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野史 > 元代的《新全相三国志平话》.doc

元代的《新全相三国志平话》.doc

元代的《新全相三国志平话》.doc元代的《新全相三国志平话》元代的“讲史”,在宋代的基础上,有了新的发展。宋代的“说三分”,在元代更为菏遍了。元人石君宝的杂剧《风月紫云庭》中有一支曲子《混江龙..

元代的《新全相三国志平话》元代的“讲史”,在宋代的基础上,有了新的发展。宋代的“说三分”,在元代更为菏遍了。元人石君宝的杂剧《风月紫云庭》中有一支曲子《混江龙》写道:“(旦唱)我勾栏里把戏得四五回铁骑,到家来却有六七场刀兵。我唱的是《三国志》,先饶十大曲,俺娘便《五代史》,续添《八阳经》。”这个杂剧描写了一个唱诸宫调的女子,与一个舍人相爱,为母亲所反对。当她从勾栏归家时,便与母亲吵闹。说自己唱的是《三国志》,意思很清楚。她说娘那些无事生非的唠叨话,好比《五代史》、《八阳经》。这是日常的话语,可见,《三国志》等书目,元代的人们是十分熟悉的。元人王沂《虎牢关》诗云:“君不见《三分书》里说虎牢,曾使战骨如山高”,“回首《三分书》里事,区区缚虎笑刘郎”。“虎牢”;指刘、关、张虎牢关大战吕布的故事。《三分书》便是“讲史”艺人说《三国》的脚本。可以看到,元时《三国》故事已相当完整了。元代至治(英宗年号,1321—1323)年间,建安虞氏《新全相三国志平话》就是当时艺人所说的《三分书》的底本。所谓“全相”,就是上图下文。这个本子已不纯是供艺人讲史时参考,而且也是供人们阅读的一个读本。《平话》分上中下三卷。

故枣从《桃园结义》起,到《秋风五丈源(原)》诸葛亮逝世,司马懿统一三国,刘渊又灭晋为止。全书共八万多字,有图七十幅,标有题目六十九幅(《桃园结义》占有两幅)。全书以刘备的蜀汉为中心,而着墨最多的是张飞。张飞几乎成为贯穿始终的主要人物。因此,他的形象最为生动。如“古城会"时,“张飞邀先主(刘备)正厅坐饮宴。张飞问二哥哥在于何处。先主具说关公扶佐曹操,官封寿亭侯,杀袁绍两员将,险选(送)我性命,亦无桃园之恩。张飞听毕大怒,时(叵)耐胡汉(指关羽),尔(你)言不求同日生,只愿同日死,尔今受曹操富贵,我若见你,定无干休。再劝先主酒。且休说先主在雷城。却说关公至古城相近,使人报与张飞。张飞听的,大叫时(叵)耐胡汉,尔今有何面目,急令备马披挂,并先主众人出、张飞见关公,跃马持枪直取关公,关公言曰,兄弟张飞。张飞不听,使枪刺关公,关公急忙架隔遮截。张飞见关公不厮杀,搦马曰,尔乃无信之人,忘却结义之心:”张飞誓守信义、嫉恶如仇的正直性格跃然纸上,及至关羽调转马头,斩了曹操追兵蔡阳,张飞就立即滚鞍下马,赔礼认错,邀关羽入城,这真是爽直可爱!张飞在取西川时,蜓义释严颜”一节也表现了他智勇过人的性格。“张飞将三万军离巴州五里,到一小江口,令人探水深浅。

张飞度(渡)江有五里阔,看看抵岸。巴州太守严颜笑问张飞,你不读孙武子兵法,涉水半渡者可击。张飞言曰,你不闻吾到当阳长坂坡观曹操百万之军,吾叫一声,如同小卒,何况小沟,岂能作祸。”可谓快人快语!其他人物,如赵云、关羽、刘备、孔明、曹操、周瑜、鲁肃等,也都初具雏型。《平话》的主要情节,如“桃园结义”、“张飞鞭督邮”、“三战吕布”、“王允献董卓貂蝉”、“曹操勘吉平”、“关公刺颜良”、“云长千,里独行”、“关公斩蔡阳”、“古城聚义”、“先主跳檀溪”、“三顾孔明”、“赵云救阿斗”、“张飞据桥退卒”、“赤壁鏖兵”、“落城庞统中箭”、“关公单刀赴会”、“孔明七擒七纵”、“孔明斩马谡”、“秋风五丈原”,等等,虽然精粗详略各不相同,但都为后来的《三国演义》所吸收。《平话》是《三国演义》的母本之一,为罗贯中等的加工创作提供了重要的基础。当然有很多细节和情节为罗贯中他们所不取。如赤壁鏖兵时,曹操遣使至东吴逼降,诸葛亮却“结袍挽衣,提剑就阶杀了(曹的)来使”,以此造成东吴与西蜀联合抗曹。刘备托孤之后,宦官黄皓弄权,左右后主刘禅,诸葛亮从祁山前线归来,又亲手砍死黄皓。这些不符合诸葛亮性格的情节,均被摒弃。有的则采取移花接木的办法如,“借箭”,《平话》说的是周瑜借箭,而《演义》则移到诸葛亮的身上。

最后使孙权抗曹的是他的母亲,《演义》则是诸葛亮用激将法的结果。有的则加以改造。如刘备“三顾茅庐”,头两次,诸葛亮明明在家,却故意不见。《演义》改为离家出游。张飞鞭督邮,“打了一百大棒身死,分尸六段,将头吊在北门,将脚吊在四隅角上,有刘备关张众将军兵都往太行山落草。”《演义》只写了吊打督邮,刘备挂印辞官。诸如此类,不一而足。《平话》出自民间艺人之手,带有浓厚的民间色彩。譬如刘、关、张都带有草莽英雄的气质。艺人文化水平不高,《平话》的文字比较粗糙,错别字和脱漏也极多,这与书商为了图利而粗制滥造不无关系。姜殿扬在《平话》的跋里指出;“作者师承白话,未见史传正文,每以同音习见之字通用之。省俗形近,传录讹谬,又复杂出其间,坊贾据以入梓,难可校订,盖出自江湖小说人师徒相传之脚本。开卷则市井能请,入耳则妇竖咸晓,乃后世通俗演义之嚆矢,当日士夫所不屑寓目者也。”这个说法尽管有这些粗疏不足之处,但《平话》则是研究《三国演义》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材料。它使我们更清楚地看到《三国演义》的来龙去

上一篇: 《封神演义》在我国的古典神魔小说中占有一席之地
下一篇: 明代历史演义的缘起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