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专题 > 戒骄戒躁(戒骄戒躁是什么意思)

戒骄戒躁(戒骄戒躁是什么意思)

戒骄戒躁(戒骄戒躁是什么意思)修身养性对一个人有多么重要呢!在道德经中,老子经常教导我们要戒骄戒躁,磨练心性;戒骄戒躁(戒骄戒躁是什么意思)儒家也主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个人只有先修养品性,才能管理家庭,才能治理社会,才能让天下太平。在《法言》中,更是提出修身以为弓,

修身养性对一个人有多么重要呢!

在道德经中,老子经常教导我们要戒骄戒躁,磨练心性;

戒骄戒躁(戒骄戒躁是什么意思)

戒骄戒躁(戒骄戒躁是什么意思)

儒家也主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一个人只有先修养品性,才能管理家庭,才能治理社会,才能让天下太平。

在《法言》中,更是提出修身以为弓,矫思以为矢,去义以为的,奠而后发,发必中矣。

将修身作为弓,将端正思想作为箭,将真正的”义“作为箭靶,如此才能百发百中,达到”取义”的结果。

古往今来,众多历史人物都将修身作为一生的修行。

曾国藩立志学做圣人,终日克己复礼,给自己制定了十二条规矩,严格执行;

王阳明在龙场谪居修道时,环境越是差,他反而心态越是平静。

甚至为了摆脱对死亡的恐惧,给自己做了一口棺材,时刻提醒自己。

明初政治家杨溥被诬陷入狱,即使深陷困境,他在狱中仍是勤奋读书,从不间断,

十年间,将经书史籍通通都读了数遍,后来出狱后,就被授官翰林学士。

每次读他们的故事时,都惊叹于一个人的毅力之强大。

在惊叹之余,也让我感受到修身养性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

可以说修身养性是我们立足,建功立业的基础。

一个人如果品行不端,做事浮躁急躁,好大喜功,那么即使有再大的才能志向,再多的资源也走不长远。

那道理都知道,我们应当如何修身养性呢?

针对这一个问题,其实在道德经中,老子也已经给出了解答,

就四个字“杜外养内”

养内就是去除人心上的杂质,让心回归到原本纯净纯真的状态。

很多人会觉得修身就是要与世隔绝,找一个偏僻的森林躲起来,然后效仿古人闭关修炼。

但其实并不是啊,修身养性的目的就是让我们更好的入世,更好的生存发展,

绝不是让我们与世无争。

因此磨练心性,修身养性还需在具体事项上去磨,去悟!

那如何杜外,如何养内呢?

老子说杜外有三宝,分别是目,耳,口。

我们接触外界其实大多是通过感官。

眼睛让我们可以领略到这个世界的绚丽;

耳朵让我们可以聆听到这个世界的脉动;

嘴巴让我们可以品尝到这个世界的滋味。

这些器官是我们的延伸,是我们感知这个世界的桥梁。

但是外部世界是纷繁复杂的,不只有美好的一面,

我们通过感官感知这个世界,同样的世界也会利用这些感官来误导我们,使我们迷茫困惑,

甚至诱导我们误入歧途。

在道德经中,老子就一针见血地点明了,

他说,

五音令人耳聋,

五味令人口爽;

意思是说,各种颜色混杂在一起反而让我们“失明”;

各种声音混杂在一起反而令我们“失聪”;

各种味道混杂在一起反而让我们失去了“味觉”。

外部形形色色的世界就像一个大染缸,好的坏的都混杂在一起。

如果不去主动地屏蔽掉外部一些不好的部分,那么很容易就会被带偏,

将我们内心的恶和私欲给引出来。

善和恶的距离其实是很近的,有时候就是一念之间。

当你的心不够定,不够强大的时候,就极容易被外界的妖魔鬼怪给迷惑,做出一些令自己后悔的事情!

那既然我们是通过感官去感知这个世界,也就可以从感官入手。

即前面提到的:目,耳,口

目,也就是说,我们通过眼睛看这个世界,但是我们不能什么都看,要有选择性的看,不该看的就不要看。

这里其实有很强的象征意义,选择性的看其实是告诉我们不要总把眼睛盯着别人,

今天羡慕别人背名牌包包,明天羡慕别人开豪车住豪宅。

总是看着别人,就越发觉得自己过得惨,就越发自卑。

耳,也就是说,我们通过耳朵听这个世界,但是我们不能什么都听,要有选择性的听,不该听的要主动屏蔽。

别人骂你,你干嘛要把他放在心上呢?就当耳边风就好了;

别人夸奖你,你也不要老是记着,听过且过就好了;

别人给你提意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就不要记恨别人。

与此同时,也要有包容性地去听,不能只听自己喜欢的,认可的。

口,这里一语双关,嘴巴可以吃东西,也可以说话交流。

东西可以吃,但不能什么都吃,话也可以说,但不能什么话都说。

古话说言多必失,

意思就是说,说话要精炼,不要说废话,不要总是高谈阔论,适当时候要把嘴闭起来;

与此同时,老子也告诫我们行不言之教。

就是说,你有什么想法目标,你先不要说出来,你要先去做,用结果说话!身教大于言教。

我自己的一段亲身经历,也验证了这一点。

毕业之后,其实做的很多决定,家里人都不是很赞同,后来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交流沟通,

效果都不是特别好,父母觉得他们的想法对我是最好的,但是我觉得这是我自己的人生,

我有选择权,于是我们就一直僵持不下。

后来我发现,父母其实并不是不让我们去过自己想过的生活,只是因为他们不确定,

不确定我们是否已经足够独立,可以承担自己所做的决定。

察觉到这一点之后,我就不再试图用语言去说服他们,而是通过行动,通过结果告诉他们。

于是当他们看到我按照自己的想法也能过得很好的时候,他们也就松口了,

不再要求我按照他们的想法去选择工作。

这段经历给我很大的感触,让我意识到语言的力量是有限的,别人不会相信你的三言两语,

但是行动的力量是无穷的,语言回击不了那些不理解你的人,但是行动可以。

除此之外,行不言之教还告诉我们在选择伴侣的时候,不要只听对方的甜言蜜语,

要去看他做了什么。

那当我们有意识地主动屏蔽掉外界的一些诱惑时,下一步也就是养内。

养内也有三宝,分别是精,气,神

我们描述一个人精气神很足,就会说他目光炯炯,眼里有光,做事沉稳。

在易经中强调阴阳平衡,其实人也要符合阴阳平衡。

如果阳气太重,那这样的人就会过于强势,霸道,做事也是雷厉风行,缺乏耐心和细心;

但是如果一个人阴气太重,性格就会过于敏感,懦弱,做事也是优柔寡断,瞻前顾后。

阴阳一旦失衡,那这个人的精气神就不足了。

那从养生角度来说,养生也即养神,有句话叫粗茶淡饭,可以静心矣。

也就是说在饮食方面,老子建议我们要多吃对身体有益的粗粮蔬菜瓜果等等。

从平时的作息上说,老子也建议我们少看多思,要经常闭目养神。

不要整天睁着个眼睛到处看,张着个嘴巴到处说,竖起个耳朵到处听。

这一点尤其在当下信息互联互通的现代社会,更为重要。

现在,信息的传播速度越来越快,但是也造成很多信息是片面的,失真的。

我们现在在网络上看到的信息,很多都是二手信息,被筛选过的,有意误导我们跟风站队的信息。

这些信息虽然每天都有,但是我们可以选择少听,少看,少评论。

除此之外,多读历史,也能帮助我们养神补气。

现在都说追星,但其实最该追的是中国历史上涌现出来的众多伟大的历史人物。

在他们的身上,你可以感受到刻在他们骨子里的血性和信仰,学习他们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

北宋大家张载的那句千古名言,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言简意宏,古往今来,无数先辈前仆后继。

读他们的故事,你会发现原来一个人的人生可以活得如此有意义。

而他们的思想和精神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人生!

上一篇: 百戏之祖(百戏之祖是哪个戏种)
下一篇: 九子夺嫡(九子夺嫡是哪九个皇子)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