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专题 > 蓝衣少年(蓝衣少年是谁画的)

蓝衣少年(蓝衣少年是谁画的)

蓝衣少年(蓝衣少年是谁画的)一、与网友浅谈对“对子”关于对对子我也不是很懂,只知道一些基本的结构要求常识。至于对得好不好,除须符合基本的结构要求外,更重要的是要看对子的意境是否深远有回味。那要达到如此境界,恐怕就得具备丰厚的文化底蕴罗。所以,我也只敢壮胆试试玩儿,权当丢了块砖头罢。有酒无酒酒酒酒(意境大概是说:真挚朋友相聚有酒没酒都一样快乐,都像喝了很多酒一样尽兴畅快)那我对:蓝衣少年(蓝衣

一、与网友浅谈对“对子”

关于对对子我也不是很懂,只知道一些基本的结构要求常识。至于对得好不好,除须符合基本的结构要求外,更重要的是要看对子的意境是否深远有回味。那要达到如此境界,恐怕就得具备丰厚的文化底蕴罗。所以,我也只敢壮胆试试玩儿,权当丢了块砖头罢。

有酒无酒酒酒酒(意境大概是说:真挚朋友相聚有酒没酒都一样快乐,都像喝了很多酒一样尽兴畅快)那我对:

蓝衣少年(蓝衣少年是谁画的)

蓝衣少年(蓝衣少年是谁画的)

没茶代茶茶茶茶(用反义词“没”对“有”,用“代”对“无”。如再用“有”来对“无”则与上联重复了,不妥。意境也同上联唱和。)

人义礼义义己义(这个更难对了。意境大概是讲人的仁义道德自身要做到,然后才能感染影响他人,他人也会以此对你。这个解释对于否我无把握,如有高人恭请赐教。)那我就以此意境试对如下:

佛佑天佑佑众佑(“佛”对“人”,均有情感的相对。规定性的道德范畴“礼”对自然的范畴“天”。“己”可解为自己,也可视为单个人,故用“众”对之。这样唱和应该对上了上联的意境,大家都做到了讲仁义道德,那么佛会保佑众生,天也保佑众生,众人亦互佑)。

也许班门弄斧了,不甚惶恐之至。

二、莽撞闯对对联擂台

偶进网友“橘子红了”空间。这是一位聪慧灵气的岭南女孩,竟然在自己空间公告栏摆了个擂台,自创了个上联,征求网友对下联。

我看了看,耶!还蛮有点意境,且比较难对得贴切融合。不服输,小老儿岂能被小丫头片子难住。于是琢磨了半天,总算勉强弄了个下联出来。自觉不算太好。权当学练了一回罢。

“橘子红了”的上联是——西边烈日山城熔熔蓝衣少年桥头顾盼橘子红

此上联解析至少有三:

一是在以某个坐标为基准的西边某山城,已偏西晒的烈日炎炎,仿佛要把城市烤熔化了,一少年在桥头上焦急等着该下班(或收工)回来的恋人“橘子红”(此解将“橘子红”作人名)。

二是少年与心爱的姑娘有约定,待桥头对面橘子林的橘子都红透时,姑娘就会从远方赶来桥头与情郎哥哥相会。

三是少年不顾炎热来查看桥头对面的橘子林的橘子都红透了没有,如红透了就到了该收获的时候,引申该收获爱情的果实了,把橘子收摘,把心爱的姑娘迎娶。

依照上述的解析,我循此思路对出的下联是:

南方明月水乡幽幽红裙春姑溪旁暗嗅柳枝青

意境为:在南方某水乡,初春的月夜,姑娘一人悄悄地漫步到小溪旁,沉思遐想,思念远方的情郎,春天到了情郎就会来了;柳枝儿是不是返青冒芽了,夜色下是看不清的,鼻子闻闻有没有青绿气味呀。

从词组上看,“南方明月”对“西边烈日”,“水乡幽幽”对“山城熔熔”,“红裙春姑”对“蓝衣少年”,“溪旁”对“桥头”,“暗嗅”对“顾盼”,“柳枝青”对“橘子红”,应该是较严谨的。

此下联是否对得贴切?还有那位能对出好的下联来吗?求教于诸君!

三、探讨千年难对的楹联

一位网友收集一对联的上联,是有一个美好传说的。

某风景地有一山峰像支笔倒插入深潭里,故有文人以此景作出上联:“铁笔插深潭,倒写文章,天作纸”。此联意境的确精妙深邃。据说千百年来很多书生秀才均对不出来。我这位网友喜欢研究这个,且也有所收益并懂得不少。他对了个下联,“山泉舞溪间,向天歌唱,众仙听”。自认为不错。我觉得,下联的意境还是基本应对了上联的,有值得肯定可赞赏之处。但按楹联规范仔细分析,却有些不妥。

为此说点不成熟的看法,与各位高手作个探讨。

先从词性来看。铁笔(名词)——山泉(名词)可对;插(动词)——舞(动词)可对;深潭(程度名词)——溪间(方位名词)勉强可对;倒(状态)——向(状态)词性可,词义勉强;写(动)——天(名)不可对;文章(名)——歌唱(动)不可对;天(名)——众(此处作形容词)不可对;作(动)——仙(名)不可对;纸(名)——听(动)不可对。

再从意境来看。首联强调的是铁笔之笔锋朝天插入深潭,所以才有以天作纸,倒写文章的绝妙意境。下联也必须与此意境相关联,或者相呼应才行。难对就难在这里。网友之下联还是充分注意到了此意,可惜仍显生硬。

我借用网友的思路试对一下。

铁笔插深潭,倒写文章,天作纸。

柔泉舞浅溪,立奏梵音,地为琴。

“铁”按刚硬解,以“柔”相对。“浅溪”对“深潭”。“梵音”引申自印度古代的一种语言“梵语”,对“文章”没有问题。“地为琴”对“天作纸”还是相对的。

但是,“立”对“倒”从词性来说没问题,问题在于同整个下联的意境来看,则有些勉强。但我一时想不出更贴切的词了。

上一篇: 罗马风格(罗马风格建筑)
下一篇: 唐代仕女(唐代仕女图)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