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看一道高中历史单选题:
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这表明()
历史常识100题(历史常识100题含答案)
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
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
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
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行西周的分封制度
给你一分钟做选择。
————————————————————————
————————————————————————
答案不是A。因为题干并没有要维系分封制的意思,这属于未能关注焦点信息。
答案不是B。因为从题干看只有秦国凸显了君主集权,东方六国的描述与之不符。
答案不是D。因为选项中严格二字过于绝对了,而且只提及六国,却没有包括秦国的情况,属于不完全概括。
答案选C。因为选项最综合概括了题干的信息。
下面讨论这一题考了什么,给我们哪些启示。
题目肯定不考记忆,你无需学习相关知识也可以答题。显然,题目借助阅读理解,考查了概括大意、分析信息、解释观点、判断推理、行为决策等多种能力。
这种考法确实体现了高考“得语文者得天下”的趋势。但是其题目设计是否合理?显然答案很有争议,每个人的理解都可能不同。科学地讲,要想更多人达成共识,形成所谓标准答案,题干就必须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信息,才能消除分歧理解。
所以,命题人想法是一回事,是否科学合理实现了则是另一回事!当今教育一大弊病就是:考试命题不严谨。往根子上找原因:师范和师资培养长期忽略科学测评,教师普遍缺乏测试素养,亟需加强测试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学习!
再深入思考一步,这一题目给学生和社会也带来一些启示。学生的学习不能还停留在掌握知识的层次。有知识不见得会运用。学习好的肯定都是会灵活运用的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本质?是高阶?思维?能力?。包括?概括大意、分析信息、解释观点、判断推理、行为决策等多种能力。大众?也许?有所?不知?,高阶?思维属于?心理学?和神经?认知科学的领域?。这些?学科?的科普?工作?做得?太差?,大众?对?什么?是?认知?有?许多?误解?!
高阶思维不是靠记忆知识就能获得的,得靠训练。做题的确是一种训练。但是教师点拨也很重要??说实话,大多数教师不懂学习心理学、学习认知科学、教育心理测量学,他们的点拨基本上是凭经验的,这也是我们教育的顽疾之一!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