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看一看《正气歌》里——“或为渡江楫 慷慨吞胡羯”的故事。
本典故的主人公是祖逖。
祖逖(266年-321年),字士稚,范阳郡遒县(今河北省涞水县)人,东晋军事家。
典出自《晋书·祖逖传》。东晋初年,祖逖领导北伐,率领其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比喻立志奋发图强。
祖家为北地大族,世代都有两千石的高官。祖逖少年时生性豁荡,不拘小节,轻财重义,慷慨有志节,常周济贫困,深受乡党宗族敬重。他成年后发奋读书,博览书籍,涉猎古今,时人都称其有赞世之才。
祖逖年轻时为了报效祖国,苦练杀敌本领。祖逖与刘琨一同担任司州主簿时,感情深厚,常常同床而卧,同被而眠。一次,祖逖半夜听到鸡叫,认为这是上天在激励他上进,便叫醒刘琨道:“此非恶声也。”然后与刘琨到屋外舞剑练武。这就是“闻鸡起舞”典故的由来。
祖逖率部北伐,北渡长江。当船至中流之时,他眼望面前滚滚东去的江水,感慨万千。想到山河破碎和百姓涂炭的情景,想到困难的处境和壮志难伸的愤懑,豪气干云,热血涌动,敲着船楫朗声发誓:“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意思是若不能平定中原,收复失地,自己就像这大江一样有去无回!
祖逖的这番豪言壮语并不是虚言,祖逖身先士卒, 不蓄私产,与将士同甘苦,祖逖的北伐得到了中原人民的响应和支持,北伐队伍迅速扩大,北伐战争取得一定的成就。北伐不过几年之间,祖逖就已经将晋室的领土从长江沿线推进到黄河以南。兵势之盛,令号称有十余万军队的石勒也只能拥兵自守,避其锋芒。祖逖北伐曾一度收复黄河以南大片土地,但后因朝廷内乱,祖逖受东晋皇帝司马睿猜疑,忧愤而死。祖逖死后,收复的地区又相继失去,祖逖是一位极受人民爱戴的将领。祖逖一生精忠报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永远被后人所铭记。
史咏·祖逖
徐钧
慷慨才能立志坚,计谋端可定中原。
晋元倘使图经略,事业韩彭可比肩。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