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介绍
《史记》原名《太史公书》,为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司马迁所著。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全书由《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种体例构成,共计130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约三千年的历史。
其首创的纪传体为后世历代正史所传承,并位列二十四史之首,《太史公书》《汉书》(班固)《后汉书》(范晔)《三国志》(陈寿)并称为“前四史”
鲁迅:欲知大道,必先为史,读历史者,不可不读《史记》,堪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班固在《汉书·司马迁传》中对《史记》评价为: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
五种体例:《本纪》12篇写帝王。《世家》30篇写诸侯。《列传》70篇写名臣将相和社会各界代表人物。《表》10篇是在前人基础上,修订年代表述差异 。《书》8篇写礼乐损益,律历改易,兵权山川鬼神,天人之际,承敝通变。
老年司马迁
拓展
《报任安书》: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人固有一死,死有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孔子世家》:高山仰止,景行(hang)行(xing)止;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
《屈原贾生列传》: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史记》节选片段——《五帝本纪》
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曰轩辕。
黄帝集崇德尚武,勤政爱民于一身,统一上古中原诸族部落,成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史记》节选片段——《秦始皇本纪》
秦始皇帝者,秦庄襄王子也。
战国纷争,秦国统一天下,天下从此再无战乱。从即日起,统一法度、衡石(dan)、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秦始皇功过分明,皇帝始于嬴政,大一统利于民生,奠定了中国长期统一的基础。但秦施暴政,二世而亡。
《史记》节选片段——《陈涉世家》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
陈胜吴广奉命去渔阳守边,连日大雨,无法按时赶到,按秦之暴政当进阶斩首,遂揭竿而起。天下亡秦之端,始于陈胜发难。
《史记》节选片段——《廉颇蔺相如列传》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蔺相如以国家大义为先,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成为千古佳话、中国美德。
《史记》节选片段——《大宛(yuan)列传》
大宛之迹,见自张骞,张骞,汉中人。
张骞作为大汉使臣,奉命出使西域,联合诸国,抗击匈奴,在遥远的西域,远播大汉声威,交好诸国,不辱使命。张骞凿空,开辟了一条横贯东西,联通中外的丝绸之路。两千年前,中国已开始官方的与世界联通的中外交流之路。凿空是司马迁为张骞独创的词。
《史记》的五个节选片段
司马迁的经历及作品由来
《史记·太史公自序》:昔在颛顼,命南正重以司天,北正黎以司地。(释义:司马家始祖为黄帝之孙,颛顼时的重黎氏。司马氏世代为天官,掌管历史)修史是司马家族的使命。
《史记·太史公自序》:迁生龙门,耕牧河山之阳,年十岁则诵文,二十而南游讲 淮。(释义:司马迁生在龙门,在龙门山南麓过着农耕放牧生活。十岁就能背诵文章,二十岁南游江淮)司马迁从小在家乡耕读,直到20岁受父命,离家壮游山河。
青年司马迁壮游山河前拜别父亲
司马迁做了郎官,一直追随在汉武帝数十年间。巡幸四方,扈从甘泉、三河,后又扈从西巡,奉使西征及北巡,见证汉朝日益崛起。
其父司马谈在太史任上已开始着手写《太史公书》,但于公元前110年卒,这一年汉武帝在泰山封禅,封禅是史官不能错过的千古盛事。此后,司马迁继任太史令。
公元前99年,李广将军孙子李陵抗击匈奴被俘,后被群臣指责投敌。之后司马迁向汉武帝进言说情,武帝派公孙敖去接应,但公孙敖回来复命,却说李陵投敌并助匈奴练兵,史称“李陵之祸”
司马迁因“李陵之祸”受牵连,遭受腐刑,之后忍辱负重,继续完成《太史公书》
《史记》一部交于汉廷,一部留给司马迁外孙杨恽(yun)以便将来流传通邑大都。 后杨恽(yun)将《史记》公之于众
东汉史学家班固和班彪(二者为父子,班固为子)钻研并续写《太史公书》
唐朝宰相魏征领衔撰写《隋书》,从那时起设立了编写纪传体史书的国家制度,《史记》成为正史
(注:所有图片均来自于网络)
写在最后:
写史是述往事,以观成败,鉴得失,明是非。
读史是在血脉和文脉传承中,找到个人民族的根与魂。
传承历史是对司马迁一个特别好的报答,没有愧对这一番苦心和当年的这个孤独的、沉重的、甚至是屈辱的那一段岁月的熬过。
王学圻(qi)老师演的司马迁真的很棒!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