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专题 > 周恩寿(周恩寿的亲生子女有几个)

周恩寿(周恩寿的亲生子女有几个)

周恩寿(周恩寿的亲生子女有几个)“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谁人可知?”周恩寿(周恩寿的亲生子女有几个)但是在新中国的历史上就有一位,哪怕身居高位,却六十余年未曾回到生他养他的故里。不是他不想回乡,而是他怕,他怕自己做得不够好,让家乡的百姓受苦,他怕自己回乡,乡里的亲友借着自己的名号恣意妄为,他怕!这位老人就是我们

“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谁人可知?”

周恩寿(周恩寿的亲生子女有几个)

周恩寿(周恩寿的亲生子女有几个)

但是在新中国的历史上就有一位,哪怕身居高位,却六十余年未曾回到生他养他的故里。

不是他不想回乡,而是他怕,他怕自己做得不够好,让家乡的百姓受苦,他怕自己回乡,乡里的亲友借着自己的名号恣意妄为,他怕!

这位老人就是我们敬爱的周恩来周总理。

图|周恩来总理

1898年3月5日,江苏淮安周家大宅里一名男婴呱呱坠地,为了这个孩子的名字,曾经当过县令的祖父将书籍翻了个遍,“就叫这个名,这个名好,叫恩来”,周家老太爷说。

就这样,孩子有了他进族谱的大名,可小名要怎么取呢?周父想了想,说:“小名图个好养活,但咱们是诗书之家,不好起一些猫儿、狗儿的名字,就叫他大鸾吧,将来也能做个小凤凰,“雏凤清于老凤声”。”

然而,就在周家大宅一片喜气洋洋的时候,周恩来的外祖父万青选却在这个时候去世了,老爷子去世的时候甚至还不知道自己已经有了外孙,而周恩来的母亲因为在月子中伤心过度,导致她后来身体也不太好。

好在小恩来从小无病无灾,长得也漂亮,这对于母亲万氏也是一个安慰,但是没想到刚刚半岁的小恩来就被人抢走,从此不能叫自己一声母亲。

在周恩来半岁的时候,他最小的叔叔周贻淦染病,且病势不轻,周贻淦与妻子结婚后一直没有一子半女,按照淮安的规矩,周恩来被过继给周贻淦为子,在族谱中也做出标注。

当时周贻淦已经是强弩之末,周家的长辈们都不希望这一支绝嗣,而周家一脉中只有老七周贻能子嗣颇丰,因此也就将这个小儿子过继给自己的亲弟弟。

此外,据说过继儿子是喜事,这样可以将霉运冲走,也能让生病的人痊愈,可是周恩来已经被过继给周贻淦,也没能挽救周贻淦的生命。

图|少年周恩来

周贻淦的妻子陈氏是一位温婉善良的人,她知道小恩来是七哥七嫂的爱子,因此,小恩来也一直由两家抚养,他也享受着两位母亲给他的全部的爱。

生母万氏是大家闺秀,父亲万青选曾经是淮阴知县,与周恩来的祖父是好友,作为县令之女,她的见识自然要比一般的妇人广,而且她聪明干练,能力很强,对于一些家族内部矛盾调解十分擅长。

由于她去解决这些问题的时候总是带着小恩来,于是,在他的心里对那些迎来送往、人情世故很早便已熟悉。

嗣母陈氏温婉善良、知书达理,她特别喜欢看书,无论是正史野史都能讲出来一些,小恩来自从懂事后就喜欢跟在嗣母身边,听她讲各种故事,这让小恩来在年幼的时候就已经懂得什么是礼义廉耻,什么是大是大非。

除此之外,作为嗣母的陈氏还将小恩来送进了私塾读书,让他跟随先生读书识字,知晓做人的道理。

在两位母亲的正确教导下,小恩来渐渐长大了,长成一个小伙子了,可就在两位母亲为孩子长大而感到时间匆匆的时候,两位母亲也都病倒了。

面对着破旧的周家大宅,面对着生病的两位母亲,面对着早已入不敷出的账面,小小年纪的周恩来第一次感觉这样无力。

父亲在外做文书,常年不在家,祖父早早就去世了,家中一切事物都需要母亲万氏操持。

图|周恩来母亲-万冬儿

周恩来将母亲万氏病逝的消息告知父亲周贻能的时候,周贻能回到家中治丧,丧礼结束后,留下一些银钱,周贻能便离开家,接着外出作文书讨生活了。

当嗣母陈氏病逝后,小小年纪的周恩来作为长子操持其嗣母的丧事,并护送她的遗体与小叔父周贻淦合葬。

少年时期,两位母亲的离世让周恩来早早地体会到失去亲人的痛苦,也明白了什么叫做人情冷暖、世事艰辛。

早在周恩来五六岁的时候,周家的长辈们回祖宅过节的时候,都会碰见小小的周恩来,长辈们对他都很喜欢,其中周恩来的四伯父周贻赓对这个年幼的侄儿最是喜爱。

周贻赓是周恩来父辈嫡亲兄弟中最年长的,他当时已经在奉天的度支司任职,在周家算得上有一定的经济实力,能够养活一家子人。

当时周恩来接连失去两位母亲,亲生父亲又远在武汉,小小年纪的周恩来如浮萍般任风吹雨打,他每次给四伯写信的时候,都将家中高兴的事情写给四伯,丝毫不敢打扰四伯工作,但是,周贻赓明白,自己这个侄儿的辛苦。

此时的周贻赓虽然有过三任妻子,但膝下一直没有一儿半女,于是,他就想将七弟和侄儿一起接到东北来,请族兄周济渠在东北给七弟找个工作,给恩来找个学校念书。

这个想法刚刚成型,就急忙与妻子杨氏商量,杨氏也是一名善良的人,对于丈夫的提议,她欣然应允。

得到妻子同意的周贻赓赶紧给弟弟和侄儿写信,将信寄出后,便委托族兄周济渠到铁岭上任时将七弟周贻能和侄儿周恩来带上,为他们找一个安身立命之所,身为同宗同族之人,周济渠自然答应。

图|周恩来四伯父-周贻赓

到达铁岭后,周济渠将七弟安排进铁岭县衙门做师爷,事少钱多,有时候还能有些外快,是很多人羡慕的活计。

职位安排完毕后,又将他们父子两人找了彭家大院作为安身之所。

彭家大院原本也是家族所居,但是许多族人都到各省谋求生路,所以大院中的房屋大多空着,花一些钱,就能租赁一间房住,原本周贻能还以为自己能够和儿子睡上一个安稳觉,没想到县里面这么快就给他安排一趟外差。

在父亲出差的这段时间里,周恩来除了在屋内读书外,还帮彭家大院的管家喂马、闸草,也就在这个时候,周恩来吃到了东北特有的高粱米饭。

周恩来虽然家道中落,但是在家中吃的一直都是白米饭,这高粱米饭凉了之后又硬又黑,难以下咽,当他将这些事告诉三伯父周济渠的时候,三伯父鼓励并宽慰他,让他尽早适应这里的生活。

慢慢的,周恩来似乎也适应了高粱米饭的味道,等到他父亲出差归来后,周恩来便进入铁岭的银冈书院读书。

银冈书院成立时间极早,在康熙年间便已是全国五大书院之一。

周恩来到银冈书院读书那年正好是1910年,那一年铁岭的爱国活动空前高涨,许多爱国诗词在学院中流传,而周恩来的三伯父在闲暇之时也总是带着周恩来四处走走,教给他爱国主义的知识,告诉他在铁岭这片土地生曾经发生的战争。

从淮安程忠节公祠关天培抗英为国捐躯,到东北奉天城日俄战争遗址,小小年纪的周恩来知道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因此,在他的心里已经萌生了救百姓于水火的念头。

在这种环境和氛围中学习,让周恩来对于国家的发展有了一丝不同的认识。

图|银冈书院

当得知他的答案后,周恩来的老师、伯父、父亲都为这个回答感到骄傲,甚至他的三伯父周济渠对他的喜爱更深了,哪怕自己不在铁岭任职,离开铁岭,对于周恩来的关注也丝毫未减,就在周恩来去日本留学的时候,周济渠也给侄儿提供不少资助。

后来,为了探寻真理,找到最适合中国发展的道路,周恩来还前往欧洲,到资本主义的发源地去考察。

到达欧洲后,周恩来了解了一战后欧洲各国的发展状况,并且认为资本主义对于战后社会发展并没有什么作用。

所幸,他在欧洲各国探索之时发现了共产主义,自从共产国际在欧洲各国出现后,各国之间的共产主义运动空前高涨,为了深刻了解共产主义思想,周恩来详细阅读了马克思的各种作品,经过他反复的推测与论证,周恩来终于下定决心选择共产党,这也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抉择。

1924年1月,在孙中山的努力下,国共第一次合作开始,中国共产党需要大量的党员进入国民政府中任职,因此,旅欧的大量共产党员被召回,这其中就包括周恩来。

他从欧洲回到中国后就被派往广州,全心全意地投入到革命中去。

在国共合作期间,周恩来无论是广州宣传部长还是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他都尽心尽责地完成每一项任务。

图|周恩来-黄埔军校时期

难道这些就能让周恩来退缩吗?绝不。

在周恩来逃出后,继续与组织联系,接到组织命令后,周恩来再次前往上海进行地下工作,为我党行动获得机密,保证机密的传播,并积极发展共产党员。

在周恩来的部署下,上海地下党成为一支铁的部队,为前线的共产党军队一次又一次躲过围剿做出重要贡献。

随着周恩来的任务越来越重,党组织将他调往中央苏区,负责军队的政治工作。

当时中央苏区的军队主要负责人是朱德、毛泽东,但是这两人被李德、博古所排挤,军队的指挥权完全掌握在这两位不懂军事的人手中,因此,在这两人的胡乱指挥下,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央红军被迫进行长征。

在长征前夕,周恩来利用自己在党内的地位,对于党内的一些人员保留问题上尽力周旋,保留了毛泽东、朱德等一些老干部在部队中,为党保存了一批重要干部,也为红军在长征期间的战斗留下来好的指挥员。

在长征过程中需要进行多次战斗,周恩来曾多次强拖病体前往前线指挥,保证长征的顺利进行,为革命留下希望。

在长征过程中,毛泽东与李德、博古因为军队的行进路线问题发生分歧,为了保证军心一致,红军到达遵义后开始展开会议,在会议中,三人为自己的选择各抒己见,周恩来作为长征的实际领导者和军队的指挥者在遵义会议召开贡献出极大的力量,他在会议中支持毛泽东的看法,并且积极反对李德、博古的“左倾”路线。

图|周恩来

遵义会议结束后,毛、朱、周三人正式成为中共领导中心,在确定好长征路线后,周恩来对长征过程中出现的人、事负起主要任务,为长征顺利完成做出巨大贡献。

1935年6月,日本帝国主义占领东北后,又将利爪伸向我中原地区,对于国民党的一再退让,共产党忧心不已,对此,毛、朱、周三人代表中国共产党发布号召书,表示希望可以国共联合抗日。

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周恩来为了取得张学良的力量,他不顾危险进入延安,与张学良密谈,确定了逼蒋抗日的主张,在西安事变后,蒋介石成功上钩,国共联合抗日的目的终于达到。

抗日战争胜利了。

解放战争胜利了。

新中国成立了,作为新中国的第一任总理,周恩来肩上的担子很重很重。

当时的中国刚刚建立,内有西北、西藏尚未平定,还有蒋介石的大量特务留在大陆内需要解决;外有英、美等西方资本主义势力对新中国的围追堵截。

对内稳定社会环境,对外打开外交缺口,这每一项都需要周恩来的指导意见。

事情需要一件一件解决,但是许多事情开始扎堆涌向总理办公室,为了尽快处理好每一件事,周恩来经常夜半才安眠,太阳初生就起床,这样长时间的劳动让他的身体承受不住,膀胱癌找上了他,经过多年的治疗也没能治好。

图|周恩来总理做政府工作报告

周总理忙吗?

很忙!

那有时间去老家看看吗?

时间是肯定有的,但是不可以!

1958年,淮安副县长前往北京述职,在见到周总理的时候就邀请周总理回老家看一看,面对老乡的邀请,周总理说:“我也想回去看看啊!”

就是在那个时候,传出来周总理要回淮安探亲,于是县委开始将淮安的南大街拓宽,为了周总理的汽车能够开进去,可是传言到底是传言,周总理还是没有回淮安。

只不过那一年周总理因为到广州出差,回北京的时候是乘坐飞机,回来的时候事情处理完毕,周总理的心情也很好。

等到飞机即将到达淮安上空的时候,周总理走进了驾驶室,驾驶员明白总理是想看看老家,于是他特意降低了飞机的飞行高度,整整在淮安上空飞行三圈,等到总理离开驾驶室才接着向北京方向飞去。

总理见过淮安后陷入深深的思索之中,他想家了,他只能用这种方式来看看那个曾经生长的地方,他对着身边的工作人员说:“淮安还和以前一样,就是南大街似乎是宽了一些,老百姓的生活不知道怎么样?”

1960年,淮安县委书记到北京看望周总理,周总理见到家乡人非常开心,连忙问家乡现在的情况,在得知家乡老百姓衣食富足的时候,总理开心的笑了,说:“太好了,太好了,老百姓过得好就行,我12岁离开淮安,到现在已经整整50年没有回去了,整整50年啊,我也想回去啊,但是现在要做的事情太多了!”

图|淮安旧景

周总理不允许自己回乡,也不允许自己的弟弟周恩寿回老家,哪怕是周恩寿退休了,想要回乡也不被兄长所允许,就怕当地的亲属用他的名头为新中国造成不利的影响。

1958年,为了给国家省出更多的耕地,国家建议将全国范围内所有的坟墓进行深埋、平坟处理,面对这样的制度,周总理率先树立榜样,立刻让自己的侄儿请假回到老家安排家中长辈坟墓深埋工作。

对于坟墓,大多数人家都会有忌讳,而且在中国传统思想中,挖人祖坟也是不光彩的事情,周家其他族人也反对坟墓深埋的事情。

但是面对周恩来的要求,在侄子周尔辉的主持下,请淮安县的一些百姓将周家棺材进行深埋,事情做完后,周尔辉又将“七爸”给他的钱拿出来,给周家平坟的人一人一元钱,在加上深埋时对田地中青苗的损害,每家又给钱若干,绝对不能损害老百姓的利益。

除了淮安的祖坟外,周家在重庆、绍兴也有祖坟,面对这两处的坟茔,周恩来的态度还是一样:“修坟我出钱,但是最终的结果还是要平调的,具体如何平坟,需要家族中的人一起研究”。就这样,在中国大地上难以推进的平坟工作以周总理一家为代表,火速向全国范围内开展。

可即使这样,周恩来还是一直没能回到家乡去看一眼,也从未给两位母亲扫过墓,这一点是他心中永久的遗憾。

图|周恩来

为了一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用尽一生来证明自己的志向。

少时失去两位母亲,青年时追寻理想,中年时又为了国家和平战斗,到了老年又要为国家奉献出最后的一丝心血。

周恩来的一生是波澜壮阔的一生,为了老家人安心生活,为了不给家乡惹麻烦,周总理强忍六十余年未曾回乡,他不想老家吗?

他想啊,但是国家大义远远高于自身小利,周总理就是这样的人,一位对自己要求严格,对百姓和蔼的老人。

这就是我们敬爱的周总理!

上一篇: 张允珠(张允珠结婚)
下一篇: 赵公元帅是哪位神仙(赵公元帅是什么意思)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