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官有两解,一是官名,指历朝历代掌管文书、记录时事的官员。二是由官名演变成的地名,指陕西省白水县史官镇。
商周时代有"作册"、“史”、“尹”、“作册内史”、“作册尹”,虽然分工不同,但都是掌管文书、记录时事的史官;春秋时期,有大史、小史、内史、外史、左史、右史等史官,史官的分工和职责更加细致、明确。秦有太史令,汉置太史公,唐设起居郎,还有兰台令、柱下史、著作郎、左右史等等,历朝历代都有史官,职位恒定。
春秋宜臼年间,黄帝左史官仓颉葬于绵延逶迤的黄龙山南麓。因仓颉天生睿德,俯察仰观,革结绳记事之陋,黄帝赐姓“倉”,意为君上一人。仓颉造字揭开了华夏文明的新篇章,被尊奉为“文祖”、“文圣”。为了纪念仓颉的功绩,便将他的卒葬地取名“史官”。
1961年,建史官公社,1984年改乡,2009年改镇,2011年7月合并纵目乡。全镇辖16个行政村,65个自然村,138个村民小组,3万口人。136平方公里,6.1万亩耕地。
进入新千年后,史官镇飞速发展,一跃成为省市重点镇。2016年4月12日,县委、县政府重点工程史官大桥工程如期俊工。一座246米长、21.5米宽、双向四车道、一级公路标准、80公里时速、以史官命名的垮沟大桥横空腾起。
工程起于史官镇南,至于223县道与索家寨交叉处,全长1.8公里,是集现代科技、人文智慧、仓颉文化于一体的贴心桥。
史官大桥的每根灯柱底座上,均有“仓颉故里”字样,诠释了仓颉特色文化的主题。
桥面北侧人行道的护栏上,镶嵌了展显仓颉文化的99块石刻。
仓颉庙内的古建、壁画、古柏、古碑、古雕,以及阳武村仓颉造字遗址六部分内容,是仓颉文化必不可少的石刻画图。
上图为文人四艺:琴、棋、书、画 。
富有传奇的位于仓颉庙前的“惊贼柏”,又称护庙柏,距今三千九百余岁,高18m,胸围2.76m。 相传,这棵“披甲持戈的卫士”,忠于职守为“文字之祖”仓颉站岗放哨。有一天,窃贼盗庙,它便发出噼哩啪啦的响声,并喷射出火星,吓跑了盗贼。
桥面南侧人行道的护栏上,镶嵌了辽宁、广西、云南等全国各地的文人墨客,为赞誉仓颉造字的撰文石刻99块。
造字符而利众生,论功不在炎黄下;传文化以兴华夏,尊圣原于孔孟前。
---甘肃刘志刚撰写的对联。
九万里江山壮志,学识唯从书里得;五千年历史燃情,寻根总向字中求。
---辽宁张玉复撰写对联
上下五千年,文海昭昭缘字造;纵横九万里,盲荒莽莽仗君开。
---湖北姚维芳撰写的对联
造方块字,极天下衰盛亡存史;以大雅文,传人间悲欢离合情。
---湖北汪建勋撰写的对联
桥面两侧护栏,采用传说中的高智慧、懂人言、知人性的99个獬豸作美饰,取“祥瑞彭衙”、“清平公正”、“光明天下”之意。
桥面上,人行道内侧护栏的墨绿色,以及双向红、黄色返光膝、桥面黄、白色标线,色彩醒目、刷涂规范、极富时尚感。
独具魅力的仓颉特色文化,吸引着万千来客欣赏、品味,汲取营养、开阔胸襟,使仓颉文化得以传承,仓颉精神得以弘扬。
大桥上的石刻图画、石刻文字、石刻獬豸以99块为数,寓意着仓颉庙虽多,唯白水为一,取最真、最好之意。
于期说史官大桥是一座便捷交通的富民桥,党和政府与群众的贴心桥,那更是一座弘扬仓颉精神的接力桥,传播仓颉文化的智慧桥!她链起了魅力史官的美丽传奇!
大桥西北方向10公里是仓颉的出生地---阳武村。
这里有仓颉造字楼遗址。仓颉,复姓侯冈、号史皇氏。农历三月二十八日生,享年一百一十岁。
阳武村为了纪念仓颉,在村里建有仓颉文化生态广场,恭奉仓颉头像。成立了“阳武仓颉传说传习馆”,旨在“启仓颉智慧、传仓颉文化、树仓颉精神、建美丽乡村”。
在大桥东北方向3公里就是传说中的“孔走河”。
相传,春秋时期,孔子在鲁国得不到重用,就带着他的学生周游列国,希望找到机会施展他的政治抱负,但当时没有国君对他宣传的“恢复周朝礼乐制度的主张”感兴趣,处处碰壁,痛苦不已。于是,孔子来到仓颉墓前祭拜,长跪不起!
由于数日奔波,人困马乏,经当地人指点,来到小河饮马,并在河边的村庄留宿。当地人为纪念孔子往返这条河,遂取名孔走河。
孔走河附近有多处古遗址,特別是有一段极其珍贵的魏长城遗址,魏城墙附近,还散落着许多驻兵、商贾、庙宇、祠堂等遗址,仿佛在昭示着秦魏时期重镇孔走河的兴衰。
今日的孔走河村,已经是黄龙山下宜居宜业,住有二个村民小组、百余户农家的村庄,生活殷实,民风淳朴,阡陌交通,风景秀美。
孔走河因上游多重灌溉截流,现多半时间已经断流 ,唯有河床上那郁郁葱葱的杨树林,印证着孔走河河水似曾流淌。
今年谷雨节,由中国公共关系协会、陕西白水仓颉文化研究会等单位共同主办的“丙申年谷雨祭祀仓圣典礼和2016‘一带一路’年度汉字发布仪式”,在文字始祖仓颉庙隆重开幕,使一年一度的祭祀仓颉大典步入新格局。
陕西省人民政府公祭轩辕黄帝办公室和调研处领导的莅临指导,让我们对“谷雨祭仓颉纳入清明祭黄帝的大格局”充满期待,也对弘扬仓颉文化、传承仓颉精神充满期待!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