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专题 > 银河唯一的秘密(银河唯一的秘密 天际最强人物)

银河唯一的秘密(银河唯一的秘密 天际最强人物)

银河唯一的秘密(银河唯一的秘密 天际最强人物)北京时间10月6日18时许,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202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有三位:RogerPenrose,因为他发现了“黑洞形成的发现是广义相对论的有力预测”;ReinhardGenzel和AndreaGhez,因为他们“在银河系中心发现了一个超大质量的致密天体”。人类历史上第一张黑洞照片

北京时间10月6日18时许,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202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有三位:RogerPenrose,因为他发现了“黑洞形成的发现是广义相对论的有力预测”;ReinhardGenzel和AndreaGhez,因为他们“在银河系中心发现了一个超大质量的致密天体”。

人类历史上第一张黑洞照片

RogerPenrose研究领域:数学物理

银河唯一的秘密(银河唯一的秘密天际最强人物)

银河唯一的秘密(银河唯一的秘密天际最强人物)

ReinhardGenzel研究领域:天体物理学

AndreaGhez研究领域:使用和开发高分辨率的成像技术

201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3位获奖者

2018年,美国科学家亚瑟?阿斯金(ArthurAshkin)、法国科学家杰哈?莫罗(GerardMourou)和加拿大科学家唐娜?斯特里克兰(DonnaStrickland)获奖,理由是“在激光物理领域的突破性发明”。

2017年,三名美国科学家雷纳?韦斯、基普?索恩和巴里?巴里什获奖,理由是“在LIGO探测器和引力波观测方面的决定性贡献”。

2016年,三位英美科学家大卫?索利斯、邓肯?霍尔丹、迈克尔?科斯特利茨获奖,理由是“理论发现拓扑相变和拓扑相物质”。

2015年,日本科学家梶田隆章与加拿大科学家阿瑟?麦克唐纳获奖,理由是“发现中微子振荡现象,该发现表明中微子拥有质量”。

根据组委会的章程,如果候选人的贡献没有达到要求,那么奖金将被留至下一年。如果第二年仍然没有合适人选,奖金将被加入到基金会的初始资金中。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诺贝尔奖较少颁出。

诺贝尔物理学奖最年长的获奖者亚瑟?阿斯金(ArthurAshkin)

而1915年,年仅25岁的劳伦斯·布拉格(WilliamLawrenceBragg)与父亲(WilliamHenryBragg)一起摘得桂冠。

诺贝尔物理学家最年轻的获奖者劳伦斯·布拉格(WilliamLawrenceBragg)

除了本次获奖的AndreaGhez,历史上曾有3名女性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分别是“居里夫人”玛丽?居里(MarieCurie)、德裔美国物理学家玛丽亚?格佩特-梅耶(MariaGoeppert-Mayer)和2018年的得主唐娜?斯特里克兰。

其中,玛丽?居里两度获得诺奖。1903年,居里夫妇和贝克勒尔由于对放射性的研究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1911年,居里夫人因发现元素钋和镭再次获得诺贝尔化学奖,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两获诺贝尔奖的人。

在这张“星光熠熠”的成绩单中,华人占据着重要位置。在百余年中,物理学奖是华人拿奖最多的奖项,共6位华人科学家获此殊荣:李政道、杨振宁、丁肇中、朱棣文、崔琦和高琨。

1901年,当第一届诺贝尔物理学奖颁发时,经典物理学领域看上去正栖息在一个异常坚实的平台上——早在1687年,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就奠定了经典力学,到十九世纪末,它已发展到相当完美的地步。

不过,“在物理学晴朗天空的远处,还飘着两朵小小的令人不安的乌云”(源自开尔文1900年报告),这是指当时物理学还无法解释的两个实验现象:热辐射实验,以及迈克耳孙-莫雷实验。

正是这小小两朵“乌云”,让经典物理学的局限性开始暴露,同时酝酿出了物理学20世纪的革命风暴。

量子力学的创立者是1918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普朗克。而量子力学的集大成者,被认为是1933年拿到诺奖的狄拉克,1930年,他的《量子力学原理》综合和发展了当时的研究成果。

但在经典物理向量子物理过渡的时期,也引发了物理学界一场意义深远的辩论。在此段公案中,玻尔、玻恩、海森堡、泡利属于一派,在他们对面站着的,则有爱因斯坦、薛定谔及德布罗意。这些大师,因其各自对量子物理的杰出贡献而先后荣膺诺贝尔物理学奖。

1999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颁给了荷兰的胡夫特和韦尔特曼,同样是以表彰他们在量子学领域的贡献——阐明了物理学中弱电相互作用的量子结构。

量子力学让我们知道,微观粒子具有波粒二象性,它们的运动不能用通常宏观物体的运动规律来描述。

在20世纪的上半叶,人们已认识到,深入观察微观世界中的新粒子及其相互作用,是了解宏观结构的必要过程——包括我们所在的世界以及更大尺度上的宇宙。时至今日,粒子物理学、天体物理学、宇宙学已被牢牢绑定在一起。

以原子为起点,亚原子的微观世界和人类已知的最小成分,也在过去的一百年里逐步的“渗透”到了诺贝尔奖获得者的“作品”之中。

举几个例子。1921年物理学奖得主是著名的爱因斯坦,得奖理由是他对理论物理学的成就——特别是光电效应定律的发现;

1935年英国的查德威克因发现中子而获奖,中子自此“投身”到物理学科研工作中;

在此基础上,费米证明了可由中子辐照而产生的新放射性元素的存在,并发现慢中子引发的核反应,荣膺1938年物理学奖;

费米夫妇在洛斯阿拉莫斯核物理研究所的合影

1939年,美国的劳伦斯因对回旋加速器的发明和发展,以及有关人工放射性元素的研究成果获奖;

正是这种机器的问世,1951年,考克饶夫以及沃吞凭借在用人工加速原子产生原子核嬗变方面的开创性工作捧得当年的奖杯……

类似的发现与传承,在20世纪50年代更多的新粒子被发现后,不胜枚举。

理论与基础研究当然会对技术设备产生重要影响,但其中有一些,却是划时代的。

一个显眼的例子发生在1965年。三位美国科学家——肖克利、巴丁及布喇顿因对半导体的研究和发现晶体管效应获得诺奖,正是他们的发现直接导致电子晶体管的革命。

1964年,巴索夫、汤斯和普罗霍罗夫同获诺贝尔物理学奖,理由是在量子电子学领域的基础研究做出突出贡献,他们的理论成果导致了基于激微波—激光原理建造的振荡器和放大器。

此外,有不少受诺贝尔物理学奖青睐的“作品”,都在当时那个年代表现出了相当直接的技术应用实力。

1912年瑞典的达伦,因发明用于控制灯塔和浮标中气体蓄积器的自动调节阀而获奖;

1953年获奖的荷兰的塞尔尼克,其对相衬法的证实导致发明了相衬显微镜;

1986年,鲁斯卡凭借第一台电子显微镜获奖,同年和他分享这一奖项的,还有宾宁与罗雷尔。

这些实用技术类的发明,意义之深远并不亚于理论上的突破。要知道,核物理和粒子物理领域的研究进展,就一直强烈地依赖于先进的技术——有时甚至成为其背后的驱动力。

近年来,有些技术类发明,也已被证明是当代重要的通信和信息设备:20世纪的最后的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得主之一基尔比,他的发明就为现代信息技术奠定了基础。

1958年,基尔比制作了第一块集成电路——后来被称为“芯片”,彻底地开辟了电子电路小型化和大批量生产的道路。他与这一奖项的另两位得主阿尔费罗夫和克勒默,共同创造了一场人们耳熟能详的“IT革命”……

芯片之父,2000年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基尔比

基尔比于1958年发明的世界上第一个集成电路

在诺贝尔奖已走过的一个世纪里,物理学经历着学科的革命与随之而来的无数伟大思想的碰撞。

尼尔斯·玻尔说:“与普通真理相对立的是错误;与伟大思想相对立的,则是另一种伟大的思想。”

正是因有这样的发展与争论、演绎与碰撞,物理学才得以日趋完善和缜密,从而成就了它在诺奖百年中的荣光。

(本文未经造就授权,禁止转载。)

编译|欢欢

上一篇: 十大名表排名(十大名表排名图片大全)
下一篇: 中国近代科学家(中国近代科学家有哪些著名人物)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