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詹小注:
丁关根简历(丁根牢简历)
今天,转载李德民《文章满纸书生累》中一篇小文。
文章说的是,人民日报总编辑范敬宜,布置一项写作任务给评论部主任李德民。
按说,这种事情,总编打个电话即可。
然而,老范却郑重其事地写了一封信!
事情虽小,可见老范为人之平和、谦虚。
老范这样的总编辑,如今真是不多见了!
范总一封信,德民一篇文
李德民
范敬宜先生任人民日报总编辑时,我在评论部工作,他是顶头上司。1994年12月1日,他布置一项工作任务,按说他让秘书打个电话,或把我招去当面指示即可,可他专门写了一封信。
小楷秀气俊逸,一幅书法佳作。
先生为范文正公二十八世孙,他曾赠我《岳阳楼记》中的名句“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德民与范总并无深交,上下级工作关系而已。
今天看到这封信,心中悼念!老人家走十来年了,走时不满八十;如果健在,九十岁。
敬宜先生一封信,德民笔下一篇文章。这即人民日报1994年12月20日发表在“人民论坛”专栏的《要“聚焦”,不要“散光”》。精神是“丁八爷”的。中央宣传部部长丁关根时为排名第一的中央政治局委员,紧挨七名中央常委之后,新闻界背后戏称之为“丁八爷”。
“八爷”,这称呼无所谓褒,也无所谓贬,简称而已。“八爷”的精神即是中央的精神,我仅为是阐述中央精神的起草者,不能因为传“圣旨”就贪天之功。而且,写作任务是范总布置的,他叫谁写,谁写。怎样写,他也交代清楚,发表前还经过他精心修改,不算原汁原味的德民作品了。
所以,我提出以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发表,多点官方色彩,少点民间气氛,分量会比署名文章重得多。
但上头包括范总,还是决定以我的署名文章发表了。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