入的分析也是十分认同,便将这本书带给了自己国外比较亲近的好友,将这本书翻译成英文形式在国际上发表。
结果这本书在国际上也引起了剧烈的轰动,日本的军官们看到后,内心也是感到极为震惊。
此时不免有人感到奇怪,既然知道日本会对此做出反应,毛主席为什么会同意将这本书在国际上进行刊发呢?
其实主要是因为这本书是讲述战略方针的,并非是中国的战术,毛主席不怕敌人看到,因为敌人看到也没有用,还会在他们内部引起强烈的恐慌。
正如毛主席所料,这本书在不久之后就成为了日军中华各个司令部和情报部必须要读的作品。
岗村宁次
当时日军华北的军官岗村宁次在看完《论持久战》之后,心中久久不能平静,仿佛已经看到了日本的败局。他曾公开表示:“这本书我们一定要好好研究,它能够帮我们发现我们不知道的问题。”
岗村宁次一直认为自己的部队战术卓越,他从来没有想过毛主席竟然能够对日本这么了解,还能提出相应的对策方针。
随后,日军部队为了防止书中所说的“日本国力承受不住持久战”的情况出现,便制定出了“以战养战、以华治华”的战术方针。
此后,日军每到一个地方,就将中国所有的资产一律冻结,然后当做自己的战利品没收,最后再将所有的损失放在群众们身上。
1939年,日本先是设立了军政财三方组织的“军配组合”,通过日本军方操控,他们将中国华中地区所有的物资和流通方式全部控制起来。其中涉及的行业涉及多个方面,有棉花、人造丝、毛丝、工业药品、化肥等所有民生相关的行业。
随后日军又对“军配组合”之外的物资加以控制,他们将占领地所有的华商工厂视为“敌产”,全部“接管过来”进行管理。然后将粮食等物资全部低价收购、再向农村高价销售工业产品。
除此之外,日本为了战略的顺利实施,还大量发行债券,进行种植鸦片,通过一系列“掠夺”的方式进行敛财。
但是“以战养战”的方式并没有为日本带去转机,因为毛主席曾经说过:“最后胜利的一定是中国”,因此在面临军事策略完善,意志坚定的中国军队时,中日两国的战争还是如同毛主席在《论持久战》中一样,最终以日本惨败收场。
除了岗村宁次,还有一些日本的军官在读了《论持久战》之后产生了不一样的看法。
1940年,日本陆军航空兵中将远藤三郎亲自带领队伍突袭蒋介石住处,当时他投下的炸弹距离蒋介石只有几米远。
可以说,远藤三郎受到“军国主义思想”的影响极其严重,甚至在后来战败时接受审判时,还始终认为中国是绝对不可能战胜日本的。就是这样一个极其顽固的日本主战派人物,在仔细看完毛主席的《论持久战》,内心受到很大的冲击,他开始怀疑自己一直信奉的“军国主义思想”。
1956年远藤三郎在访问中国的时候,特意献上自己的指挥刀,向中国表示自己的忏悔。
而日本的主和派在阅读到这本书的时候,更是坚定了自己内心的想法:日本这一战争是非正义的,失败是必然的。
斋藤邦雄是日本军队中一个反战派的人物,尽管他在日本的时候通过每天只喝酱油来保持自己瘦弱的体重,但还是因为军队缺人被迫拉到了中国。
每次日军大肆屠杀的时候,他都极少参与。在1943年有幸读到《论持久战》后,更是冒着被砍头的风险,放走了共产党一个意志坚定的女战士。
其中受影响最深,职位最高的一个就是日本天皇的弟弟三笠宫崇仁亲王。身为一个主张和平的日本人,三笠宫崇仁对于日本在中国的暴行十分不满。
他曾公开表示:“日本对中国是‘无所不取、掠夺殆尽’。”
还曾说过:“中国共产党的军纪严明,绝对不是日本所能企及的。在我看来,这样的日本军队,是绝对无法和中国共产党对抗的。”
1943年,他化名若彬在中国搜集情报的时候偶然读到了《论持久战》,此时距离这本书发表已经过去了5年,他看到这5年间中日两国的战争基本上和毛主席预测的一致,心中更坚定了日本会战败的想法。
为了避免中日两国继续交战,三笠宫亲王才策划了谋杀东条英机的“津野田事件”。
虽然这次谋杀并没有成功,但是最终中国凭借着坚定的意志,以及伟大领袖的深谋远虑赢得了这场战争。而毛主席撰写的这本书后来也被许多国家争相作为研究对象。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