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尧担任部落首领期间,黄河流域经常发生水灾,大批良田、房屋、牲畜都被淹没了。此外,不少地方还有毒蛇猛兽出没,害得人们苦不堪言。
有一个叫鲧的部落首领,按照尧的命令去治理洪水。由于连年降雨,河水暴涨,鲧用了近九年时间治理洪水。可是,非但没有治服洪水,还让洪水闹得更大、更凶了。原来,鲧只知道搬去土石,修堤筑坝,堵挡洪水,却不知道如何去疏通河道,结果堤坝被洪水冲垮,灾情也越来越严重。
三过家门而不入说的人物是(三过家门而不入说的人物是谁)
舜接替尧后,鲧因为工作做得太糟糕,被下令处死了。这时,鲧的儿子禹接任父职,继续治水。与鲧有所不同的是,禹吸取了父亲治水失败的教训。既然堵水行不通,那就再用别的办法。禹和益、稷两人带领人四处考察,最后发现,黄河水患最为严重,其次是济水、淮水和长江。
经过一番辛苦的考察后,禹了解到只用堵的方法治水是不行的,于是禹改变了他父亲的做法,用开渠排水、疏通河道的办法,把洪水引到大海中去。他和老百姓一起劳动,戴着箬帽,拿着锹子,带头挖土、挑土,累得磨光了小腿上的毛。经过十三年的努力,终于把洪水引到大海里去,地面上又可以供人种庄稼了。
据说,大禹在接到舜帝使命出发治水时,和妻子涂山氏才新婚第四天。大禹为了治水,到处奔波,十三年没有回过一次家。
传说禹有三次带人修路过自己的家门,他都没进去看看。有一次,他妻子涂山氏生下了儿子启,婴儿正在哇哇地哭,禹在门外经过,听见哭声,也狠下心没进去探望。有人心疼禹,劝他回家看看,但禹总是说:“水还没治好,百姓仍受洪水之苦,无家可归我有何脸面回家?”
至今,乡间还流传着这样的歌:一过家门听骂声,二过家门听笑声,三过家门捎口讯,治平洪水转家中。这四句普普通通的家常话,体现了大禹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禹三过家门不入的事传遍了各地,人们都很受感动。
经过十三年的努力,洪水终于被引到大海里去了,地面上又可以种庄稼了。为了表达对这位治水功臣的崇敬,人们称他为“大禹”。
因为禹治水有功,所以舜年老以后,大家都推选禹作为继承人。舜死后,禹就继任了部落联盟首领。后来,大禹的儿子创建了我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因此,后人也称他为夏禹。大禹为民造福,永远受到华夏子孙称颂,大禹刻苦耐劳的精神,永远为炎黄后裔怀念。?为了治水,禹整天在外奔波,三次经过自己的家门都没有进去。
舜年老后,开始为部落物色继承人。因为禹治水有功,所以大家都推举禹。在一些人的推举下,禹当上了部落联盟首领,开始治理天下。
几十年过去了,禹越来越老,也开始物色继承人。他按照禅让制度,选了德才兼备的伯益作为部落首领继承人。可禹死后,禹的儿子起了私心,在夏部落贵族的拥戴下继承了王位,做了部落联盟的首领。
从此,传统的禅让制被打破,中国历史开始了子承父位的王位世袭制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