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野史 > “二十四史”概论之《后汉书》

“二十四史”概论之《后汉书》

“二十四史”概论之《后汉书》《后汉书》是继《汉书》之后,我国古代第二部纪传体的断代史书,共一百二十卷,包括本纪十卷,列传八十卷,志三十卷

后汉书》是继《汉书》之后,我国古代第二部纪传体的断代史书,共一百二十卷,包括本纪十卷,列传八十卷,志三十卷,主要记述东汉建武元(25年)至献帝建安二十四年(220年)一百九十六年的历史,在我国史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汉书是一部什么体史书_汉书_汉书作者

范晔(398年~445年),字蔚宗,顺阳郡顺阳县人。刘宋时期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官员。 壹

《后汉书》作者为范晔。范晔,字蔚宗,小字砖,出身仕宦之家,多才多艺。范晔的仕途是随着父亲范泰投效刘裕开始的。晋义熙十四年(418年),刘裕还彭城,受命相国宋公,范晔任为相国掾,不久,又投刘裕第四子义康幕府。刘裕代晋后,封义康为彭城王,进号右将军。范晔先在义康部下任冠军参军,又随转任右军参军,历时四年左右,入朝补尚书外兵郎。宋文帝即位,父亲范泰解国子祭酒职,致仕,乘轻舟游东阳,不问朝事。两年后,文帝杀徐羡之等,朝政稳定,范泰再度入朝做官,因他是刘裕的旧臣,文帝备加优待礼遇。考虑范晔有脚疾,文帝特地准许他乘舆宴见。此时,刘义康改任荆州刺史。范晔再度投为义康部下,任荆州别驾从事史,受到刘义康的厚遇。不久,范晔被朝廷召为秘书丞。范晔三十一岁时,父亲去世,范晔以丁忧去职。两年后,复官,到征南大将军檀道济手下任司马,领新蔡(治今河南新蔡)太守。檀道济是战功卓著的北府名将。元嘉七年(430年),北魏军逼近滑台(今河南滑县),文帝加道济为都督征讨诸军事,率众北伐。范晔刚刚过了两年居忧的闲散生活,很难立即适应征战之苦,听到北伐之令下,声称患有脚疾不便行军,文帝不许,但照顾他乘船负责由水路运送队伍和军械。北伐军回师后,范晔调任彭城王义康手下为司徒从事中郎。这时的义康已入朝为司徒,录尚书事,又领平北将军,南徐州刺史,与王弘共辅朝政。义康是皇族,所以王弘凡事推辞,形成义康一人专揽朝政之势。范晔这次回义康手下任职已是第三次,相互间的关系自然又增进了一层。不久,范晔升任尚书吏部郎。元嘉九年(432年),受其父范泰“好酒,不拘小节”的影响,而又远不如范泰练达的范晔,闯下一场大祸:这年冬天夜晚酣饮,醉后开北窗听义康之母下葬之前的挽歌为乐,事情被义康知道,大怒,贬范晔为宣城太守(今安徽宣城)。这件意外的灾祸,便成为范晔一生事业的转折。在宣城太守任上,他郁郁寡欢,乃转而从事自己所热爱的历史研究。

范晔纵观历代诸家所写的东汉史书,总觉得不够满意,或剪裁不当,或疏误甚众,或干涩乏味,或体例不周,因而他决心发愤撰写,著述一部具有独特风格、超过前人的东汉史。时年三十五岁的他,开始了《后汉书》的撰写。

汉书作者_汉书_汉书是一部什么体史书

东汉(25~220年)疆域图

约在元嘉十七年(439年)时,范晔调任始兴王刘浚(宋文帝第二子)部下为后军长史,领下邳(今江苏睢宁西北)太守。范晔由后军长史升任左卫将军,与右卫将军沈演之同掌禁军,参预机要。元嘉二十一年(444年)范晔任太子詹事。次年,他被人告发说参加了孔熙先等人谋立刘义康为帝事,以谋反罪被处死,时年四十八岁。他死后,《后汉书》“志”尚未完成。今本《后汉书》的十志,是南朝梁刘昭在为范书作注时,因范晔生前曾赞扬过晋人司马彪的《续汉书》,遂将其中的八志,分为三十卷,加以注释增补,附入范书之中。起初两书各自单行,至北宋真宗乾兴元年(1022年),判国子监孙奭奏请把两书校勘合刻,至此两书始合为一书。

汉书作者_汉书是一部什么体史书_汉书

范晔《后汉书》 贰

范晔所生活的时代,距后汉的灭亡已有二百余年,他编写《后汉书》的主要史料来源为前人的著述。关于东汉一代的历史,在《后汉书》之前,已经有不少人撰写,范晔以《东观汉记》为基础,博采众书,斟酌去取,自订体例,写成《后汉书》。《后汉书》是一部具有独特风格的一家之作,立意超过以往记后汉历史的诸家之作。

在体例方面,范晔比较了纪传体和编年体——即他所称《春秋》的长短,指出了《春秋》的短处,这在当时是很大胆的。比较的结果,他拟以班固《汉书》为范本。范晔对全书事前有周密的安排,原计划是十纪、十志、八十列传,合为一百篇以与班固的《汉书》相应。但范晔只完成了十纪,八十列传,十志则托付给谢俨撰作,将要完成时,遇范晔被杀,文稿皆散佚。范书的本纪、列传虽承袭了《史记》、《汉书》体例,但是也有他的创新。范晔这一改变是有他的根据和用意的。因为,东汉自和帝以后,当皇帝的都是十岁左右的小孩,雉子无知,政权往往掌握在太后和外戚手中,太后临朝听政习以为常,所以将皇后列入本纪,是反映了东汉时期这一历史特点的。刘知几对此颇不以为然,认为皇后只应称传而不能称纪。其实《皇后纪》始自华峤《后汉书》,范晔只是根据史实要求,采用华峤的体例而已,这正符合史家变通之旨,是无可厚非的。

在本纪中,范晔继承和发挥了司马迁的附记方式。范晔也将在位短暂,史事不多,独为一卷内容太少的皇帝,与前任皇帝合为一卷。例如殇帝刘隆,即位时还在襁褓之中,在位仅八个月,无事迹可记,遂附于《和帝纪》卷中。另将年幼、在位时间不长的冲帝、质帝与顺帝合为一卷。

汉书作者_汉书_汉书是一部什么体史书

汉光武帝刘秀(前5年~57年),起兵反抗王莽,建立东汉,重新统一全国,开创“光武中兴”

《列传》是《后汉书》主要组成部分。《后汉书》列传目录有名有姓的达五百余人,超过《史记》、《汉书》的数目。这样,对如何剪裁安排这些史料,使其简明而又周密,脉络清晰而又不遗漏重要史实,范晔也有创新。从全书来看,对一些无关大局的人物,即便是身居高位的王侯卿相,也不单独立传,只散见各纪、传。相反,对地位虽不高,但于社会历史有一定影响的人物,则单独立传。由此,可见对各个传记人物,范晔是经过刻意斟酌、悉心核订的。

人物传记大多以类相从,即将人物才学、品德、事迹相同或类似者,共列为一卷。如邓禹、寇恂都不仕王莽、更始,而投奔刘秀,共为一卷;将割据称帝王的王郎、刘永等八人合为一卷;郭泰、符融、许昭以清高有人伦之鉴、知名当世而合为一传等。范书列传中也多用附记方法记载同类人物,有的人虽记载不多,但多叙其姓氏籍贯,如《来歙传》记述了共同谏废太子的郑安世等十七人履历。范晔除继承原有的儒林、酷吏、循吏等类传外,还新创了《党锢》、《宦者》、《文苑》、《独行》、《方术》、《逸民》、《列女》七个类传,充分反映了东汉历史的变化和特点。而《列女传》,是纪传体史书中的创举。它把社会上有才学和品德修养好的妇女,列入史册,用专传记载下来,这的确很有意义。范晔为妇女立专传,在很大程度上是突破了封建思想的束缚的,弃富安贫的鲍宣妻、事婆母至孝的姜诗妻,女史家班昭、孝女曹娥、女文学家蔡文姬等的事迹,就是因为《列女传》而保存下来。范晔将蔡文姬收入《列女传》,多为后来的封建文人所讥诮,认为蔡文姬几次改嫁,是不应当列入的。蔡文姬先嫁卫仲道,后没于匈奴而归左贤王,为曹操赎回以后,再嫁给董祀为妻。殊不知范晔设立这个类传,不是专为表彰节烈,而提出要“搜次才行尤高秀者,不必为专一操而已”。

《后汉书》还为少数民族立了六个列传,即东夷、南蛮西南夷、西羌、西域、南匈奴、乌桓鲜卑,不仅包括了当时的各个主要民族,还记载了四周与东汉王朝关系密切的国家,保存了少数民族和中外关系的大量史料。

汉书作者_汉书是一部什么体史书_汉书

苍山东汉墓画像石《胡汉交战图》

汉书_汉书作者_汉书是一部什么体史书

窦宪攻稽落山北匈奴之战(89年)

范氏《后汉书》的特点之一是在每篇纪或传之后著以评论,有的传前撰有小序,各篇之后均缀之以赞。“序”为立传的宗旨和类传之纲。《后汉书》蹬《皇后纪》和孝子、处士、党锢、循吏、酷吏、宦者、儒林、独行、方术、逸民、列女、东夷、西羌、西域诸传均作序,共十五篇。序作为一种史书体例,是由司马迁首先采用的。范晔沿袭这一体例,有其独到之处。大体说来,《后汉书》序的用意有三:一是概述事物的渊源流变。二是指出了立类的标准。三是说明序论的依据。范晔的理论依据主要是儒家经典,尤其是孔子语录。

“论”大多是借古喻今,评论时政和人物的得失,为正史纪传所必备的体例。《后汉书》有论一百二十一篇,凡一万五千八百余言。这是范晔史论的主要部分。范晔自认为全书最精彩的部分是列传的序论。如《党锢》、《宦者》的论都是著名的史论文章,不仅内容上有其独到的见解,而且文笔豪放畅达,气势磅礴。在运用儒家道德,评论历史人物的是非时,范晔是鼓吹仁义、崇尚忠信、表彰气节的。范晔作论,是有论则发,无论则缺,不求勉强发论,像孝子、循吏、文苑、独行、列女五传没有论。而每卷论作几篇,则视具体情况而定。如《皇后纪》和邓寇、桓丁两传各有三篇论,《隗嚣公孙述传》以下二十卷各有论两篇,其余六十二卷各有论一篇,这就使论在运用上较为灵活。

“赞”是对该人物的评价。魏晋以前修史,本不作“赞”。“赞”作为纪传体史书的一种体例,是由范晔首创的。《后汉书》赞九十篇,三千二百六十四字。范晔修赞,沿用《春秋》笔法,一字一句皆作褒贬,或直言,或隐喻,字里行间反映出范晔对历史人物、事件的一些具体看法。在“赞”中,范晔都很注意揭示每个人物的性格特征。如赞梁商父子,则说:“商恨善柔,冀遂贪乱。”像这样的赞语,在《后汉书》中所占比重很大。《后汉书》的“赞”这种体例一经创立,便得到一些史家的推崇和采用。萧子显、李百药撰南、北齐书,唐修《晋书》,都采用了这一体例。

范晔史学思想的基本内容,就是通过上述三种史论形式反映出来的。总而言之,在历史观方面,他既认为“天”、“命”对社会的变革起决定作用,也承认英雄人物对历史的进程有重大影响,不过所谓“天”、“命”指的是历史所趋、民心所向的社会政治形势。在政治方面,他向往“仁政”,反对暴政,在道德观方面,他作为封建传统道德的拥护者,尽管有个别超脱之处,但终究还在宣扬“仁”、“德”、“孝悌”、“忠贞”、“信义”那套儒家行为规范,并把它作为评价历史人物的重要理论根据。在人物评价方面,他能够遵循历史事实,对每一类或每一个传记人物,进行具体的分析,指出其社会地位和作用,这同其他封建史家相比较,可以称得上“立论持平,褒贬允当”。

汉书_汉书是一部什么体史书_汉书作者

汉代洛阳宫殿复原图

范晔在《后汉书》中,还将东汉时代有较高价值的文学、政治、经济方面的文章整篇的或摘要载于有关人的传中。如崔唸的《政论》、桓谭的《陈时政疏》、王符的《潜夫论》中的五篇、仲长统《昌言》之《理乱》、《损益》及班固的《两都赋》、张衡的《二京赋》、《四愁诗》等,均载入本人传内。另外,《后汉书》保留了不少先秦史料。《后汉书》虽为断代史,但范晔在许多列传的序、论、赞中,往往打破体裁限制和朝代束缚,征引了不少先秦史料。如《竹书纪年》为晋代发现的战国时魏国的史书,其中记事多与《史记》及儒家所传的六艺不同,所以当时不受重视,很少有人引用。范晔在《东夷》、《西羌》等列传的序论中,大量征引《竹书纪年》这部已失传的先秦古籍上的有关资料。

大量收集歌谣也是《后汉书》的一大特点。《后汉书》采用的歌谣,涉及面很广,大多是反映当时社会问题的。

汉书作者_汉书是一部什么体史书_汉书

汉倭奴国王金印(发掘于日本九州岛)

《后汉书》的文学成就也非常高。范晔在狱中自知将不久于世的时候,给他的诸甥侄写了一封信,表达了他对于已有的各史书和他所著的《后汉书》的看法,特别着重在文学方面,这封信被后人看成为《后汉书》的自序。他说:“文患其事尽于形,情急于藻,义牵其旨,韵移其意。”又说:“情志所托,故当以意为主,以文传意,则其旨必见;以文传意,则其词不流。然后抽其芬芳,振其金石耳。”从文学方面看,《后汉书》是达到了这个要求的。所以他说:“吾杂传论皆有精意深旨,既有裁味,故约其词句。至于《循吏》以下及六夷诸序论,笔势纵放,实天下之奇作。”

对于范晔的《后汉书》,历代有许多评论,其中绝大多数是给以肯定的评价。梁刘昭说:“范晔《后汉》,良跨众氏”,认为范书超过前人。唐朝刘知己说:“范晔之删《后汉》也,简而且周,疏而不漏,盖云备矣;”又说:“观其所取,颇有奇功。”刘知己作为史评家,对诸史多所挑剔,对范书来说这是很高的评价了。清代学者王鸣盛,更是对范晔及其《后汉书》备加推崇。的确,《后汉书》结构谨严,内容丰富,文辞优美、流畅,叙事简洁,笔势纵放,时有新意,故此书一出,大家争相传诵,除了袁宏《后汉书》外,在他之前各家后汉书便逐渐销声匿迹,至于亡佚。其后梁萧子显复著《后汉书》一百卷、王韶作《后汉林》二百卷亦皆未能传世。这个事实足以证明,范晔的《后汉书》必有其过人之处,有其存在的价值。在今天,它已成为我们研究东汉历史最重要的一部史书。

汉书是一部什么体史书_汉书作者_汉书

东汉马踏飞燕

《后汉书》虽有诸多的优点和长处,但不可避免也存在不少缺点和错误,主要有如下三点:

第一,史实有遗漏和错误。《许慎传》仅有三行八十五字,记事过简不全。第二,《后汉书》指导思想的另一消极方面,是在类传中有宣扬封建道德和迷信荒诞的内容。《列女传》中记班昭作《女诫》七篇,宣扬妇女要遵从三从四德;曹娥、叔先雄二人的父亲都是坠江溺死,她们也投水自杀,是宣传“孝”,荀采的丈夫死,父要她改嫁,她不从,自缢死,这是宣扬“一女不嫁二夫”的封建“贞节”观念。在《方术传》中范晔记述了大量荒诞的鬼神迷信之事,反映了作者的唯心主义思想。第三,黄巾起义领袖无传。而范晔对东汉末年黄巾起义这个重大历史事件,竟不立专传记载,仅在灵帝纪及皇甫嵩等传中有零星记述,开了不为农民起义领袖立传的恶例。

总而言之,《后汉书》虽然在指导思想上和文字上都有一些不足之处,但作为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是远远超过同类其他著作的,是继《史记》、《汉书》及《三国志》问世之后的又一杰出的史学著作。(完)

汉书_汉书作者_汉书是一部什么体史书

后汉书

上一篇: 洪迈的原文译文
下一篇: 5本历史小说,见证五个朝代兴衰,我们所知的不过沧海一粟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