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唐诗》中共有唐诗48900多首,诗人2200余人,而我们耳熟能详的,只有二三十位,甚至更少。
无数诗人湮没在历史中。
暗示放弃一个人的古诗(暗示放弃一个人的古诗短句)
但其中,有一位很幸运的诗人,凭一个成语,而留名后世,也是不幸中的幸运吧。
他叫项斯,让他留名后世的成语,就是“逢人说项”。
听惯了李白杜甫,王维白居易,项斯这个名字,小七也非常陌生。
项斯是晚唐诗人,台州乐安人,就是现在的浙江省仙居县。
他是一个很有才华的诗人,大诗人张籍就很欣赏他。
《全唐诗》中收录他88首诗,被列为唐朝百家之一。
但是,有才华不一定会被看到,也不一定会考上进士。
项斯就是如此。
和许多诗人一样,他来到长安,参加科举,却遗憾落第了。
考不上科举,功名不就,项斯非常愁闷。
他很伤感,却没有放弃。
彼时,国子监祭酒杨敬之声名在外,爱好文学,喜欢和读书人交朋友。
韩愈、柳宗元、刘禹锡都对他的为人赞不绝口。
项斯就想去拜访杨敬之。
说干就干,项斯带上自己的诗文,上门拜见。
也许,项斯合该和杨敬之有缘。
看了项斯的诗文,杨敬之太喜欢了。
唐代诗人,一激动,一定要写诗。
杨敬之提笔写下一首《赠项斯》:
几度见诗诗总好,及观标格过于诗。
平生不解藏人善,到处逢人说项斯。
诗很平实易懂。
项斯在当时应该有点名气吧,杨敬之听过他的名字。
所以才会说:几次读到你的诗,都觉得写得很好,今天,见了你的人,发现气度品格比诗更高。
杨敬之是一个非常惜才的人,读到项斯的诗,他一定要广而告之。
我一生都不愿意藏匿别人的长处,何况你项斯如此有才,我一定到处推荐你。
幸运的是,接下来发生的事,如杨敬之所说的一样。
杨敬之走到哪里,都会推荐项斯,项斯的名气一下子打开了,一夜之间,项斯的名字传遍了长安。
第二年,项斯就进士及第,步入了仕途。
“逢人说项”成为一个成语,比喻到处为人说好处,推荐他。
项斯的名气响了一千多年,他是台州人,也是台州的第一位进士。
作为台州第一位在全国有影响的诗人,项斯在浙江仙居县历史上更有着不容置疑的地位,是仙居人的骄傲。
如果没有杨敬之“慧眼识英”,项斯也不可能扬名长安。
有人赞扬项斯,而更多的人,是庆幸遇上了杨敬之。
正如韩愈所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在历史上,萧何就是一个伯乐。
韩信原是项羽的部下,来投奔刘邦,也只是一个管粮草的小官。
偶然,萧何结识了韩信,他认为韩信有大将之才。
刘邦身旁的人纷纷跑路,萧何谁都不追,独独骑马追回了韩信。
刘邦特别纳闷:逃跑的人那么多,怎么独独去追一个无名小卒。
萧何说道:其他都是普通人才,韩信却不一样。如果你只想当个当中王,那么就用不着韩信,如果你想打天下,就必须要韩信。
萧何建议刘邦用严肃而周正的礼仪,封韩信为大将军。
后来,韩信俘虏魏王、破赵灭代、攻夺齐地,为刘邦平定天下,建立了莫大的功勋。
如果没有萧何的赏识,何来韩信的大放异彩呢?
在文学史上,伯乐也不少见。
北宋的欧阳修就是一个知人识人的伯乐。
嘉祐二年,欧阳修主持科举考试,一眼相中了苏轼的文章。
后来,苏轼上门拜访,读到他的诗文,他说:我要让出位置了,苏轼一定会出人头地。
要知道,当时的苏轼不过二十出头,还是个毛头小子。
果然,后来苏轼成为文坛的宗师。
对于欧阳修的赏识、提拔之恩,苏轼终身感激。
人一生的际遇真的很重要,比如项斯,比如韩信,比如苏轼,遇上了慧眼识英的人,他们被更多的人看到,有了更多的机会。
修炼好自己,等待好的际遇,如果没有好际遇,不如学学项斯,主动出击,方不负此生。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