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专题 > 查德威克(查德维克·博斯曼)

查德威克(查德维克·博斯曼)

查德威克(查德维克·博斯曼)文丨峰纪实编辑丨峰纪实1997年7月的一个傍晚,一个看起来很普通的老人在林荫道上散步,这时候一个年轻人突然骑自行车冲了过来,把老人撞倒在地,然后看了老人一眼之后就逃之夭夭。查德威克(查德维克·博斯曼)直到后来有两个人经过这里的时候,看到地上躺着一个老人,这才赶紧把老人送到了医院,经检查老人的右腿骨骨折。如果是一个年轻人的话,在床上躺上几个月可能就恢复了,可是此时这个老

文丨峰纪实

编辑丨峰纪实

1997年7月的一个傍晚,一个看起来很普通的老人在林荫道上散步,这时候一个年轻人突然骑自行车冲了过来,把老人撞倒在地,然后看了老人一眼之后就逃之夭夭。

查德威克(查德维克·博斯曼)

查德威克(查德维克·博斯曼)

直到后来有两个人经过这里的时候,看到地上躺着一个老人,这才赶紧把老人送到了医院,经检查老人的右腿骨骨折。

如果是一个年轻人的话,在床上躺上几个月可能就恢复了,可是此时这个老人已经是90岁高龄,伤势恢复起来十分不容易,在第二年仙逝而去了。

王淦昌

这个老年人就是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的老师,为了中国核事业而隐姓埋名17年核弹元勋王淦昌。

就是邓稼先见到王淦昌,也要恭恭敬敬地喊一声老师。

1907年5月28日,王淦昌出生于江苏常熟县枫塘湾。

王淦昌可以说是从小就表现出了他在学习方面惊人的天赋,1925年8月,王淦昌考上了清华大学物理系,4年毕业以后留校助教。

而且在吴有训教授指导下完成了中国第一篇有关大气放射性的试验研究的论文,这时候的王淦昌年仅22岁。

1930年,王淦昌以优异的成绩拿到了江苏省的公费留学名额,去柏林大学威廉皇家化学研究所读研,他的导师是德国的女性核物理学家迈特纳。

原子弹之母莉泽·迈特纳

就在他读研的第二年,也就是1931年,他就提出了可能发现中子的试验设想,可是当他把自己的设想告诉导师迈特纳的时候,她一脸不耐烦地否定了王淦昌的设想,还告诉王淦昌做研究要踏踏实实地,不要想这些异想天开的东西。

结果第二年英国的科学家查德威克就把王淦昌的设想给实现了,还通过这次的实验获得了诺贝尔奖,这让迈特纳很是后悔,觉得是自己的原因导致了学生错失诺贝尔奖。

1932年,王淦昌获得了博士学位,之后就在欧洲各国进行学术访问,和欧洲的同行交流学术。

他们告诉王淦昌,中国实在是太穷了,根本就没有搞科研的环境和设备,如果想在科学方面有所建树,还是应该留在德国,因为德国有世界上最好的物理实验室。

最后他们意味深长地对王淦昌说:“其实你在哪里有什么区别么?我知道你爱国想报效国家的决心,可是科学是没有国界的,你在德国研究出来的成果照样可以造福你远在东方的祖国。”

不过同事的话并没有动摇他回国的决心,科学虽然没有国界,但是科学家却是有自己的祖国的。

1934年王淦昌回国,分别在山东大学,浙江大学担任物理系的教授。

也就是在这一时期,王淦昌为祖国培养出了一大批优秀的年轻物理学家,其中就有后来获得了诺贝尔奖的物理学家李政道。

周光召、邓稼先、于敏、陈能宽、程开甲、杜祥琬、胡仁宇、胡思得、唐孝威、吕敏、丁大钊、王乃彦、贺贤土都曾接受过王淦昌的直接指导。

邓稼先

1941年,王淦昌在世界顶级期刊,美国《物理评论快报》(PhysicalReviewLetters)发表了一篇名为《关于探测中微子的一个建议》的学术短文,在这篇论文中他提出了通过轻原子核俘获K壳层电子释放中微子时产生的反冲中微子的创造性实验方法。

只不过可惜的是,当时的中国并没有做这种物理科学研究的设备,所以王淦昌只是提出了理论却没有办法亲自验证。

物理系师生欢迎王淦昌从美国考察回来

不过第二年的时候这,也就是1942年,美国学者阿伦根据这一篇论文的提议,成功完成了Be7的K电子实验,阿伦把这个实验命名为“王淦昌阿伦实验”,这个实验也就成了当年全球整个物理学届最重要的成就之一。

王淦昌的这项理论成果,也荣获了第二届范旭东先生纪念奖。

王淦昌看到了自己的理论被实验证实了,这就说明自己的研究方向没有错,于是再次在《物理评论快报》期刊发表了《建议探测中微子的几种方法》,在论文中再次提出了三种验证中微子的方法,其中通过裂变检测中微子的这种全新思路,在世界上更是首创。

正是这一篇论文,直接打开了世界物理学界对中微子研究的思路之门,极大促进了整个物理学界的发展。

美国人1947年编写的《近百年来科学之进步》中,只有两个中国人的名字,其中一个就是王淦昌。

这项研究有多么重大的意义?正是这项研究让九名科学家获得了诺贝尔奖,美国科学家奥本海默根据这项研究成果制作出了美国第一颗原子弹。

不过身为提出中微子论证方法的王淦昌本人,却没有获得诺贝尔奖项,再次和诺奖失之交臂。

发现中微子之后,王淦昌没有停下研究的步伐,又着手研究宇宙线粒子。

可是王淦昌的研究条件实在是太艰苦了,别说专门研究宇宙线粒子的科学仪器,就是最基础的酒精,烧杯都没有,甚至就连用电都有问题。

实验的时候还需要模拟气流和水流在高真空环境下的循环状态,王淦昌也只能拿一个水桶放在高处,利用土方法来尽量模拟循环系统。

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王淦昌居然再次发表了一篇论文《关于宇宙线粒子的一种新实验方法》。

由于没有精密的仪器,王淦昌的研究里面还是只提供了方法论,而没有具体的试验结果。

英国的物理学家鲍威尔看到这篇论文之后,就立马按照王淦昌论文里的方法进行了试验,并且取得了极大的成功,发现了π介子,获得了诺贝尔奖。

可是作为提出试验方法的王淦昌却第三次错过了诺贝尔奖。

1956年,王淦昌代表中国的研究团队去苏联,利用苏联的先进设备做研究,这次王淦昌终于不用因条件而限制自身的才华了。

中国团队和苏联的科研人员,前排左四为王淦昌

在苏联研究基本粒子的时候,他领导的物理小组发现了反西格马负超子,这个成果在当时引发了极大的轰动,这个发现的意义仅次于发现正电子和反质子。

中苏关系破裂,苏联撤走国内专家

接到这个任务之后,王淦昌坚定地说道:“我愿以身许国!”

有时候试验场所是在海拔高达3200米的青藏高原上,王淦昌也一定会忍着强烈的高原反应出现在试验现场,他一定要亲眼看到试验结果才能安心。

王淦昌(左)与聂荣臻(中)、朱光亚(右)在核试验基地

之前的王淦昌,每隔一两年就会有新的研究成功发表,可是在1961年之后,这个名字就仿佛在物理学界消失了一样,再没有一篇论文,国际上的学术交流邀请也都石沉大海一般。

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7年,中国的第一颗氢弹成功试爆。

1969年,中国首次地下核试验成功。

1976年,中国500万吨当量的核试验爆炸成功……

隐姓埋名了17年,王淦昌才终于恢复了自己本来的名字,在除夕夜的时候,邓稼先喝了点酒之后,动情地对王淦昌说道:“叫了王京同志十几年,现在我终于可以叫您一声王淦昌老师了!”

正是有了这些人的努力,中国才能拥有核武器,打破了美苏英三国对我国的核讹诈,让我国能有一个稳定的发展环境。

我国成功核试验

王淦昌不但给中国培养了大批的物理人才,还让我国的很多领域达到了世界的领先水平。

比如惯性约束核聚变理论,准分子激光研究等方面,我国的研究都是处于世界的前列。

2021年12月的新闻上说,中国的可控核聚变装置,实现了1056秒的等离子体运行,有很大的原因就是当年王淦昌这样的技术人员给我们夯实了理论研究基础。

我国可控核聚变

1986年,王淦昌联合几名科学家提出了举世瞩目的863计划,为中国高技术发展开创了大好局面。

只是遗憾的是,1997年王淦昌先生被自行车撞了之后,身体便每况愈下,到了1998年不幸离世,而肇事的那个人至今都未被抓获。

这个盛世如您所愿!

上一篇: 新乐尘符(新乐尘符本人照片)
下一篇: 不悦的近义词(面色不悦的近义词)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