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研的时候,我看了一本书,是法国作家西蒙娜·德·波伏娃的《第二性》。
波伏娃被称作女权运动的开创者。
她写的这本书涵盖哲学、历史、文学、生物学、古代神话和风俗的文化内容为背景,从原始社会讲到她所生存的时代下,妇女的妇女的处境、地位和权利,被看作是女人圣经的一本书。
西蒙娜(西蒙娜薇依)
很难懂。
当时我在研究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因为觉得难懂,才去看和萨特是情人关系的波伏娃的书,结果发现,波伏娃的书,也不容易理解。
《第二性》,她是说,女性是第二性,排除在男性以外的“他者”。指出现实中,女人总是男人的附庸。
这本书核心思想可以概括在一句话中,“一个人不是生下来就是女人,她是变成女人的。”
怎么理解这句话,成了我们读这本书的全部意义。
我谈谈我的理解吧!
从女性的立场,我认为,这句话是想告诉我们,女人现在的所有现状,包括地位,包括思维方式,其实是被一路强化而形成的。
从我们懂事开始,边上的人都在不断告诉我们,你是女孩子,你是女人,你要怎么样,你不能怎么样,你是和男人不同的,而这种不同更多的是强调女人就是不如男人的,一种弱势的心理思维模式。
这种强化是如此之大,所以,很多时候我们就相信了这种预设,最后我们女人自己都加入了这种强化中,强化自己,强化其他同性。
这种思维模式的危害性是什么?
它会衍生出一种被害思维,即弱势群体思维。
在与男人交互过程中,不自觉地认为,你们男人就是想欺负我。
碰一下就产生应激反应,认为男人就是想占便宜,想耍流氓。
比如那个学姐。
说到这里,我想分享一个我娃有次言论。
我在对她进行安全教育时,说到,如果有人要摸你,你怎么办?
她说,我就摸回去!
虽然我知道小孩子她可能还不能完全理解这个摸到底是个什么意思。
但她这种思维方式,倒是让我觉得很赞,摸回去,就像别人打我一下,我要打回去,就是这么简单。
这也只有在孩子她完全没有世俗的男人女人差异性情况下,她认为这种就是公平,才是平等的做法。
在这里,她没有考虑,因为男人女人不一样,对于女人来说,被摸一下是吃亏的,就是被男人占了便宜去的。
她考虑的是,作为大家都是人,你摸我一下,我摸回来,那才扯平。
我认为成年人也应该有这种思维,这是彻底实现两性平等的基础思维模式。
因为只有清醒认识到这一点,我们才能从这种强化中挣脱出来。让自己不要太刻意去强调,我们女人是和男人不同的。
那在什么情况下,可以强调男女有别呢?
我觉得在特定的男女关系里,是可以的。
比如,恋人关系,夫妻关系。
前天,我去取跑马装备时,车子开一半,迷路了。这个时候我打电话给老公,说着说着就哭了!在这里我是表现出来了女性的确实比较弱的一面。我因为我们特定的关系,毫无掩饰自己的弱点,因为我在我们的关系里,是可以期待的。但换作别的男人,我就不会觉得,因为我是女人,你就该接受我的这些弱点。就好比,在社会上,我从来不把女士优先,男人就该帮忙提重要想成当然。那在别人做不到时,我就没有女性的委屈。
但这种强调,我只小心翼翼地把它限定在特殊关系里。
所以,
等到哪一天,在女人和男人关系里,女人们不总以亏不亏,只以爽不爽为标准的时候,就可以彻底从弱势群体思维中挣脱出来了!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