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史人物(近代史人物传记)
蒋廷黻是中国近代史学的开创者,南开大学历史系的创建者,曾任清华大学历史系主任。《中国近代史》是其最有影响力的代表作,记述了影响国家民族命运的鸦片战争、太平天国、洋务运动、维新变法等重大事件。鸦片战争战争的主因,当然是以英国为代表的列强。但清朝各派,皇帝、主战派、主和派、士大夫阶层、军队、民众的表现和心态,决定了这场战争不可避免,失败不可避免。闭关锁国是当权者主权的代名词;统治者妄自尊大,不懂外交,也没有平等外交的意识;愚昧无知,对外面的世界一无所知。军队精神状态不如人,装备也不如人。士大夫阶层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坚决反对改革。民众也没有国家观念,谁给好处就帮谁。争所不应当争,弃所不应当弃。有时轻易的挑起战事,又轻率的违反条约。所以作者说,在鸦片战争前,我们不肯给外国平等待遇;在以后,他们不肯给我们平等待遇。其后的太平天国运动,洪秀全只是热衷于建立一个新朝代,而不是建立新的国家、新的社会,所以没有多少积极的意义。但是,由于八旗军的没落,清政府被迫启用汉人,所谓的晚清中兴名臣应运而出,曾国藩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人物。曾国藩深知清军的涣散,在组建湘军时特别注重精神教育,利用传统礼教和儒家学说作为军队的精神支柱,他的军队是一支有“主义”的军队。曾国藩的建军思想在当时有很深远的影响,这一点对他的年轻的同乡毛泽东有很深的影响。曾国藩挽救了清廷,也给后期的动乱埋下了祸根,他的军队只知道忠于直接上级,不知最高统帅,更不知有国家。当曾国藩、李鸿章、袁世凯等强人相继离世,北洋军阀混战的大戏就在中华大地正式上演了。洋务运动是中国精英阶层发起的一次自强运动,路线本身是没错的,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领袖人物认识到了西洋的科学技术机械是先进的,但是他们觉得中国的政治制度和立国精神是至善至美的,无需学习西洋,“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所以洋务运动本身就是不彻底的。事实上洋务运动也遭到了旧制度和旧精神的极大阻碍。士大夫阶层就是一股强大的旧势力,他们抵制新学,抵制新派人物,抵制修铁路。士大夫如此,民众也更是一样。民众的迷信是接受西洋文化的大阻碍之一。甲午海战宣告了洋务运动的彻底失败,李鸿章也因此成了“千古罪人”。李鸿章是中国近代最卓越的政治家。梁启超说,“吾敬李鸿章之才,惜李鸿章之识,悲李鸿章之遇”。但也批评李鸿章,“知有兵事而不知有民政,知有外交而不知有内政,知有朝廷而不知有国民,知有洋务而不知有国务,以为吾中国之政教风俗,无一不优于他国,所不及者唯枪耳、炮耳、船耳、机器耳。”其实,李鸿章不是见识不够,而是勇气不足。洋务运动以后,国人认识到不改变政治制度已经不行了,于是有了康有为的变法运动。因为改革科举制度触犯了士大夫阶层的利益,因为改革行政机构触犯了官僚阶层的利益,因为变法威胁到了西太后的地位,变法仅仅持续了一百天,这就是百日维新。其后又有义和团运动的“扶清灭洋”,西太后同时向西洋列强宣战,结果召来了八国联军,以更加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结束了这场闹剧。其后又有君主立宪,也是草草了事。国民对清政府彻底失望,革命之火在中华大地燃起。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