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野史 > 何为用典?诗歌中的典故,你了解多少?

何为用典?诗歌中的典故,你了解多少?

何为用典?诗歌中的典故,你了解多少?用典是古诗词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方法,它的主要特点是借助一些历史人物、神话传说、寓言故事等来表达自己的某种愿望或情感。在诗歌学习过程中,很多学生都因为对古代文化或古人事迹了解不多

用典是古诗词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方法,它的主要特点是借助一些历史人物、神话传说、寓言故事等来表达自己的某种愿望或情感。在诗歌学习过程中,很多学生都因为对古代文化或古人事迹了解不多,遇到用典的现象就会一头雾水,不知所云。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古诗中运用典故的相关知识。

一、用典的形式

事典,即引用历史故事,把典故浓缩化为诗句

如李清照的《夏日绝句》: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引用西楚霸王项羽兵败乌江无颜面对江东父老而自刎的历史故事,明确的提出了作者的人生价值取向:人活着就要做人中的豪杰,为国家建功立业;就是死也要为国捐躯,成为鬼中的英雄。

典故_典故故事精选_典故大全(简短)

言典,即化用前人言辞或诗句,分两种:一是直接引用前人现成诗句,二是在原句基础上改动一字或数字,或是只借用其中的某些词语。

如王维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最后两句“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就是化用了《楚辞招隐士》的最后一句:“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以久留。”表明自己对闲适的田园生活的喜爱和仕宦生涯的厌倦。

二、用典的方法

明用:直接在诗歌当中点出人或事来。如曹操《短歌行》结尾:“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用了周公“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的典故,表达了曹操渴望招贤纳士、礼遇天下人才为自己所用的强烈心情。

典故故事精选_典故大全(简短)_典故

暗用:也叫化用,假定读者通晓古籍,用不着指明出处、指明是谁的事迹的用典方式。如刘禹锡的《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乌衣巷在今天的南京市东南,东晋时,开国元勋王导和指挥淝水之战的谢安都住在这里,乌衣巷也就成了高门士族的聚居区。作者在这首诗中化用乌衣巷的典故表达了对盛衰成败的无限感慨。

典故大全(简短)_典故_典故故事精选

正用:“直用其事”,典故的意思和作者本人的意思是一致的,也即正面采用典故的历史意义。如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使用孙权、刘裕、刘义隆、廉颇等历史人物的典故,都是正面采用。

反用:“反其义而用之”,典故的意思同作者本人的意思正好相反,也就是反用历史故事的典故。如李白的名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宋书·隐逸传》记载,陶渊明曾做彭泽县令,因不肯“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而弃官归隐,“折腰”意为躬身作揖,后来喻指屈身事人,李白在他的这首诗中反用典故,表达了不愿屈居人下的远大抱负。

三、用典的作用

(一)、品评历史,借古论今。如:

泊秦准(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诗中的《后庭花》歌曲名,是引用的一个典故,南朝陈后主所作的《玉树后庭花》被后人称为“亡国之音”。诗人所处的晚唐时期正值国运衰微之际,而统治者不以国事为重,反而聚集于酒楼之中欣赏靡靡之音,怎能不使诗人产生历史可能重演的隐忧呢?所以,诗人在这里借写陈后主因荒淫享乐终致亡国的历史,讽刺晚唐那些醉生梦死的统治者不从中汲取教训。

典故_典故大全(简短)_典故故事精选

(二)、抒情言志,表明心迹。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中引用了一个典故。

据《汉书·冯唐传》记载:汉文帝时,魏尚为云中太守,抵御匈奴有功,只因报功时多报了六个首级而获罪削职。后来,文帝采纳冯唐的劝谏,派冯唐持符节到云中去赦免魏尚。诗人写这首词时身在密州,怀才不遇、壮志难酬,以魏尚自喻,希望有一天朝廷也能派遣向冯唐这样的人前来,抒发了渴望报效朝廷的壮志豪情。

典故故事精选_典故大全(简短)_典故

(三)、引发联想,创新意境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南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八百里”是牛的名字,出自《晋书·王济传》,王凯有一头牛叫八百里,他非常珍爱,和王济打赌时输了,只能给王济,王济命令人将牛杀了炙烤后犒赏部下。

“的卢”是烈马名,《三国志》记载刘备在荆州遭遇敌人追杀,幸亏所骑的卢神勇,一跃三丈,跳过潭溪,才得脱险。

作者在这里运用典故,不由让读者仿佛看到战争爆发前犒劳出征将士的壮观场面和战场上铁骑飞驰敌阵的激烈场景,极具穿透力。

典故故事精选_典故_典故大全(简短)

(四)、简洁精练,内涵丰富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闻笛赋”指西晋向秀的《思旧赋》,三国曹魏末年,向秀的朋友嵇康 、吕安因不满司马氏篡权而被杀害。后来,向秀经过嵇康、吕安的旧居,听到邻人吹笛,勾起了对故人的怀念。

“烂柯人”指晋人王质,相传王质上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在下棋,就停下观看。等棋局结束,手中的斧把已经腐烂。回到村里,才知道已过了一百年,同代人都已经亡故。

典故故事精选_典故大全(简短)_典故

作者运用典故表达自己贬官二十多年后回归时的感受:世事沧桑、人事全非、恍如隔世,不再是旧时光景了。

四、用典的鉴赏技巧

首先,找出诗词中的典故。了解典故中词句、人、事的内容意义。

一般对于一些晦涩难懂的用典,课文或试题当中都会提供注释,所以需要在读诗的过程准确的判断出哪里用到了典故,进而理解这个典故的内容和意义。比如李商隐的《嫦娥》: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嫦娥是神话中的月亮女神,传说是夏代东夷首领后羿的妻子。因为偷吃了西王母送给后羿的不死药,飞奔到月宫,成了仙子。了解清楚这个典故,也就明白了作者用典的意图。

其次,对典故进行具体分析。弄清作者是明用、暗用,还是反用,明确诗人对所引用的典故的态度。比如“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就是明用典故,据《宋书·宗悫传》载:宗悫少年时,叔父宗炳问他的志向,他说:“愿乘长风破万里浪。”后来长风破浪也比喻实现政治理想。作者在这里借此典故表达自己勇往直前的决心。

典故大全(简短)_典故故事精选_典故

最后,结合诗词的中心思想分析诗人用典的意图,从而加深对诗人所表达思想感情的感悟。

例如鲁迅先生的《自嘲》:

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这首诗是鲁迅先生在上海期间眼见左翼作家受到国民党的逮捕迫害以及自身遭到威胁的情况下写的。

“孺子牛”一词出自《左传》,相传齐景公晚年特别宠爱幼子荼,荼又叫孺子。有一次,孺子撒娇要老父亲做牛让他牵着玩。景公就用嘴衔着绳子,双手趴在地上不停地学牛叫。因为年岁已高,不小心栽倒在地上磕破了门牙,“孺子牛”的故事就这样流传开了。

鲁迅先生用这个典故表达了他甘做人民大众的牛,任劳任怨,抒写了对人民大众的忠诚和热爱。

用典是古代诗人们喜爱的一种艺术形式,不仅可以起到“寓万于一”“以少胜多”“言简义丰”的效果,而且可以使诗人的情感表达得更为曲折含蓄,耐人寻味,在表达上增强艺术感染力。

它的意义和作用可以归纳为:

去用前朝事

来说今人愁

欲说却不尽

故向古人求

所以,要想快速学会鉴赏诗歌,快来诗文典学习吧!

典故大全(简短)_典故故事精选_典故

赠汪伦

上一篇: 古代文史典籍
下一篇: 关于孔子的传说篇一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