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用人就该懂得这个道理。善用人的长处,是成事的第一要务。
尺有所短(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意思)
考察、衡量人的才能,这是领导者的首要任务之一。既然我们都不是圣人,谁又能通晓各行各业,懂得天下各门各科的理论和知识?
汉高祖刘邦评价功臣,对张良、萧何、韩信这三人的才干都有长短不一的说法。何况我们一般人并不能和这几人相比,更不要说对他们去求全责备!
性格刚正、志向高远的人,不善于做细致琐碎的事情。所以应当用全局角度去看待这种人。既要看到他们志趣恢宏远大的一面,也要看到他们处理琐碎小事的粗鲁和大意。
严厉亢奋的人,不会灵活处事,这种人在道理规矩方面可以做到有理有据,正直公平,但要说到变通,可能就会变得暴躁而不通情理。
宽容迟缓的人,往往不讲办事效率,至于说到仁义,其为人宏达周全而宽厚文雅,但对时势则不能迅速准确地把握。
好奇求异的人,放纵不羁,追求新奇,运用权谋、诡计则卓异出众,但要让他静心而论,这种人往往违背常规而不近人情。
古代皇帝大兴土木的时候,用脊力强健的人来背土,独眼人来推车,驼背的人来涂抹。各人做其适合做的事,从而使每个人的特点都得到了充分发挥。
任何时代,任何行业,都有各式各样的人,有智谋者、有勇气者、有贪财者、有愚钝者,但如果能使智者争相立功,使勇者得其志气,使贪者发大财,使愚者勇于奉献。根据他们每个人的性情来使用他们,这就是用人时最微妙的权谋。
麋鹿上山的时候,善于奔跑的大獐都追不上它,但是当它下山的时候,十岁孩童也能追上。这就是说,在不同的环境变化中,任何人和物的能力都会有长短不同。比如草原人善于骑马射箭,海边人喜欢乘船扑鱼,形式和种类虽然都不同,但彼此的生活方式都觉得很方便,然而一旦换过来去做,就显得很荒谬了。
有进取心的人,未必一定有德行。有德行的人,不一定有进取心。汉朝的开国功臣陈平有什么忠厚的品德?秦国的大师级人物苏秦何曾有过信义?这两人在品行道义方面都是泛泛之辈!可是,陈平却奠定了汉王朝的基业,苏秦却拯救了弱小的燕国。原因就在于他们都发挥了各自的特长。这就足以!
苏秦是家喻户晓的人物。他先是到秦国游说秦惠王,出谋划策让他去统一天下。当苏秦游说失败后,又转而到秦国的敌人那一方去游说,先是去燕国说服燕文候,继而又说服了赵。齐、韩、魏、楚等国,居然不断身挂六国丞相职位。像这种墙头草两头卖好的人,可以说是没有底线的无德之人。但是,苏秦是个大才之人,这也是事实,他可以使六国联合起来对抗强大的秦国,六国也的确平安了几年。燕王如果不首先任用苏秦,以其弱小的燕国恐怕早就成了秦国菜板上的鱼肉了。
大汉朝的功臣陈平,他年轻的时候便是个游手好闲的人,甚至连老婆都讨不到,民间野史记载,陈平还敢引诱嫂子通奸。当时正逢乱世,他先投奔项羽,项羽很重用他,但因与刘邦作战失败,陈平怕被项羽杀掉,又转而投奔了刘邦。可见,这十足是个无德之人。但刘邦并没有因此而小看陈平,相反却比项羽还重用他。在后来的楚汉战争中,刘邦的许多奇谋妙计都出自陈平,而且,在刘邦死后,陈平协助周勃等人,平叛了吕后把持的朝廷,进一步巩固了汉王朝刘姓的基业。
诸葛亮说:“孔子善于养性,但不善于解救危难;商鞅善于法治,但不善于施行道德教化;战神白起善于攻城掠地,但不善于团结民众;伍子胥善于图谋敌国,但不善于保全自己的性命。”这就是用人之所长的艺术。
古代帝王用人的原则是审时度势,合理使用人才。打天下的时候,以任用懂得军事战略的人为先;但天下安定之后,更多的是,以任用忠臣义士为主。和平时期,品德高尚的人职位高贵;战乱发生的时候,战功多的人就该得到重赏。
一般用人,常常不能摆脱道德的屏障。这有它的合理之处,这也是人性的弱点。无论怎么说,品德总还是用人的第一标准。但是,第一并不是代表一切。如果单单只看品德,而看不到人的其它长处,或者只是选拔任用了有德而无才的人,对任何一项事业都是有害的。
可以说,在用人这一点上,人没有好坏,只有短长。就算圣人孔子也有他致命的弱点,何况我们平常老百姓。如果用得适当,连贪图小利的小人也可能很好地发挥他的作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