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信一身能杀虎,浪言三碗不过冈——施耐庵《水浒传》
纵观中国古代社会底层农民的一生,就是一篇充满压迫与反抗的血泪斗争史,中国古典名著《水浒传》就是这样一篇描写北宋年间农民起义故事的小说。施耐庵所著的《水浒传》成书于元末明初,作为我国古代小说作品的巅峰之作,无论是在文学造诣还是通俗性来说,都是中国古代小说文学最宝贵的财富之一。
水浒传写作背景(水浒传写作背景简介)
《水浒传》的写作背景是在我国北宋最为黑暗的时期,政治腐败极其严重,官商勾结导致民怨丛生,而文章讲述了以宋江为首的农民起义军的兴起与消亡。其中根据详细数据统计,水浒传里出现过的人物多达725个,其中有许多特点鲜明的人物被着重描写,例如今天我们的主人公——行者武松。
01
落难行者,结拜宋江
武松在童年时期便失去双亲,家里亲人只有兄长一人,武松由自己的哥哥武大郎一手抚养长大,所以打小与哥哥形影不离,感情深厚。武松生来高大威猛,一表人才,习得一身好武艺;相反的是,武大郎却身材矮小,样貌丑陋,以卖炊饼为生。
起初,武松在家乡清河(今河北省邢台市清河县)喝醉了酒,误伤了他人,武松为躲避牢狱之灾,便逃亡至河北沧州的柴进府上,在这里他遇到了自己最敬仰的“偶像”——宋江。
宋江同样是因为犯了事杀了阎婆惜,逃亡到柴进府上。武松自出逃以来,在柴进府上躲了两年未曾回家,十分思念家乡的兄长武大郎,遂辞别柴进与宋江,宋江依依不舍,二人当即决定结拜为义兄弟,然后武松就此踏上了返乡之路。
在回清河县的路上,武松在一酒家休息,见门口写着几个大字:三碗不过岗,武松好奇便问店家此为何意,店家解释道:自家的酒是出了名的烈酒,一般人喝不了三碗便倒。生性豪放的武松来了兴趣,坐下连喝十八碗酒,众人皆惊。武松喝完后不听店家的劝告,摇摇晃晃地走向了景阳冈。
02景阳冈打虎英雄,人人敬仰
从这里可以明显看出,所谓的不过岗不过是店家的营销手段而已,靠着吹嘘自己家的烈酒来达到增加销量的目的,而且在顾客喝醉酒以后,店家又可以趁机留下客人住宿,真是无商不奸啊。
水浒传记载:武松在景阳冈酒店痛饮十八碗后,带醉上路,当见到阳谷县衙榜文,要行人定时结伙过冈,免遭虎伤,这才清醒些。同时,听到山中一声虎啸,猛虎腾空窜来,武松闪过,用哨棒击之,武松赤手空拳,将老虎打死。
根据相关分析,由于景阳冈地处山东,所以武松打死的老虎应属华南虎。华南虎体长可达2.5米,体重300斤以上,老虎的咬合力是猫科动物中最强的,可达450kg,前肢也十分有力,一巴掌足以将人五脏六腑击碎。从这里可以看出,醉酒的武松在敏捷和力量大幅降低的情况下,仍然能赤手空拳打死老虎,可见小说所描述的武松之武艺绝非常人且胆量过人。
武松在景阳冈打死老虎后一战成名,当地知县也得知武松的事迹,为民除害,便赏赐他一个官职,任命他担任都头(军职名,属低级军官)。从此,武松从畏罪潜逃的杀人犯,摇身一变,成了众人敬仰的英雄“公务员”。
03怒杀三人,为兄报仇
武松在返乡途中偶遇兄长,大喜过望,交谈后才得知,武大郎娶了貌美的潘金莲后,总有富家子弟前来骚扰,已经把家迁到了阳谷县,兄弟二人于是一同归家叙旧。当第一次见到武松时,潘金莲便被相貌英俊的武松吸引住了。武松浓眉大眼、身形魁梧,和自己那又丑又矮的丈夫相比,简直天差地别,谁能想到二人竟为兄弟?再加上武松又是打虎英雄外加还是公务员(这可能是最早的山东人对编制的执着),一身英雄气概,潘金莲内心便对武松暗生喜欢。
这是《水浒传》中对武松相貌的描写:身躯凛凛,相貌堂堂。一双眼光射寒星,两弯眉浑如刷漆。胸脯横阔,有万夫难敌之威风。
潘金莲本打算勾引武松,但怎料武松不为所动,后潘金莲又与当地富家子弟西门庆通奸,被武大郎回家时撞见,可怜武大郎被西门庆打伤,又被潘金莲毒死。武松得知消息后,马上前去报官,无奈当时的县令畏惧于西门庆的家族势力,害怕自己乌纱帽不保,不敢治罪,怒从胆边生的武松于是决定亲自动手。
先杀潘金莲,提着潘金莲的人头找到了正在喝酒的西门庆,西门庆大惊失色顿时醒了酒,二人在狮子楼大战几回合,电光火石之间,武松一个飞踢将西门庆踢出窗外,随后飞身落地一个抱摔,西门庆七窍流血而死。
04《金瓶梅》翻案——一切都是虚构
《水浒传》中对武松斗杀西门庆的故事描写细致入微,读到结局读者无不拍手称快,但是实际上真的是这样吗?被誉为中国古代第一奇书的《金瓶梅》却揭示了其中真相,武松怒杀西门庆根本就不可能发生,一切都只不过为作者所虚构来给当时男性读者的“爽文”。
北宋年间,阶级矛盾已经到了无法调和的地步,原因是北宋奉行“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这就导致当时的地主野心不断膨胀,目无法纪的疯狂兼并土地,瞒报少报的情况极其严重,每年少缴数额巨大的赋税,导致国家税收连年减少,不得不加大征税力度,而这种做法倒霉的就是普通人。
老老实实种地的农民被上层阶级不断压榨,一年的收入甚至还抵不上赋税,却又畏惧于当地豪强,只得卖儿鬻女生活在水深火热中。
而《水浒传》成书于元末明初,情况与宋朝末年极度相似,战乱频发,法制崩坏,甚至由于当时民族政策的影响,底层民众的生活还不如北宋时期,“路有冻死骨,朱门酒肉臭”写出了当时底层百姓的真实情况。于是武松便寄托了当时老百姓疾恶如仇,惩治贪官污吏的美好祝愿,化身正义使者怒杀西门庆,以解百姓心头之恨。
称霸一方的西门庆在内勾结朝中太师,在外无恶不作鱼肉百姓,当地的老百姓深受其害。而且不为人知的是,西门庆也有一手好功夫,《水浒传》中描写西门庆“使得些好拳棒”,这个好字就说明西门庆的武艺不见得在武松之下,再加上西门庆有权有势,可以接触到武松这种平民所接触不到的东西,其所学武艺必定经过专业高人指导,与武松这种在民间摸爬滚打的“野路子”相比专业性更强。
所以在现实生活中,武松这种小人物根本没机会打死西门庆,甚至连亲眼见到西门庆的机会都很少。然而作者还是将这种不断然可能发生之事写进了小说里,只不过是满足了当时百姓期待英雄好汉能够铲奸除恶拯救自己的美好幻想。
正如张养浩所作《山坡羊·潼关怀古》中描写的那样: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在古代封建地主阶级的残酷压迫下,无论乱世盛世,苦的都将会是百姓。深受压迫的百姓渴望得到救赎,也渴望能有这种类似武松的英雄人物出现,拯救黎民苍生于水火之中,这也正是《水浒传》之所以能够成为家喻户晓的名作的根本原因,施耐庵写出了平常人所不敢写的,人民喜闻乐见的才是最好的。同时,武松作为人人向往的英雄,他最后的结局也是少见的80岁善终,正所谓善有善报,这也正是众读者所期盼的圆满结局。
各位读者对武松斗杀西门庆这件事的真实性又有什么看法呢?大家可以在下方评论区尽情讨论,小编也加入到大家的讨论中。
参考文献:《水浒传》《金瓶梅》《大宋宣和遗事》《宋江三十六人赞》
《武松演义》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