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历山大·弗莱明,1881年出生在英国的洛克菲尔德,是英国的细菌学家、微生物学家。1921年11月,他得了重感冒,吃药都没啥用。由于他自己就是医生,所以就取了一点鼻腔黏液,滴在了固体培养基上。当时,他的培养基正在培养一种新的黄色球菌。2周后,他准备清洗培养皿前,做了最后一次检查。在显微镜下,弗莱明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
培养基上布满了球菌的克隆群落,但是只要有黏液的地方,就没有球菌的存在。稍微远一些的地方,还出现了一种新的克隆群落,其外观呈现半透明状,就像玻璃一样。这个发现,令他非常高兴和激动。他认为,新的克隆群落来自于鼻腔黏液中的新球菌。不过,弗莱明和同事经过研究,发现并没有什么新球菌,而是原来的细菌被融化了。简单来说,鼻腔黏液中含有能溶化细菌的酶。
青霉素发现者是谁(青霉素发现者的故事)
接着,弗莱明又做了对比研究。在含有黄色球菌的第一个培养基里加入了鼻腔黏液,第二个培养基加入一种白色球菌,第三个里面是空气。经过实验,第一个培养基的结果和之前的一样,而第二个、第三个培养基里长满了克隆细菌。结果表明,出现半透明状的细菌不是空气或者其他细菌导致的,而是鼻腔黏液中含有的某种酶。随后,弗莱明发现黏液中含有抗菌素,其同事莱特给这种物质取名“溶菌酶”,因为它能溶化细菌,黄色的细菌取名滕黄微球菌。
为了研究溶菌酶,弗莱明四处找人要眼泪、鼻腔黏液,导致同事们见了他都避之不及。1922年初,他们在蛋清中发现了活性很强的溶菌酶,解决了溶菌酶的来源问题。接下来的7年时间里,弗莱明和同事们一直在研究它,结果却不尽如人意,因为溶菌酶的杀伤力不强,对很多病原菌没有用。
1928年7月底,弗莱明将很多没有清洗的培养基放在一起,然后把它们放在阳光照不到的地方后,就去休假了。9月3日,他度假归来,回到了实验室。他顺手拿起了顶层的第一个培养皿,意外发现上面有一块因溶菌而显示的惨白色,由此发现了青霉素。弗莱明发现青霉素后,为他带来了很多荣誉,甚至是诺贝尔奖。在英国病理学家弗劳雷、德国生物化学家钱恩进一步研究改进下,青霉素才被用于医药领域,医治疾病。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