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6”(每周6天,从上午9点工作到晚上9点)是否违法?如果员工拒绝加班,单位是否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卢国权(卢权国简历)
近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与最高人民法院联合发布了第二批劳动人事争议典型案件,并给出了答案。这一次,两个部门共同向社会表明了自己的立场。一方面,提醒用人单位注意违法行为的风险,依法促进规范就业;另一方面,明确劳动者维权的期望,引导劳动者依法合理维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四十一条规定:“用人单位因生产经营需要,经与工会和职工协商,可以延长工作时间。通常,每天的工作时间不得超过一小时。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长工作时间的,在保证劳动者身体健康的情况下,每日工作时间不得超过三小时,但每月不得超过三十六小时。”第四十三条规定:“用人单位不得违反本法规定延长劳动者的工作时间。”
“996”工作制被认定为无效
为了保障劳动者休息权,中国法律明确规定了延长工作时间的上限。用人单位违法制定的加班制度和劳动者在劳动合同中违法约定的加班期限视为无效。
法律不仅支持用人单位依法行使管理职权,而且明确了用人单位必须履行保护劳动者权利的义务。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和相应的工作安排必须符合法律规定,否则不仅承担违法后果,而且不利于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劳动者依法享有相应的劳动报酬和休息休假权益,遵守国家工作时间制度,是用人单位的法定义务。加班容易引发劳动争议,影响劳动关系的和谐和社会稳定。
专家认为,"九九六"不利于社会,不能得到尊重
一方面提醒用人单位注意违法行为的风险,依法促进规范就业;;另一方面,明确劳动者维权的期望,引导劳动者依法合理维权。
8月26日,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主任、前财政部部长楼继伟在谈到企业社会责任时表示,“996”不应该受到尊重,否则将减少就业,对社会有害。
楼继伟说,企业社会责任涉及面很广。举个简单的例子,我们不能搞性别歧视,提倡“996”。目前,一些互联网企业甚至将“996”视为一种偏好。根据国家规定,实行八小时五天工作制,使员工的生活和工作更加和谐。我们应该遵守这项规定。如果没有适当的监督,它将成为“996”,这将减少就业,对社会有害。”
调查显示,近90%的家政工人无法逃脱加班的命运,其中45.5%每周加班2至3天,24.7%几乎每天加班。
“这种工作制度违反了中国劳动法的‘延长法定工作时间’制度。全国政协委员李国华表示,与加班的普遍性相比,在一些行业,加班普遍制度化、严重化,这是批评最多、危害最大的,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中华全国总工会研究室主任卢国权表示:“加班不符合体面工作、舒适工作和全面发展,也与国家倡导的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相脱节。”。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