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写于元和十一年(816)秋天,即白居易因直言进谏被贬官江州的第二年。
五陵年少争缠头(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翻译是什么生肖)
这次贬职的打击,对白居易来说是极其惨重的,以至于他最终走上了日渐消沉的道路。他被贬谪到江州后的一年多的生活,使他更加清楚地认识到社会的残酷和世态炎凉。他为了伸张正义,却被贬官流放;那些包庇罪犯的奸佞,反而个个高官厚禄。他正满腔悲愤无处申诉的时候,恰遇惯弹琵琶的商人妇,听了她如泣如诉的弹奏,了解到她由盛转衰的悲凉身世,对照自己的遭遇,他那压抑已久的感情,就像开了闸的洪水,一泻而出。这首举世闻名的《琵琶行》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写出来的。
琵琶行【原诗并序】
【唐】白居易
元和十年(815),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琶琵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二言。命曰《琵琶行》。
第一部分叙写送别宴无音乐的遗憾,邀请商人妇弹奏琵琶的情形,细致描绘琵琶的声调,着力塑造了琵琶女的形象。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第二部分写琵琶女及其演奏的琵琶曲,具体而生动地揭示了琵琶女的内心世界。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撚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第三部分写琵琶女自述身世,由少女到商妇的经历,亦如琵琶声的激扬幽抑。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曲罢曾教善才伏,妆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第四部分写诗人深沉的感慨,抒发与琵琶女的同病相怜之情。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
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
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琵琶行》表面上写商人妇的高超弹奏技艺和她的不幸遭遇,实际是借他人杯中酒浇自己胸中的块垒,是抒发自己政治上受打击的悲愤心情的。他写琵琶女技艺精绝,却由京城沦落江湖,诗人自己抱负远大,却由长安贬居江州。两人身份虽然迥异,但是遭遇相似,不禁同病相怜,发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得深沉感慨。诗人叙事惜墨如金,抒情时却泼墨如雨。他把现实的感触和炽热的情怀,倾注于景色和环境、人物和音乐之中,抒情和写景、诗人和琵琶女之间的感慨水乳交融,创造出寒江白月的景色和凄楚、感伤、惆怅意绪浑然一体的意境氛围,使读者沉浸其中。
诗中刻画琵琶女这个人物形象,除了通过人物的动作、神态、自白来展示其性格、心理外,还能恰当地穿插议论和抒情。如在叙述了商人妇的身世以后,很自然地插入议论和抒情“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把话题转入叙述自己的遭遇。另外,诗人很善于运用景物描写和人物描写的手法来表达感情,如“枫叶荻花秋瑟瑟”,抒写与归客惜别的悲凉;借“绕船月明江水寒”,抒写商人妇的孤独和寂寞;借“黄芦苦竹绕宅生”,抒写自己谪居卧病的凄苦等等。在描写人物上,像“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寥寥数语,就把一个女子的迟疑、腼腆,欲言又止,即难忍独守空船的寂寞、又不便在夜间与陌生男子相见的复杂矛盾心情,十分细致地刻划出来了。
诗中有关音乐的描写有独到之处,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成就。诗人从不同角度,把弹奏着的动作、音调的变化、演奏的场景、当时的环境、人物的感情恰当地糅合在一起,加以细致地描绘,表现了琵琶音乐的复杂性和多面性。诗人善于选择和运用语言的声音,直接模拟音乐。把琵琶音乐描写得是那样活灵活现,使人如身临其境一般。诗人运用的技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恰当运用比喻。如“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等等,一连串精妙的比喻,把乐声从急骤到轻微,从流利、清脆到幽咽、滞涩,再到突然激扬的过程形象地摹写出来。这样,用生活中人们熟知的声音作比喻,形象真实地描写了各种不同的节奏和旋律。
二、声绪结合,以情绘声。如“未成曲调先有情”,“似诉平生不得志”,“说尽心中无限事”,“别有幽愁暗恨生”,“满座重闻皆掩泣”,“江州司马青衫湿”等等,都是把诗人自己的感受传染给读者,加深读者对诗中所描写的音乐的理解,使读者也仿佛侧身于听众之中似的。这种以情绘声,声情结合的写法,自然要比单纯去客观地描写声音更加富于感染力。
三、用无声来衬托有声。如“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等等,均是以无声衬托有声,就像用乐曲终止后的余韵来强调音乐效果一样。这种虚中见实的手法,诗人也运用得十分巧妙。
全诗不仅思想内容深刻,而且在艺术上,把视觉形象和听觉形象一齐显露出来,达到了绘形绘声、出神入化的境界。成为千古传诵的名作。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