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专题 > 秋瑾简介(秋瑾《满江红》原文)

秋瑾简介(秋瑾《满江红》原文)

秋瑾简介(秋瑾《满江红》原文)“女杰”或者“女侠”是民国时期,对妇女领袖的一种尊称,获此殊荣的除了秋瑾之外,还有一位妇女运动的先驱,她名叫葛健豪。她为共产党培养了四位中央委员,分别是儿子蔡和森、儿媳向警予、女儿蔡畅、女婿李富春……也就是说培养了四位拥有“表决权”的中央领

“女杰”或者“女侠”是民国时期,对妇女领袖的一种尊称,获此殊荣的除了秋瑾之外,还有一位妇女运动的先驱,她名叫葛健豪。

她为共产党培养了四位中央委员,分别是儿子蔡和森、儿媳向警予、女儿蔡畅、女婿李富春……也就是说培养了四位拥有“表决权”的中央领导!

(葛健豪)

秋瑾简介(秋瑾《满江红》原文)

秋瑾简介(秋瑾《满江红》原文)

举例来说,毛泽东上学的时候,跟蔡和森关系非常好,他们无论是成立学生组织,还是内部开会,都是在葛健豪的小房子里举行。

包括毛泽东的母亲去长沙看病,也是住在葛健豪的小房子里,所以两家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葛健豪是中国妇女运动的先驱,两次开办女子学校,是著名的女性教育家。她虽然没有入党,却是当之无愧的“革命的母亲”不仅本人光耀史册,儿女更是新新中国的革命顶梁柱。

(葛健豪)

关于这位革命侠女的传奇,要从1865年8月17日说起,葛健豪出生在湖南省、双峰县、荷叶镇。

当地有三大家族,分别是曾氏家族,也就是曾国藩他们家的;王氏家族,秋瑾的婆家;以及咱们本篇要讲的葛氏家族。

葛健豪的父亲名叫葛葆吾,乃是湘军名将,南北征战立下赫赫战功。然而在葛健豪一岁那年,父亲战死疆场。

葛健豪的童年,是跟随着母亲长大,跟随着哥哥一起读书,她小小年纪就已经展现出天资聪慧的一面,成绩非常优秀。

1881年,少女时期的葛健豪,和没落的贵族子弟“蔡蓉峰”成亲,而丈夫凭借葛家的关系,所以谋了个上海机器局小职员的差事。

夫妻二人一起去往上海生活,也是在上海的时候,生下了未来大名鼎鼎的革命家蔡和森!

(蔡和森与向警予)

虽然说葛健豪家里的后代,未来会成为中国革命的顶梁柱,葛健豪的丈夫,却满身旧社会习性,沾染毒品、找姨太太、对穷苦阶级毫无怜悯之心。

蔡蓉峰保持着旧社会的那一套恶习,不仅在外神气十足,回家同样毛病不改,所以葛健豪一怒之下,带着孩子回到了老家荷叶镇生活。

蔡蓉峰想要挽回,所以一年之后去请葛健豪,然而葛健豪已经对丈夫失望,所以不愿意去上海生活。

在这种情况下,蔡蓉峰也只能居住在荷叶镇,买了房子买了地,开始了农村的生活。

大名鼎鼎的蔡畅蔡大姐,也是在荷叶镇出生的,她乃是葛健豪的三女。

那时候很少有谁会想到,蔡家兄妹未来会光耀中国共产党,不过这也是后话了。

当地除了葛家之外,还有著名的王家,秋瑾31岁那年从日本回到王家,宣布跟家人诀别,断绝亲属关系,以此来避免牵连。

(秋瑾)

此事成了荷叶镇议论的焦点,很多人不明真相,所以对秋瑾冷嘲热讽,恶言冷语不断。

然而葛健豪却非常佩服自己的闺蜜秋瑾,深知秋瑾为何跟家人断绝关系,所以她教育蔡和森与蔡畅的时候,都拿秋瑾当做榜样。

一年后,侠女秋瑾遇害,遗体运回家乡,葛健豪带着孩子们前去送别哀悼。

在接下来的几年时间里,葛健豪在荷叶镇,经历了许多不幸的事情,母亲陈氏去世、二女儿夭折、大儿子因病亡故……

按照当时迷信的说法,认为宅院的风水不好,所以葛健豪在四十三岁那年,带着孩子们搬到了永丰镇。

随着家庭日渐贫困,家里年纪较大的孩子,开始在门口摆摊做小生意,十三岁的蔡和森也去店里做徒工。

葛健豪对这样的生活很不满意,所以决定省吃俭用,送蔡和森去学校读书。

而蔡和森也非常争气,各门功课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每当回家的时候,就爱在母亲面前,讲述当前的革命形势。

随着蔡和森剪掉大辫子,此事震动了永丰镇!而葛健豪对此表示支持,认为儿子做得对。

清末民初,葛健豪清楚地意识到,这个大时代可能会风云变幻、可能会兵荒马乱……所以她卖了嫁妆,送蔡和森去长沙读书。

葛健豪不仅重视儿子蔡和森的学习,也非常重视女儿蔡畅的学习,她在旧社会允许蔡畅出去玩耍,而且破除陋习不裹脚。

虽然说,葛健豪主张男女平等,但她的丈夫蔡蓉峰,却明显的重男轻女。

蔡畅少女时期长得很漂亮,所以上门提亲的大户人家有很多,于是有个地主,拿出五千大洋当彩礼。

蔡蓉峰心动,于是要把十三岁的蔡畅,嫁给地主当姨太太。

葛健豪雷霆大怒,不仅拒绝了这门婚事,而且将蔡畅送到了湖南长沙的亲戚家里,以此来避免包办婚姻的悲惨命运。

如果不是葛健豪的支持,蔡畅也就无法和蔡和森一样接受新式教育,也就不会那么顺利的走上革命道路。

而随着蔡蓉峰抛弃家庭,葛健豪丝毫没有放在心上,这位“革命母亲”的内心深处,想到了自己的闺蜜秋瑾,想到了妇女解放的重要性。

已经人到中年的葛健豪,很多事情都听儿子蔡和森的安排,而蔡和森回到家里,则说省城有个养成所,专门培养女性教员。

对于此事,葛健豪非常心动,不仅要求自己去上学,也要求已经出嫁的大女儿回家,然后一起去上学。

所以一家四口人,从荷叶镇搬到了长沙,都想进入学校读书。

而葛健豪的年龄已经五十岁,而且还带着外孙女,所以学校里的老师,不怎么愿意招收。

葛健豪一怒之下告到了衙门,上级领导认为其志可嘉,于是特别批准,无需考试即可入学。

此事轰动了长沙的教育界,三代人接受新式教育,而且学习非常认真。

(青年毛泽东)

与此同时,毛泽东也在长沙上学,和年轻的蔡和森是好朋友,所以常常去看望葛母,毛泽东每次见到葛健豪,都会亲切地喊一声蔡伯母。

而葛健豪教育孩子的时候,也拿学校里的毛泽东当做榜样,要求孩子们向毛泽东学习。

湖南的新式教育,在那时候来说是比较成功的,培养了一大批未来的革命领导人。而葛健豪五十岁那年,从速成班毕业,于是回到了永丰镇,想要创建女子学校。

消息传出,此事轰动全县,也获得了相关部门的支持。

于是湘阴第二女校,出现在了湖南的大地上,主张妇女运动,主张女性思想解放。

蔡和森也回到永丰帮忙,刚刚十五岁的蔡畅,在学校里当老师。

虽然说湘阴已经有了一家女校,但办学质量很差,害怕惹恼封建阶级,不想激怒那帮满清“遗毒”。

随着葛健豪的第二女校开学,大大改观了湘阴的女子教育,也很快就惹怒了那些旧社会的老顽固。

(民国学校里的女学生)

葛健豪和蔡畅母女二人,走在大街上被人议论纷纷,私下里更是被各种污言秽语辱骂。

一大批的旧社会老顽固,开始从中作梗,导致追求新思想的湘阴女性,无法进入学校读书。

更可恨的是,这帮老顽固向教育部门施压,直接导致湘阴第二女校的经费停发。

以至于,葛健豪和蔡畅呕心沥血所建起的湘阴第二女校,办了不到两年,被迫关门歇业。

葛健豪无奈之下,只能搬到了长沙居住,经过旧社会的办学失败之后,她更加支持年轻的蔡和森与毛泽东,支持年轻人的革命理想。

葛健豪租了一间破房子居住,因为距离高等师范很近,所以毛泽东他们,经常去房子里聚会,也就经常接触到葛健豪。

也就是说,葛健豪租的房子虽然很破,但却是中国革命萌芽的地方。

1918年,葛健豪为了支持毛泽东,于是又租了屋后的一片菜地,她和大女儿靠着吃蔬菜度日,把珍贵的粮食,则留给了毛泽东他们这些年轻人。

而毛泽东虽然还是学校里的学生,就已经有了深刻的洞察力,他看出了葛健豪的无私奉献,所以常常去菜地里除草施肥,尽一份微薄之力。

同年的4月14日,毛泽东在葛健豪居住的地方,成立了著名的新民学会。

为了表示庆祝,葛健豪做了一桌子好菜,她平常最喜欢的事情,就是听毛泽东和蔡和森谈论革命理想。

或者说成是,葛健豪希望年轻人,去完成自己热爱的事业,改变旧社会的恶习。

紧接着,蔡和森去往欧洲留学,而葛健豪的那间破房子,依旧是毛泽东他们的会议地点。

新民学会成立的第二年,毛泽东的妈妈身患重病,所以来到了省会治疗,因为没有地方住,所以也就住在了葛健豪的家里。

蔡和森与女友向警予,在法国留学的时候,遭遇了经济方面的困难,葛健豪为了支持儿子以及未来的儿媳,于是联系上了湘军旧部的关系,借来了六百银元。

而蔡和森从国外归来,讲述法国的发展,以及留学的好处,所以希望母亲和妹妹,也外出留学。

葛健豪于是去了上海,就在她和蔡畅准备登船的时候,很多人都说欧洲如何如何排华。

例如吴稚辉,就说法国对中国人如何如何不好,但葛健豪坚持去国外接受新思想。

(葛健豪(前排左二)在法国(中右一为蔡畅))

从以上经历便可看出,葛健豪是年近五十的女学生,也是五十多岁的女留学生,这一点即使放在今天,也是罕见的。

1920年的年初,葛健豪漂洋过海到达法国,进入了女校读书,跟向警予不仅是婆婆和儿媳的关系,另外也是同学关系。

葛健豪非常听儿子蔡和森的话,而她所在的学校,距离蔡和森所在的学校很近。

也是在这一年,蔡和森与向警予结婚,中国革命的两位先行者,组建了新的家庭,他们抱着《资本论》拍摄了一张甜蜜的婚纱照。

(1920年7月,蔡和森、向警予等旅法青年在蒙达尼杜吉公园)

而随着蔡畅和李木富结婚,家庭里的四位杰出革命家,在法国走到了一起。

孩子们结婚之后,母亲就会特别忙碌,尤其是蔡畅结婚之后,怀上了独生女李特特。

蔡和森一直照顾怀孕的女儿,李特特出生之后,又一直照顾外孙女,她希望通过自己的付出,好让孩子们有时间从事与革命运动。

众所周知,在法国留学的,还有周恩来、邓小平、朱德等人。

1923年秋天,中国共产党派遣蔡畅和李富春去往苏联,所以葛健豪带着不满周岁的外孙女,从法国启程,回到了国内。

原本,葛健豪生活在上海,可随着儿子和儿媳,逐渐成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所以她担心自己影响到孩子们的工作。

葛健豪一直想着为革命做贡献,担心自己拖累革命,所以他带着李特特,离开了上海。

于是乎,葛健豪再次回到了湖南长沙,一边为革命做贡献,一边照顾外孙女。

(蔡畅)

向警予是中国共产党唯一的女创始人,她工作非常繁忙,于是将女儿蔡妮也送到了长沙。

因为这一层关系,所以葛健豪的家里非常热闹,有蔡和森与向警予的孩子,也有蔡畅和李富春的孩子

到了1924年,随着中共革命事业的蓬勃发展,所以葛健豪的孩子们,成了国内的风云人物。

儿子和儿媳,去长沙探望母亲葛健豪的时候,又把葛健豪的住处,当做了湖南党组织开会的地点。

这正是葛健豪希望看到的,她一直以来都教育孩子们,接受新思想,踊跃参加革命;她一直以来,也特别喜欢听年轻人畅谈革命理想。

所以这一年,五十九岁的葛健豪,生活在幸福当中,而随着向警予生下儿子蔡博,家里更是喜气洋洋。

葛健豪的心情非常高兴,常常说自己最大的梦想,是能够活着看到儿女们实现梦想,活着看到革命胜利的那一天。

虽然葛健豪照顾外孙很忙碌,但她依旧抽出时间,为妇女运动做贡献,而且她在六十岁那年,抓住了一个绝佳的机会。

当时,葛健豪住在刘家台子,而她的邻居周方,在附近办了一家学校,因为事业发展得很不错,所以将学校搬到了条件更好的地方。

也就是说,邻居的学校搬走了,所以留下空荡荡的校址,葛健豪想要接过这个校址,开办平民女子学校!

葛健豪上次办学是失败的,一没有资源,二没有官方支持,但如今大不一样,儿子和儿媳是政治界的风云人物。

再有就是,葛健豪总结经验,上次办校的地点位于农村,那里有很多老顽固,而今办校位于大城市,所以阻力会小很多。

再加上原学校搬走的时候,有许多老师不愿意离开,所以这些留下来的老师,可以组成新女校的师资力量。

葛健豪心一横,于是接收了校址,联系了许多有志青年当老师,开办“湖南平民女子职业学校”。

学校成立之后,经过老师们的选举,葛健豪担任女校的校长。

同时湖南总工会,得知葛健豪的学校在招生,于是工会主动让家里的孩子们,去湖南平民女子职业学校进修。

(民国女子学校的学生)

原本女校只有两个班,因为办学质量好,女孩子们都能学到一技之长,所以到半年后又增加了两个班。

还有关键的一点,学校每逢节假日的时候,湖南的党组织便可利用教室,当做联络地点。

无论是斯诺的《西行漫记》又或者是湖南的官方史料,对这所学女校都有详细的记载,那时候湖南省委的领导,常常趁着学校节假日,于是去教室里召开重要会议。

葛健豪最关心的,是那些出身穷苦的旧社会女孩子,倘若没有一技之长,就会沦落为旧社会的底层砖瓦,一辈子泡在苦水当中,没有自由没有权利。

纵观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女性一直在压迫和劳苦当中度过,很少有谁能够掌控自己的命运。

而葛健豪立志改变这一切,虽然她没有加入中国共产党,但她的主张和理想,与中共男女平等的政策不谋而合。

根据美国人斯诺的记载,葛健豪的女校,想要改变旧社会贫苦女人的命运,可学费就成了难题。

(斯诺)

而葛健豪的解决办法非常高明,她先是免费招收学员入校,然后通过学校里的缝纫机课程,让贫苦学生制作衣服、刺绣、手工艺品等等等,然后拿出去卖钱,当做学费。

短短两年的时间里,葛健豪的女校越办越大,一派崭新气象。

然而1927年,是血泪的一年、苦难的一年……国民党的蒋介石和汪精卫,以及湖南的地方军阀,举起屠刀开始大肆残害共产党人。

国共从合作走向了分裂,这是中国近代历史当中,所发生的大事件。

葛健豪虽然没有加入中共,但因为孩子们的牵连,所以她本就不富裕的家庭,遭遇国民党爪牙的蛮横毁坏。

葛健豪心血所建的女校,也同样被国民党爪牙冲击,以至于二次办校,再次宣告失败。

无奈之下,葛健豪带着俩年幼的孩子去找向警予,被安排住在武汉的一个破旧小胡同当中。

蔡和森与向警予夫妇二人,常常去看望母亲葛健豪,为了安全起见,只能将老人和孩子,送到湖南老家生活。

到1931年,葛健豪带着年幼的孩子,生活在贫苦的村落里,虽然经济拮据,但内心是幸福的,因为儿子和儿媳,在为革命奋斗。

可葛健豪不知道的是,向警予、蔡和森这两位革命先烈,已经先后牺牲。

党组织害怕这位老人伤心,所以一直没敢告知实际情况,而葛健豪则一直认为,蔡和森、向警予二人,正走在胜利的路上。

(向警予)

葛健豪在永丰镇,生活越来越困苦,无奈之下只能将年幼的孩子,寄养在亲戚的家里。

而葛健豪本人,则辗转多地谋生,一直到丈夫去世之后,大女儿变卖家产,才为葛健豪买了农村的破房子居住。

革命事业是艰难的,红军开始长征之后,党组织也就更无力照顾老人。

一直到西安事变之后,随着国共两党二次合作,党中央立刻安排精兵强将,接向警予的孩子们去苏联学习。

抗战全面爆发的第二年,周恩来与叶剑英去长沙处理公务,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派人去看望葛健豪老人。

周恩来认为,应该把葛健豪接到延安,然而葛健豪老人认为,这样会增加共产党的负担,为组织增添麻烦。

所以葛健豪坚持留在农村,周恩来没办法,只能按照规定,按时寄钱给葛健豪。

虽然说,葛健豪最喜欢的儿子儿媳牺牲在了胜利路上,但党组织负责为葛健豪养老,让这位著名的女性教育家,老有所依老有所养。

时间会改变许多东西,也会带走许多东西,葛健豪这位“革命的母亲”在七十八岁那年,健康恶化病情严重,意识到自己时日无多。

葛健豪每天都会打听儿媳、儿子、女儿、女婿的去处,身边的大女儿则安慰说,蔡和森很忙所以没时间回来……

葛健豪每当听到儿子儿媳很忙,都会露出欣慰又幸福的笑容,1943年3月16日,这位老人永远闭上了双眼。

遗憾的是,葛健豪为革命做出了突出贡献,却跟儿子儿媳一样,没有看到革命胜利的那一天。

毛泽东在延安指挥抗日,伟人很快就得知了葛健豪离开的消息,于是亲自写挽联:

老妇人,新妇道;

儿英烈,女英雄!

后记:

纵观葛健豪的经历,出生在旧社会的湘军家庭,也和诸多旧社会女性一样结婚生子,命运好似波涛里的浮萍。

虽然困难千万,但葛健豪一直没有低头,她一直在抗争,希望改变旧社会的丑陋黑暗,更培养孩子们的革命理想,对年轻人寄予厚望。

虽然说葛健豪没有加入中共,但这样一位伟大的老人,无愧于“革命母亲”的称号,蔡和森的贡献众所周知,蔡畅同样是杰出革命家。

文章写到最后,笔者想恭恭敬敬地说一声:葛健豪先生,盛世如您所愿!

上一篇: 天不假年(天不假年的意思是什么)
下一篇: 泰国历史(泰国历史简介)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