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正月甲午,帝谒高平陵,大将军爽与弟中领军羲、武卫将军训、散骑常侍彦皆从。太傅司马懿以皇太后令,闭诸城门,勒兵据武库,授兵出屯洛水浮桥,召司徒高柔假节行大将军事,据爽营;太仆王观行中领军事,据羲营。因奏爽罪恶于帝曰:“臣昔从辽东还,先帝诏陛下、秦王及臣升御床,把臣臂,深以后事为念。臣言‘太祖、高祖亦属臣以后事,此自陛下所见,无所忧苦。万一有不如意,臣当以死奉明诏’。今大将军爽,背弃顾命,败乱国典,内则僭拟,外则专权,破坏诸营,尽据禁兵,群官要职,皆置所亲,殿中宿卫,易以私人,根据盘互,纵恣日甚。又以黄门张当为都监,伺察至尊,离间二宫,伤害骨肉,天下汹汹,人怀危惧。陛下便为寄坐,岂得久安!此非先帝诏陛下及臣升御床之本意也。臣虽朽迈,敢忘往言!太尉臣济等皆以爽为有无君之心,兄弟不宜典兵宿卫,奏永宁宫,皇太后令敕臣如奏施行。臣辄敕主者及黄门令:‘罢爽、羲、训吏兵,以侯就第,不得逗留,以稽车驾;敢有稽留,便以军法从事!’臣辄力疾将兵屯洛水浮桥,伺察非常。”爽得懿奏事,不通;迫窘不知所为,留车驾宿伊水南,伐木为鹿角,发屯田兵数千人以为卫。
译文:
高平陵政变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
太傅司马懿暗中与其子中护军司马师、散骑常侍司马昭谋划如何诛杀曹爽。
嘉平元年(己巳,公元249年)
春季,正月甲午(初六),魏皇帝祭扫高平陵,大将军曹爽与他的弟弟中领军曹羲、武卫将军曹训、散骑常侍曹彦等都随侍同行。太傅司马懿以皇太后名义下令,关闭各个城门,带兵占领武库,并派遣军队据守洛水浮桥,命令司徒高柔持节代理大将军的职事,占据曹爽营地;太仆王观代理中领军职事,占据曹羲营地。然后向魏帝禀奏曹爽的罪恶说:“臣当年从辽东回来时,先帝诏令陛下、秦王及臣到御床跟前,拉着臣的手臂,深为后事忧虑。臣进言说:‘太祖、高祖也曾把后事托付给臣,这是陛下亲眼见到的,陛下不用忧虑担心。万一有违陛下意愿的事情发生,臣当不惜一死执行您的诏令。’如今大将军曹爽,背弃先帝的遗命,败坏国家的典章制度,在内僭越自比为君主,在外专权擅政,扰乱破坏军队的编制,控制禁军,各种重要官职,都安插他的亲信担任,殿中守卫都换上了他自己的人,亲党势力盘根错节,恣意妄为日甚一日。曹爽又任用宦官张当为都监,窥视陛下动静,离间太后和陛下的关系,伤害骨肉感情,如今天下动荡不安,人们心怀恐惧。陛下就像是暂时寄坐在皇位上,岂能长治久安。这种局面绝非先帝要陛下及臣到御床前当面嘱托的本意。臣虽然老朽年迈,怎敢忘记以前说的话!太尉蒋济等人都认为曹爽有篡逆之心,他们兄弟不应该掌管军队担任皇家侍卫,我把这些意见上奏永宁宫,皇太后命令臣按照奏章所言执行。臣就吩咐主事者和黄门令说:‘免去曹爽、曹羲、曹训的官职,剥夺他们军权,以列侯的身份回到府邸,不得逗留而阻碍陛下车驾;如敢于阻碍车驾,就以军法从事!’臣还擅自做主勉强支撑病体率兵驻扎在洛水浮桥,又伺察有无异常情况。”曹爽得到司马懿的奏章,没有通报魏帝;但窘迫不知所措,于是就把魏帝的车驾留宿在伊水之南,伐木构筑防卫工事,征发屯田兵数千人为护卫。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