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白菜喽,”菜农推着装满白菜的板车,边走边吆喝,“白菜,自家种的白菜。”
齐白石的故事简短(齐白石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卖白菜的别走,”一男子高声喊道,“俺要买。”从巷口出来一个人,双手撑着一张白纸,状如钦差大臣宣读圣旨一样,“俺要白菜。”
“要多少?”“全要!”菜农大喜,刚出门就遇到了财主,好,省得再到别处卖了。
“一车全要?”“嗯,不过要和你先商量一下。”“啥你说。”“我用这张墨白菜画换你这一车白菜,成吗?”
原来不是要买呀,“用画的白菜换我的真白菜,还一车,”菜农一脸嫌弃,“哼,想都别想!”
齐白石用画的白菜与菜农换白菜而不得的故事——人们每每谈及,无不感慨:菜农太不识货了,纵然种一辈子白菜也换不来那幅画!
设若当时换了,那该多好。甚至,有人还得出了“穷人之所以穷,是有原因的”结论。
是啊,如果菜农与之交换,这幅画势必后来能卖大价钱。2014年,北京保利拍出了齐白石的一幅《白菜小鸡图》,成交价212万。
但搁在当时可值不了这么多钱。齐白石刚去北京的时候,卖画不能维持生活,若不是徐悲鸿先生的帮助,返乡也未可知。
据了解,与菜农换白菜这件事,正是他刚到北京不久发生的。
穷人穷有原因,但绝不是这个原因。
一幅名家画作,对于画家或者收藏家而言是价格不菲的艺术品,但对于一位农民来说,也许只是一张被画得乱七八糟的纸,真不如一日三餐来的实在。
这是身份差别造成的,由于各自价值观不同,从而对一件事物的看法也不同。
曾有一书法家到乡下串门,见东家有一空白折扇,随即取出笔墨在上面题了首诗,后来得知,东家在他走后把扇面换掉了,只因雪白的扇面被画得乱七八糟。
那车白菜的钱能买多少馒头,是当时菜农所想,而那幅画是谁画的又价值几何,不是他所关心。
无论什么年代,馒头大米能让人吃饱,不至于挨饿。在那个刚刚结束封建统治的社会里,多数人还无法解决吃饭问题,一幅画有什么用呢?
生理需要尚未得到满足,谁又会关心精神需求呢?牛奶面包还没有的时候,谁会关心“诗和远方”呢?
对于这位菜农以及社会最底层的人来说,齐白石的画真不如一餐饱饭,难道不是吗?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