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北方的大雪纷飞,哈尔滨的冰雕、吉林的雾凇等景观,是如何形成的呢?当冬去春来,冰雪融化,人们会感觉更加的寒冷,这又是为什么呢?这些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现象近年来也成为了事业单位考试的内容。我们要解释清楚这些现象,就需要了解物理学中的物态变化,接下来就物态变化相关知识进行阐述:
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叫什么(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叫什么体积会变)
一、物态及物态变化的内涵
1.物态:由于构成物质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热运动,且不同的分子做热运动的速度不同,就形成了物质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在物理学中,我们把物质的状态称为物态。
2.物态变化:在物理学中,我们把一种物态变成另一种物态的过程,叫做物态变化。物态两两之间可以相互转化,物态变化可分为6种类型: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
二、物态变化过程及案例
1.熔化:固态→液态(吸热)
例子:
(1)冰雪消融变成液态水,吸收外界热量,所以化雪时人们感觉很冷;
(2)蜡烛燃烧,蜡块变成蜡水;
(3)夏天,柏油马路的沥青会在高温下熔化。
2.凝固:液态→固态(放热)
例子:
(1)水凝结成冰;
(2)液态食用动物油在低温时会变成固态;
(3)炼钢炉内熔化的铁水,倾倒出制成钢材,液态的铁水变为固态的钢材。
3.汽化(沸腾和蒸发):液态→气态(吸热)
(1)沸腾: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液体沸腾的条件:温度达到沸点;继续吸收热量。
例子:烧开水时,液态水变成水蒸气。
(2)蒸发: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的温度越高,蒸发越快;液体的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液体表面上方空气流动的速度越快,蒸发越快。
例子:
(1)用电吹风吹湿头发比自然晾干快,液体表面上方空气流动的速度越快,蒸发越快;
(2)发烧时,涂抹酒精进行物理降温,酒精蒸发时吸收外界热量,起到降低温度的作用;
(3)加油站禁止接打电话,汽油易汽化,遇到火花易爆炸。
4.液化:气态→液态(放热)
例子:
(1)自然界中,雨、露水、雾的形成;
(2)冬天,人的口中会呼出“白气”;
(3)戴口罩时,眼镜上容易“起雾”。
5.升华:固态→气态(吸热)
例子:
(1)干冰(固态CO2)升华,该过程吸收热量,放出大量白雾,可用于低温冷藏食品、舞台烟雾、人工降雨等;
(2)樟脑丸放久变小或消失了;
(3)炒菜时不要过早放盐,盐里面的碘单质在高温下易升华变成碘蒸气。
6.凝华:气态→固态(放热)
例子:
(1)自然界中,霜、雪、冰雹、雾凇的形成;
(2)灯泡用久之后内壁变黑,灯丝钨先升华后凝华。
三、小结
1.本节知识点的考察主要以识记型题目为主,但也不可忽视对知识内容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以强化记忆;
2.需要注意三种物态变化的类型名称、对应过程中所形成的吸热或放热的情况以及与该知识相关的生活现象、诗句、成语等,时常会作为案例进行考察。
【试题练习】(多选)下列诗句涉及的物态变化中属于放热的有()。
A.鸳鸯瓦冷霜华重B.雪消门外千山绿
C.香雾空蒙月转廊D.冷露无声湿桂花
【中公答案】ACD。解析:A项正确,诗句涉及霜的形成,霜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而成的,凝华过程放热;B项错误,诗句涉及雪的融化,融化过程吸热,因此化雪的时候天气会比较冷;C项正确,诗句涉及雾的形成,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液化过程放热;D项正确,诗句涉及露的形成,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液化过程放热。故本题答案为ACD。
【知识点拨】本题考察科技常识中的物理学基础知识,以识记性和理解性相结合来考察物态变化,解题的突破口在于首先要抓住关键词“霜”“雪”“雾”“露”,再结合理论知识进行解答。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