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野史 > 《三国志平话》上卷的情节划分及故事探源.docx

《三国志平话》上卷的情节划分及故事探源.docx

《三国志平话》上卷的情节划分及故事探源.docx(川北帅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四川广元628017)[摘要]《三国志帄话》将近百年的三国历史事件组织成70个图目,形成有效的情节以吸引市井帄民。具体到《帄话》上卷,则可..

(川北帅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四川广元628017)[摘要]《三国志帄话》将近百年的三国历史事件组织成70个图目,形成有效的情节以吸引市井帄民。具体到《帄话》上卷,则可将23条图目划分为仲相断阴间冤狱、聚黄巾张角反汉等八个情节。这些情节故事或改编自史书,或博采于传说,或说书人自创,共同拉开了天下大乱、诸侯割据混战的历史序幕。[关键词]《三国志帄话》;情节划分;故事探源[中图分类号]I207.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3115(2015)10-0052-02本文以《三国志帄话》(以下简称《帄话》)上卷23为线索,将其所叙破黄巾、讨董卓、灭吕布等三国故事划分为八个情节,并依次对各个情节故事作一番简要探源,以期对理解“帄话”创作情况,把握史传著作、民间传说与《帄话》之间的关系有所贡献和启发。一、仲相断阴间冤狱此情节包含汉帝赏春、天差仲相作阴君、仲相断阴间公事等三个故事,并引出汉末三国分立事,是为《帄话》的楔子。光武帝赏春或有之,但开放皇家园林和百姓同乐则属民间想象,盖受孟子“与民同乐”思想之影响,对历史上的君”予以理想化的结果。司马仲相阴间断狱故事,民间更显曲折而富有小说味道;二是将“陈豨”改为“英布”,使故事更显合理。

二、聚黄巾张角反汉此情节包含孙学究得天书、黄巾叛乱等两个故事,主要叙述张角聚众称“黄巾”反叛汉朝的缘起和发展。孙学究其人不见于史传,然得天书事却史有所载,影响甚大者莫过于《史记留侯世家》记载张良的《太公兵法》事。史载张角能“符水咒说以疗病,病者颇愈”,民间不解“符水”如何能治病,遂以为是得天书。学究得书前有铜铁皆鸣事,《帄话》以春秋齐王故事加以解释,于史无查,刘敬叔的《异苑》载“洛钟鸣”一事,或可见故事之流传“:魏时,殿前大钟无此蜀郡铜山崩,故钟鸣应之耳。’寻蜀郡上其事,果如华言”。所不同的是,齐王事、洛钟事均为山崩,而《帄话》则是“地陷”,并以“泰山”混淆视听,极易让人误认为是泰山崩而导致“铜铁皆鸣”。但即便如此,此故事于全书仍无多大意义,不过增添一点离奇怪异的氛围,迎合市民好奇口味罢了。黄巾叛乱一事《后汉书皇甫嵩朱儁列传》有所记载,然《帄话》所采,仅为史书一小部分。刘关张桃园结义此情节即述刘备、关羽、张飞桃园结义故事,在《帄话》中为两节,图目均为“桃园结义”,叙三人结为异姓兄弟。桃园三结义,不见史书,史书仅记载“先主与二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羽年长数岁,飞兄事之”,说书者或据此虚构,将史实予以夸大。

然读《三国志关张马赵黄传》,刘备、关羽、张飞三人,可同患难,可共生死,虽然没有结拜,其情谊却真可堪比兄弟,且三国时异姓结拜确实存在,如马腾与韩遂,马良与诸葛亮,故民间传说亦非全然无故。此两节故事还对刘、关、张三人的形象有所描述,其中刘备是取材于《三国志》,但有两处与史书不合,一言刘备为“涿郡范阳县人氏”,而《三国志》记载为“涿郡涿县人”;一言刘德然为刘备叔父,而《三国志》记载刘备叔父为刘子敬,刘德然为刘备之同宗,乃帄辈。还有两处为据史书修改,一为刘备外貌,《三国志》说刘备能“顾自见其耳”,《帄话》改为“生得龙准凤目,禹背汤肩”,均为帝王之相,但《帄话》更直接些;二为记录刘元起妻子的话,《三国志》为“各自一家,何能常尔邪”,是对刘元起经常予刘备以资助的不满,《帄话》改为“他自一家,赶离门户”,是对刘备“天子”语的不安,担心祸事临门,《帄话》的改动更能凸显刘备“天子”语的影响,彰显刘备的不凡。《帄话》所描述关羽与张飞的形象,史书未有,而后世演义与民众心中关于此二人的各种概念,可能均由本书而如写关羽“神眉凤目,虬髯,面如紫玉,身长九尺二寸”,写张飞“生得豹头环眼,燕颔虎须,身长九尺余,声若巨钟”。

系一半源自民间传说,一半源自作者的想象。四、伐黄巾得胜回朝此情节包含张飞见黄巾、破黄巾、得胜班师等三个故事,主要叙述刘、关、张三人招募义军投皇甫嵩讨伐黄巾军、得胜回朝接受封赏。本文系四川省教育厅2014年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三国志帄话》研究”(项目批号:14SB0379)成果。522015THESILKROAD文学探微刘备讨黄巾授安喜尉于《三国志先主传》中有所记载,但黄巾军败及张角三兄弟之死,却不关刘、关、张三人事,《平话》或据此为架构,再附会民间故事,把破黄巾之功全归于刘、关、张三人尤其是张飞头上,以显其英勇。索贿为张飞殴打一事,则为《平话》杜撰,大概太监贪钱在民间已为定论,而张飞又嫉恶如仇,于是《平话》演绎出此故事。此情节包含张飞杀太守、张飞鞭督邮等两个故事,主要叙述刘备三人到安喜县后遭太守责难,引起张飞不满遂杀之,并鞭杀前来调查的督邮,三人太行山落草。刘备到任遭太守责难则不见于史,陈寿和裴松之均记督邮称病不见刘备事,民间或据此流传,并演变为上官(太守)责难刘备。刘备既为张飞之兄,且为其主,所谓主辱臣死,以张飞的性格,怒杀太守也在情理之中。此事在民间看来不仅不是罪恶,反是忠义的表现,故《平话》大肆渲染。

鞭督邮一事史有所载,然主角并非张飞,而是刘备,“直入缚督邮,杖二“分尸六段”,正与张飞鲁莽的性格相适,也和杀太守事相呼应,同时还为把刘备塑造成一个温良谦和的明君埋下了伏笔,真可谓一举多得。至于三人太行山落草,则为子虚乌有,或是此情节包含玄德作平原县丞、玄德平原德政及民等两个故事,主要叙述刘备被招安授官平原县丞,曹操因董卓弄权宣召天下诸侯,路过平原县见证刘备德政。刘备曾授官平原县丞,但并非因为落草后被朝廷招安所至于杀十常侍乃为子虚乌有之事,盖因十常侍作恶多端,民愤极大,史书亦记载有大臣上书要杀十常侍“县头南郊,以谢百姓”,然后“遣使者布告天下”,《平话》或据此想象汉皇杀十常侍以招安刘备。两节之间所夹叙董卓掌权事,于史可查,然其起因,并非王允推荐,而是何进、袁绍所召,其后大权在握,胡作非为,扰乱朝纲。《平话》所叙董卓事,只取董卓其人,其事则系杜撰。董卓亦曾讨伐黄巾,却大败而归,更无“招安黄巾四大寇”事。吕布杀丁原事,史书所载为董卓“诱布令杀卓以布为骑都尉,甚爱信之,誓为父子”,《平话》则演义出吕布因马杀丁原,极富民间想象。曹操奉诏宣召天下诸侯事,纯为杜撰。董卓初掌权,曹操就“变易姓名,**东归”,及至董卓作乱,曹操则“散家财,合义兵,将以诛卓”。

或是因为是曹操首起义兵,《平话》遂据此杜撰。至于刘备德政,史书无所载。《三国志》言刘备初为“平原令,后领平原相”,民间或据此想象刘备是因治理有方才得升官。其所想象的“里堠整齐,桥道平正,人烟稠密,牛马繁盛,荒地全无,田禾多有”,实为孟子治国之理想、陶渊明笔下之桃花源,以此言刘备的德政,系民间想象“仁君治国”的结果罢了。七、王允献计亡董卓此情节包含董卓弄权、三战吕布、王允献董卓貂蝉、吕布刺董卓等四个故事,主要叙述诸侯讨伐董卓、三英战吕布以及王允使连环计并最终败亡董卓。董卓弄权于史有载,且极为暴虐,但《平话》所叙却极为简略,或说书人有所发挥,而记录者、刊印者却予以省略了。 曹操再行密诏事亦为杜撰。 至于刘备三人起兵讨董卓事,仅 《三国志》陈寿注中引《英雄记》有言“备亦起军从讨董卓”,极 为简略。 又因州郡讨董卓时,袁绍被“遥推为盟主”,故《平话》 演义出刘备三人见袁绍事,并先抑后扬,成就三人英雄之名。 三英战吕布事史亦未载,根据《三国志武帝纪》,袁绍与董卓 并未正面交战,更遑论三英战吕布了,《平话》如此描写,当系 说书人用以夸大刘、关、张三人武艺超群罢了。 王允谋诛董卓事于《后汉书刘焉袁术吕布列传》有载, 《平话》在此基础上将董卓婢女改为吕布之妻貂蝉,并安排王 允使连环计以貂蝉离间卓、布二人,使之相互残杀,颇有小说 味道。

至于《平话》言吕布杀董卓后投奔刘备,刘备使吕布屯 军小沛,则与史载有所出入,《三国志先主传》言刘备领徐州 牧是由陶谦所让而得,其领徐州牧期间,吕布自行侵袭了下 邳,还俘获了刘备的妻子。 八、曹操助备灭吕布 此情节包含张飞捽袁襄、张飞三出小沛、张飞见曹操、水 侵下邳擒吕布、曹操斩陈宫等五个故事。 上卷至此亦完。 《平话》记袁襄为袁术之子,史无所载,故张飞捽杀袁术 之子一事为杜撰。 然袁术攻刘备于徐州却记于史,期间,张飞 因留守下邳欲杀曹豹,曹豹乃招吕布献下邳,《平话》据此则 言是曹豹心怀不满,连接吕布,而张飞终日带酒,遂失徐州。 吕布解斗一事在《后汉书刘焉袁术吕布列传》亦有记 载,《平话》或据此改编此事。 刘备军夺吕布财物于《英雄记》 建安三年春,布使人赍金欲诣河内买马, ”《平话》则记此事是张飞所为,盖因张飞性格鲁莽,做事不考虑后果罢了。 至于吕布因此攻刘备,张飞三出小沛求救 于曹操,曹操助备擒布,其故事框架或是由《三国志先主传》 所记而来;但《平话》所言吕布不听陈宫计谋,为侯成盗马,被 曹操擒获,又因刘备一言而丧命之事,则是从《后汉书》吕布 列传中演义出,《平话》大致遵循了史书的框架,但改动亦甚 多,有三处较为明显。

一是吕布被围,却笑言要和貂蝉乘赤兔 马“浮水而去”,引得众将愤怒,这本是史书未有事。 二是史书 记吕布投降乃是侯成等人擒了陈宫、 吕布无力再战,故降;而《平话》则言是侯成盗吕布赤兔马,致使吕布无法逃脱而被擒。 三是曹操斩陈宫之子,史书明确记 载曹操只杀了陈宫,于其家则“养其母终其身,嫁其女”,而 《平话》则改为斩杀陈宫及其子,且是陈宫主动要求斩杀其子 的,虽显悲壮,却令人不解。 《平话》上卷通过八个情节勾画出一幅东汉末年黄巾起义 天下大乱、诸侯割据战乱纷扰的历史大画卷。 在这幅画卷的细 节处,《平话》或改编自史书,或博采于传说,或说书人自创,将 具体而富有意味的三国故事充盈其中, 较为完整地讲述三国 开场前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也极大地调动了受众的兴趣,并 最终为受众所接受,为“说三分”的流行打下了坚实基础。 53

上一篇: 《东周列国志》第六十五 弑齐光崔庆专权 纳卫衎宁喜擅政
下一篇: 《三国志平话》中张飞形象探究.doc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