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专题 > 昆阳在哪里(昆明昆阳在哪里)

昆阳在哪里(昆明昆阳在哪里)

昆阳在哪里(昆明昆阳在哪里)近年来,昆阳镇以“一统三化九场景”为导向,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为目标,未来乡村创建围绕五大促共富行动,不断推进昆阳镇西北片区未来乡村建设,构建了一幅新时代美丽乡村新图景。昆阳镇西北片区

近年来,昆阳镇以“一统三化九场景”为导向,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为目标,未来乡村创建围绕五大促共富行动,不断推进昆阳镇西北片区未来乡村建设,构建了一幅新时代美丽乡村新图景。

昆阳镇西北片区未来乡村包含鸣山、上林垟、官岙邸、湖屿、万金五村,建设面积13.15平方公里,辐射人口1.5万人,累计完成投资3.7亿元。截止目前,已完成37个项目建设,体现“小切口大牵引”,推进农业农村领域高质量发展与共同富裕。2021年五村村集体经济总收入1304.4万元,经营性收入380.8万元,同比分别增长20.4%、25%,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3.5万元,同比增长13.6%。

昆阳在哪里(昆明昆阳在哪里)

昆阳在哪里(昆明昆阳在哪里)

因地制宜,挖掘富民产业

近年来,昆阳镇按照产业“特”、品质“精”、精品“强”的思路,优化产业布局,因地制宜,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发展特色富民产业。在构建现代农业,打造特色品牌方面,上林垟村积极开展农业“双强”行动,提高机械化水平,创建上林垟特色粮油品牌,实现农产品产量、附加值双提升,依托悦农供应链打通本地化的产销途径,以统收统销模式保障村民收入,农产品年销售额突破1000万元。坚持农旅融合,引进金山农耕园、晶果葡萄园、流水白观光园、忘忧草基地等项目,使上林垟从单一的粮食生产基地,升级为现代农业综合体,带动周边2000多户村民增收。湖屿村集中流转1200亩土地,以打造湖屿“浙南龙虾第一村”为目标,建设温州最大稻虾共养基地,每亩年产值1.2万元,基地年效益达480万元,帮助村集体增收80万元,带动300多户村民增收致富。

同时,发展旅游产业,带动村民共富。以未来乡村项目为依托,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打造鸣山历史文化街区、哈林卡丁车农场、珑玥潭景区等精品旅游项目。采用村企合作模式,引入温州首个丛林型卡丁车基地项目,配套露营基地、野炊台等综合游乐区域,预计年游客量超20万人,年收入达1500万元。在带动村集体增收的同时,为村民提供就业岗位近200个。引进郑州大齐文化旅游集团开发建设珑玥潭景区,项目总投资5.6亿元,规划面积达1250亩,是浙江省“四十百千”重大文旅项目,总营收的10%作为村集体经济收入,主要用以低收入农户的帮扶。

并且,做足古色文章,做活非遗经济。如鸣山村走“古村+非遗”、“文化+旅游”的经济发展路子,统一流转村民闲置房屋220间,引驻温州文人瓷、温州蛋画、浙江老字号回生堂等省市非遗产业26家及公望教育、淳希手工等优质文创商户20余家,挂牌南拳非遗传承基地、横阳书画院创作基地等20个活动基地,开设古琴、瓷板画等游学项目12个,为村民提供就业岗位200多个。同时大力发展夜间经济,引进中华名小吃钱承恩馄饨、塘河印象等特色餐饮30余家,建成投用悠然闲居、忆汸·塘河等一批精品民宿,年营业额达1000万元。2021年,鸣山村接待游客超100万人次,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达436万元,比五年前增长10倍以上。鸣山村“文化深耕”模式也入选温州市乡村振兴十大模式案例。

精准服务,助力共同富裕

昆阳镇以未来乡村建设为抓手,借助农商行共同富裕金融专员下基层活动,不断完善和创新信贷金融产品,帮助广大农户解决农业生产资金需求的问题,统筹推进一批基础设施建设并推进信用村创建。联合农商行、农行设立丰收驿站,帮助开发菜籽油生产基地、村级综合服务社等11个服务节点。结合普惠金融,授托“绿色产业贷”2700万元,有效缓解农户生产期资金压力,进一步推进农业发展。以“人依源居、业以源兴”理念,搭建村庄休闲旅游管理平台、民宿经营管理平台、“三位一体”为农服务平台三大平台,累计招引民间资本投资8500万元,实施推进13个产业项目和7个集体增收项目,形成鸣山村古村旅游、万金村休闲旅游,上林垟规模化生产、湖屿村稻虾共养与创意产业、官岙邸村民宿与休闲产业多点开花的“田园创业,多元增收”的未来生产场景。

提升风貌,擦亮生态底色

近年来,昆阳以自然资源与历史为基础,以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为抓手,优化塑造村庄宜居低碳环境,围绕塘河主轴,结合“五水共治”、美丽乡村“月亮工程”等项目,种植“水下森林”1700平方米,完成截污纳管8600米,整治排污口165个,实施微纳米曝气等水体生态修复,改善河道水质,造好“活水”环境。实施沿河景观提升工程,完成沿河绿化景观1.7万平方米,依托平瑞塘河,串联凤湖公园和塘河田园风情示范带,实现环村道路绿化率95%以上,空气负氧离子浓度达到国际清新空气标准,全线创成“水美乡村”,勾勒“一带五村”靓丽风景线。

数字赋能,提升智治效能

数字经济时代,数字化治理成为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和水平的重要手段。如何趁势而上,利用大数据创新数字化改革基层实践?昆阳镇全面构建以乡村智慧平台为依托的田园智乡,对接服务、产业、医疗、教育、养老等体系,形成集成融合的乡村智慧平台,通过建设数字驾驶舱,打破村社信息孤岛,实现“未来乡村”整体智治。如湖屿村率先构建乡村数字驾驶舱,构建“1+1+4+N”乡村整体智治体系,率先打通13个涉村平台、集成108个乡村物联感知终端、归集182个数据字段,打通“省市县镇村”五级数据平台,成为温州唯一打通雪亮工程、省域空间治理、村社通等系统的乡村平台。

并且,湖屿村先行先试探索“红色微网格+百姓码”模式,建成温州首个乡村钉,以“数字门牌”为实物载体,为全村791户村民赋予专属“百姓码”,为全村2919名村民建立精准化个人档案,实现“人—址—事”精准匹配、民情管理在线闭环,累计服务村民2500余人次,“百姓码”被评为全省数改门户优秀应用。同时,聚焦“一老一小”等重点群体需求,打造情景式教育基地,开设数字化学习课程与AI智慧体验,推动“小有所育”向“小有优育”发展;建设“互联网+养老”系统,打造智慧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为600多名60周岁以上老人佩戴免费智能腕带,实现个人基本健康数据实时监测,为1000余户符合政策的老人和家庭安装“一键呼”电话,构建居家养老15分钟生活圈。

随着共同富裕主旋律唱响,昆阳镇将继续以未来乡村建设为载体,深入实施富民惠民安民新举措,整合资源,以点带面,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向美丽经济发展转变,构建自治、德治、法治、智治“四治融合”的乡村社会治理体系,谱写新时代共同富裕华丽篇章。

来源:幸福昆阳

上一篇: 湖北历史(湖北历史名人)
下一篇: 一个g是多少兆(一个g是多少兆流量)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