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时期的掐丝珐琅属于官窑重器,一般的民间不与其接触。但后来等到国门开放的时候,宫中很多地掐丝珐琅重器开始流向市场之中,这也让普通老百姓真正第一次见识到了皇宫之中一直神性存在掐丝珐琅器。
既然掐丝珐琅定性是官窑的重器,而且民间无法生产更无法拥有,那么它的制作注定是不一般的,成品器自然也是地位极高。哪怕在如今的收藏市场之中也是如此,据收藏大师马未都透露,真正的掐丝珐琅器,一个大件顶十个青花,尤其是乾隆时期的精美重器,属于无价珍藏品。
这一件清代乾隆年间的掐丝珐琅多穆壶,造型比较传统而且比较特殊,主要还是因为多穆壶是为藏人用的生活用品。
掐丝珐琅(掐丝珐琅工艺介绍)
用途方面其实都差不多,与咱们汉人一样,藏人用的多穆壶是盛放油茶或者是拌料类的东西。如今这一类的掐丝珐琅多穆壶很少见,多数都被珍藏在博物馆之中。
从整个造型上来讲,它还是与传统的壶有区别,受地域与文化的影响,多穆壶的制作非常繁复,与中原地区的壶制作一样,外型上面更重视少数文化的特点。
掐丝珐琅的匠人在这一点上非常用功,不同的颜料与铜胎的配合,整个文化最后的呈现都令人赏心悦目。另外这一类的壶也是方便携带,上面一个盖子,顶住之后就完全不漏水或者是奶茶,移动比瓷器壶更方便不易破碎。
掐丝珐琅发展到乾隆时期就到了顶盛,再往后走到了道光的时候就不用说了,在乾隆当皇太爷的时候还有一些余辉,乾隆走后进入道光时期,掐丝珐琅的完全没有了创新意识,其他的瓷器门类也是如此,整个清朝的瓷器发展进入到了最后的阶段。
掐丝珐琅是一个独特门类的存在,在收藏市场之中往往一些比较贵重的宝贝都在动荡时期流落到了国外,有一些是从东印度公司正常交易流向国外,绝大多数都是被掠夺出国门,令人痛心。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