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0 5年5月第3 4 卷第3 期陕西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Jo u r n a l o fS h a a n x iN o r m a l U n iv ersity ( P h ilo so p h ya n d S o cia l S c ie n c e s E d itio n )M a y . , 20 0 5V 0 1. 34N o . 3■中国古代史研究古代典籍中的龙王及其文化寓意周晓薇( 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陕西西安7 10 0 6 2)摘要: 龙是神话传说中的神灵, 在中国人心目中被视为崇高的精神象征。 龙王, 同样是神话传说中的神灵,并且有着与龙相同的呼风唤雨、 掌握水脉大权的职司, 可是他却没有具备龙的神圣与威严, 非但如此, 古代文人史官们对龙王的嘲弄与贬低, 更使龙王几乎充满了人格化的性情而黯淡了神化的光彩。 究其缘故, 主要是因为其形象乃泊来于佛教文化, 其资格终不厕于“国之典祀” , 其寓意已演成为人们刺世嫉邪的矛头指向。关键词: 龙王; 中国古代典籍; 佛教典籍; 明代神魔小说中图分类号: K 20 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 7 2—4 28 3( 20 0 5)0 3—0 0 8 7 —0 8收稿日期: 20 0 4 —0 6 —26作者简介: 周晓薇( 1957 一), 女, 陕西西安市人, 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
龙是华夏先民面对最感神秘可畏的天文与自然物象而创造出的一种既抽象又形象的神灵; 在充满了神秘可畏的崇拜和对生生不息的祈望中, 龙的形象又成为炎黄民族最古老的族标。 既是神灵与族标, 则其在意义上的无尚神圣感, 便最终将这“鳞虫之精” ——龙的形象在中国古文化乃至东方古文化中演化成最为典型的一种精神象征。 当然, 这种精神象征是就广义的民族与文化的范畴而言的, 其中既烙印着“飞龙在天, 利见大人” [ 1]( 《周易》 卷1《乾》 ’ 的皇权帝力的政治色彩, 又濡染着敬天畏神、 愚盲迷信的原始宗教思想, 而其最基本的核心, 乃是寄托了一个古老而伟大的民族渴望驭龙胜天的心态, 这一点是应该肯定的。 关于龙的传说, 原本是比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还要更加广远的, 作为中国古代典籍中出现较早、 记载较多的一种神灵, 龙的基本职司始终体现在他是兴云雨、 致雷电, 或出为庆云, 或发为洪水的物候之主宰, 这一点也是毋庸置疑的。然而, 令人匪夷所思的是, 曾几何时, 在龙的正统血脉中竞衍生出一个颇不光彩的形象——龙王,这在中国龙文化的研究范畴中不能不视为一个特异而又尚少引起注重的现象。 谓其不光彩, 是因为龙王尽管完全承袭了龙的基本职司——呼风唤雨, 掌握水脉大权, 却根本失去了龙所具有的那种神圣的象征意义。
在中国古代文人的笔下, 龙王的形象要么被描写得软弱窝囊, 要么被描写得贪婪残暴, 总之绝无龙的神圣与光彩可言。 这种人为的嘲弄与贬低, 使龙王几乎黯淡了神化的光彩而充满了人格化的性情。 有鉴于此, 笔者遂翻检正史野乘、 历代笔记与明代神魔小说, 更旁摭佛教经籍, 试图对龙文化中的龙王形象之演绎及其文化寓意加以缕析。一、 中国古代典籍中最初出现的龙王皆与佛教有关在人们的潜意识中, 既然龙王是从龙的形象分化而来, 它的出现想必也会较早。 但是仔细考查一番他的资历, 却实在浅薄得多。 “龙王” 一词在中国古籍中出现的最早时间, 只能追溯到北魏时期, 而且, 此时有关龙王的记载又皆与佛教有直接的联系。如北魏杨街之的《洛阳伽蓝记》 有两则记载提到龙王, 其中一则云:初, 如来在鸟场国行化, 龙王嗔怒, 兴大风雨, 佛僧迦梨表里通湿。 雨止, 佛在石下, 东面8 7万方数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