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专题 > 肖山令后代都在何方(肖山令孙子肖百钢)

肖山令后代都在何方(肖山令孙子肖百钢)

肖山令后代都在何方(肖山令孙子肖百钢)文/梅宇亭肖山令后代都在何方(肖山令孙子肖百钢)2021年12月13日,是全国人大常委会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后的第八个国家公祭日。1937年12月13日日寇攻占南京后,在华中派遣军司令松井石根和第6

文/梅宇亭

肖山令后代都在何方(肖山令孙子肖百钢)

肖山令后代都在何方(肖山令孙子肖百钢)

2021年12月13日,是全国人大常委会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后的第八个国家公祭日。

1937年12月13日日寇攻占南京后,在华中派遣军司令松井石根和第6师团长谷寿夫指挥下,侵华日军于南京及附近地区开始持续6周惨绝人寰的大屠杀,直到1938年2月南京的秩序才开始好转。据1946年2月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和中国南京军事法庭查证:日军集体大屠杀28案,19万人,零散屠杀858案,15万人,中国军民被枪杀和活埋者达30多万人。

▲日军庆祝占领中华门

日军攻占中国首都南京,是以攻占中华门为标志的。固若金汤的中华门如何轻易被攻占呢?首先来谈谈这个中华门。

今年初冬季节,我在南京停留了几天,参观了中华门,有一些感受。

▲中华门门洞墙上镶嵌的铭牌介绍该门的历史延革(手机拍摄欠清),抄录如下:

明代的南京城,是明太祖朱元璋听取谋士朱昇关于“高筑墙”的建议兴建的。公元1368年,朱元璋即帝位,定都南京。都城沿用南唐都城的南面和西面的城墙,扩建东、北两面城墙,周长达35.3公里,城墙共有十三个城门,規模巨大,气势雄伟,为我国第一大城。

中华门,明称聚宝门,1931年,改用今名,现城门上“中华门”三字为蒋介石所书。中华门是在南唐都城南门的故址上重建的,为南京城的南大门,也是最大的城门。所使用的材料均系长0.8-1.39米,宽0.7米,厚0.26-0.35米左右的巨型条石和长0.4米,宽0,2米,厚0.10米左右的城砖。此门东西宽118.5米,南北长128米,总面积15168平方米、上下高达20.45米。有三座瓮城,四道券门贯通,各门均有上下启动的千斤闸和双扇木门。遇有敌兵攻入,城门内“千斤闸”迅速降落,切所退路,伏兵四出,分别歼灭,恰如瓮中捉鳖。首道城门共三层,最上层原建有木结构的镝楼,清嘉庆年间(公元1796-1820年)镝楼倒塌,江宁县筹款重建,形制缩小。1937年冬日军侵占南京时,镝楼毁于战火。中层砖石结构,面北并列筑有七个藏兵洞。下层正中筑券门通瓮城,左右两边各有筑藏兵洞三个。在瓮城东西两侧马道下各筑有藏兵洞七个。整个瓮城的藏兵洞共计ニ十七个;战时能藏兵三千,平时储粮万担。两侧有坡道礓?,可骑马登城。整个建筑系用石灰、桐油和糯米汁等混合物作粘合剂,极为坚固。

中华门经历了六百多年风雨沧来,除木结构(镝機、绞闸楼、双扇木门)毁坏和砖石结构有个别地方开裂外,保存基本完好。它宏大的规模,巍峨的雄姿,为世所罕见。从建筑角度看,其工程宏伟,结构复杂、设计巧妙别具匠心,在我国城垣史上占有极重要的地位。从军事角度看,工事坚固,适宜攻守,是研究我国古代军事史的实物资料。江苏省人民委员会于1957年将其列为江苏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还有以下度娘上有关中华门的传说轶事:

中华门,明代称聚宝门,是南京明代内城城墙13个城门中规模最大的城堡式城门,是当今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结构最复杂的古代瓮城城堡。中华门的三道瓮城由四道拱门贯通,整个瓮城有藏兵洞27个,能藏兵3000余人。瓮城两侧各有坡道,可骑马登城,是我国古代防御性的建筑,在世界城垣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中华门在明代初年之所以被朝廷命名为聚宝门,和明太祖朱元璋还有一段恩怨,明太祖对沈万三家有万贯财产非常嫉妒和害怕,当时明代应天朝廷根基依然还不是很稳固,国库空虚,明太祖害怕沈万三会突然起兵造反,所以想尽办法要找理由干掉沈万三。明代洪武年间建造聚宝门城门楼的时候,意外发生,城门楼建造到一半的时候突然地基下陷,以致整个城门楼倒塌,没办法,工匠又从头修起,可修到一半地基仍然下陷,城门楼依然倒塌,反复建造依然建筑不成。明太祖朱元璋知道了这件事,于是令谋士算卦,说城墙基础有怪兽专门吃土吃城墙砖,需要在城下埋一个聚宝盆以镇压,怪兽吃土时候立即生出新土补充以保证城墙基础不下陷,至此明太祖朱元璋终于找到了干掉沈万三的理由,立刻下旨征收沈万三的宝物聚宝盆。明太祖还假惺惺承诺沈万三说“三更借。五更还。”征收来聚宝盆后,将聚宝盆埋压在城门基础的土层下面。然后奇迹出现了,城墙基础没有再次下陷,保证了城墙没有再倒塌。明太祖就是以各种理由强征的聚宝盆,本来就没打算归还。后来疑心病很重的明太祖朱元璋,想到原来红巾军时期吴县跟他对抗的势力首领张士诚,怕富可敌国的沈万三真的会依仗万贯家财起兵造反,所以陆陆续续以各种理由给沈万三添加了几条罪名,发配沈万三到云南边疆充军,解除了京师东边的武装威胁。

历史的后来,就是直到沈万三病死尸体才从云南运回了吴县,看来在风云跌宕的封建王朝,拥有亿万家产非但无法尽享富贵,反而会给家族带来灭顶之灾……

下面有关中华门的照片,有些是本人手机拍摄,有些搜自网络。

▲中华门外墙门拍过去可看到里面很深广,上面三字是蒋介石所题。

▲这里中华门后俯瞰图,清楚看到三重瓮城,前方高塔是城外报恩寺的琉璃塔,高约70米。

▲这是三个瓮城之一,可容几千人,名符其实“瓮中捉鳖”。

▲城外秦淮河,日军当年就是从河南岸向中华门发起进攻。

▲城洞内千斤阐的说明

▲宽阔城头上摆放的旧式城防武器(后阵列)

▲明朝城砖由各地烧制,每块都刻有姓名等标记,若质量不好可追责。

▲这就是传说中的墙上几个藏宝洞

▲所谓的几藏宝洞巳变成各类阵列馆,这是其中之一。

让我们把时间回到上世界三、四十年代的抗日战争。

1937年11月12日,上海沦陷,日军开始兵分三路汹汹地向南京进军,国民政府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以唐生智为司令长官,统帅南京卫戍部队15万余人与日军展开了惨烈的南京保卫战

12月12日,中华门外最重要的屏障雨花台阵地失守。防守该要地的,就是是当时刚从淞沪战场上撤下来孙元良88师。该师524团团长韩宪元率领所部官兵顽强阻击日军,双方尸横遍野。电影《八佰》中孤军坚守上海四行仓库的400多勇士,就是该团团附谢晋元率领的524团第1营。“八百壮士”毕竟还能成建制地从四行仓库撤出去,而他们的团长和战友们却永远地倒在了雨花台的土地上。

中华门直接暴露在日军面前,惨烈的中华门防守战随之打响。防守中华门的中国守军,主要是51师306团邱维达部。而日军主攻中华门的部队,则是臭名昭著的谷寿夫第6师团。据史料记载,这一天的战斗主要围绕“渡河”打响。日方“阵中日记”记载,日军渡河极其困难,很多日军士兵被中华门城楼上倾泻的火力打死在秦淮河中。2月12日当天,参与进攻的日军坦克部队,竟然将所有的弹药全部打光。

▲中华门外城墙上至今仍可见累累弹痕

日军用重炮在华门西侧城墙炸开了数个缺口,从秦淮河便桥上冲入城下的日军,有200多名爬上了城墙,打开第一道城门。日军担心前方还有地雷,于是逼迫被俘的守军士兵在前方趟雷,走过地雷区后,这些被俘的守军士兵全部被日军用刺刀挑死。

12月12日蒋介石下令守军撤退。只是,此时南京城内已经一片混乱,国军部队被冲散,毫无组织可言。

凌晨三点,负责守卫中华门的306团和军官学校教导总队、保安警察第二、第四中队,因无接到撤退令,几次与日军展开白刃战,无一人逃命,不肯退却半步。日军登上城墙后,发现除战死者外,有大量守军伤兵因伤重而无法行动。日军或用刀刺刀劈,汽油焚烧,或直接将活人从城墙上丢下,一百多名伤员,只有两人幸存下来。

南京城遂被日军攻陷。首都警察厅长、战时南京市长、代理南京警备司令肖山令中将在撤退时殉职,是南京保卫战牺牲的最高阶军官。

南京保卫战,十几万万装备极差的国军与30万立体进攻的日军激战10天,战场牺牲3万余,几万军人被屠杀,没有一支部队投降。

中华门陷落,标志着首都南京陷落。入城的侵略者,赫然看到城正上方,写着一个个大大的“仁”字,下面还有四个大字:“誓復國仇”,难道没有触动?

可惜,其时中国的国防,基本上是一盘散沙,最高统帅蒋介石不能完全指挥各地的军阀部队,南京守城总指挥唐生智更是举措失当,最后不顾残部先期渡江而遁。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孟子》)

一个民族的强大不在于城墙多厚,而在于民众的素质与信仰。君不见,“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决定历史进程的並不靠高墙坚垒。可不,中华门陷落不足8年,中华民族坚持浴血抗战,终于迎来了光辉胜利的一日。

今非昔比。只要我们万众一心,精诚团结在党中央坚强集体的麾下,国运必定比中华门的城墙更坚固长久,何惧外敌摧毁。

这样,南京屠杀的悲剧决不会重演,中华民族将久远屹立世界之林。

以上是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之感想。

2021.12.13广州

上一篇: 瓦弄之战指挥官(瓦弄之战 印度电影)
下一篇: 牛玉圃人物形象及事件(牛玉圃与王义安的会面说明了什么)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