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如何劝智囊退兵
《史记》曾引秦人谚曰:“力则任鄙,智则樗里。”
青乌经(青乌经全文翻译)
论力气,要算任鄙最大。论智谋,要算樗(chū)里最高。
任鄙,是秦武王时的著名大力士。樗里,就是我们要说到的樗里疾。
樗里疾,又称樗里子、严君疾,是秦孝公的庶子,秦惠文王的异母弟。因为足智多谋,绰号“智囊”。
秦孝公时代,樗里疾曾在地方郡县任职。秦惠文时代,樗里疾入朝为将,攻魏国取曲沃,攻赵国夺蔺邑,协助魏章(魏国人,和张仪一起投奔秦国)攻楚国夺取汉中,战功赫赫。
公元前311年,秦惠文王薨,嬴荡即位,是为秦武王。
嬴荡天生有神力,是一个豪爽勇士,对一贯搞阴谋诡计的张仪、魏国叛将魏章,打心眼儿里就瞧不起。所以他一登上国君宝座,立即将张仪、魏章驱逐出境,两位先生从哪里来滚回哪里去吧。然后,他任命精通韬略的老师甘茂与战功卓著的叔叔樗里疾,分别任左右丞相。这是秦国首次设立丞相之职。
现代学者、先秦史名家马非百先生有一个观点,意思是说,秦国国内素有朝内执政大臣推荐亲信将领在外统兵的传统,如张仪与魏章、魏冉与白起、范雎与郑安平就属于这种关系。执政大臣与亲信将领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如张仪失势后魏章也被驱逐,魏冉被罢免职务后白起随后被赐死,郑安平投降赵国后范雎也辞职归乡(《秦集史》)。
樗里疾与甘茂,貌似一对儿黄金搭档。他们同心携手,进行了一连串战争,扩张秦国版图,为后来秦国统一中国打下了稳固的根基。连司马迁都认为“秦所以东攘雄诸侯,樗里、甘茂之策”(《史记太史公·自序》)。
但真相究竟如何,我们是无从得知的。
武王四年(公元前307年),天生神力的秦武王嬴荡举鼎而死,这事儿我们以后再细说。秦武王死得突然,又没有儿子,为了继任者的问题,秦国宫廷陡然起了争端。在燕国作人质的公子稷匆匆赶回秦国,在舅父魏冉(母亲的异父长弟)的帮助下继承了王位,这就是秦昭襄王。秦昭襄王的母亲,就是大名鼎鼎的宣太后芈月芈八子,呵呵。
此时的樗里疾,已经是四朝元老,功勋卓著,地位也倍加尊崇。
新朝初立,不知道是为了证明自己宝刀未老,还是要向新君表示忠心,这位宗室老勋贵,在昭王即位的第二年,便重整戎装,再上战场,风尘仆仆地去攻打卫国的蒲城。
“昭王元年,樗里子将伐蒲。蒲守恐,请胡衍。胡衍为蒲谓樗里子曰:‘公之攻蒲,为秦乎?为魏乎?为魏则善矣,为秦则不为赖矣。夫卫之所以为卫者,以蒲也。今伐蒲入于魏,卫必折而从之。魏亡西河之外而无以取者,兵弱也。今并卫于魏,魏必强。魏强之日,西河之外必危矣。且秦王将观公之事,害秦而利魏,王必罪公。’樗里子曰:‘奈何?’胡衍曰:‘公释蒲勿攻,臣试为公入言之,以德卫君。’樗里子曰:善。……于是遂解蒲而去。”(《史记·樗里子甘茂列传第十一》)
蒲城,也就是今天的河南濮阳。
蒲城属于卫国,也就是卫国。
卫国是小国,在大国的夹缝中生存不易。到了国第39代国君卫成侯十六年(公元前356年),干脆自觉降级,从公贬号为侯。到了卫嗣君五年(公元前330年),卫国只剩下濮阳一地,又自觉降一级,贬号为君。诸侯国的封臣才叫“君”,此时的卫国,实际上是已经把自己当作魏国的一个亲属和封臣了。
乍听樗里子领兵来攻,蒲城的文武官员吓坏了,赶紧请胡衍来商量。当然,他们没有忘记给胡衍带点儿礼物,黄金三百。
胡衍这个人,在历史上记载并不多,但从其后来的表现来看,应该是位能言善辩的智者。
蒲城的存亡与自己生死攸关,况且还有巨额的出场费,胡衍没有推辞,决定拜访樗里疾一次,与他谈谈利害。
胡衍到秦军大营见了樗里疾,对他说,樗里大人,您攻打蒲城,是为了秦国呢还是为了魏国?
开口即是不凡。樗里疾一皱眉,胡先生你什么意思?
胡衍说,您攻打蒲城,如果是为了魏国,那么这个决定的确很好很正确,但如果是为了秦国,以小人看来,那是就大大的不利呀!
为什么呢?
胡衍解释说,因为蒲城的战略地位太重要了,卫国之所以能在大国的夹缝中生存,还算是一个独立国家,就是因为蒲城的存在。如果这次您攻下蒲城,卫国为了保命,必定马上投靠依附魏国,这样魏国的势力反而增强了。您是知道的,魏国那边,是做梦都想夺回西河之地的,只是苦于兵力薄弱,力有不逮。一旦卫国投靠了魏国,魏国实力转眼大增,一定会对河西有所行动,那样的话,秦国就有点儿危险了。到那时候,秦王一定会责怪大人的。您说是不是?
不得不说,胡衍此人不光是嘴皮子厉害,更重要的是他看透了这里头的利害关系,聪明的樗里疾一点就通,果然从蒲城退兵。然后兵锋一转,改攻皮氏,去找魏国的麻烦了。
樗里疾这个人很有意思,他还有另外一个头衔:堪舆家。
《史记》里面,倒是没有记载樗里疾的堪舆才能,不过在《古今图书集成》里,堪舆部名流列传却将他列入了风水学者。
在这个行当里,他被后世奉为正宗,尊为“樗里先师”。清朝马泰清《地理辨惑》记载,说樗里疾有一部著作《青乌经》传世。
据说,樗里疾能够根据某地的“地理特色”,准确预测出当事者未来的时空变化。
各位看官,您还别不信,这事儿还真有点影子。
秦昭襄王七年(公元前300年),樗里子知道自己命不久矣,就在自己的家,阴乡樗里——渭水之南章台之东,选择了一处地方,作为自己的墓地,临终还作出了一个震惊世人的预言:“百年之后,这里会有天子的宫殿夹着我的坟墓。”当时的人们都不以为然,说他是故弄玄虚。
时光荏苒,转眼百年。
西汉建国后,汉高祖命丞相萧何主持,重修宫室。汉高祖五年至七年(公元前202年至公元前200年),在秦兴乐宫的基础上建成长乐宫,这是西汉第一座正规宫殿;汉高祖七年到九年(公元前200年至前198年),在秦章台的基础上建成未央宫,这是西汉帝国的大朝正殿。
巧的是,长乐宫就在樗里疾坟墓的东边,而未央宫就在樗里疾坟墓的西边,武库(掌管兵器的官署)正对着他的坟墓,一如百年前樗里疾的预言。
这事儿也忒巧了一点儿吧,呵呵。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