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海桑田天下事,闲谈华夏五千年。大家好,我是李师弟。
在古代历史上,曾经有一个皇帝二十八年间都不上朝理政,这不是笑话传闻,而是确有其事。这位皇帝就是明神宗,明朝非常有名的万历帝朱翊钧。
万历帝在历史上名气大,并不是因为其治国有方、济世安民,而是恰恰相反,据《明史·神宗本纪》记载,“明之亡,实亡于神宗”。从某种意义上说,他的名气不仅仅是他对于朝政的荒芜,更多的是他与后妃之间的恩怨与感情,比如他偶然临幸造就的王皇后,又比如那个让他钟情一生的郑贵妃。
明万历皇帝(明朝的万历帝)
因为生母李太后管教甚严,而自己又十分敬畏严师张居正,所以万历帝的幼年生活过得非常苦恼而且压抑。公元1578年,由李太后挑选、张居正认可后,14岁的万历帝举行了一生中最隆重的一场被包办的婚礼,娶妻王氏,并封其为皇后。
而王皇后在世的时间不长,她死后的谥号是“孝端皇后”,她十分的孝顺,对李太后的爱超过了万历帝,再加上她一直体弱多病的,婚后三年一直没有生育。可以想见,这位身体多病、行为正统的妻子,对于血气方刚的万历帝来说,不管是从身体上还是从内涵上,都没有多少吸引力。
万历帝17岁时,出于皇帝无子的考虑,张居正等大臣建议为皇上“选九嫔”,在正式“选九嫔”之前,大臣们万万没有想到后宫里发生了一件很意外的事。一日,万历帝去慈宁宫给李太后请安,正好一位王氏宫女端着脸盆来伺候。
万历帝看到她那双雪白的手,忍不住怦然心动,也没问名字就私自临幸了这位宫女。万历帝尽兴之后,还赏了王宫女一件首饰。事后万历帝很快就把此事忘记了,但巧合的是王宫女却怀上了万历帝的龙种。李太后觉得王氏与自己的身世非常相似,于是在李太后的力主之下,王氏被册封为恭妃。王恭妃果然不负众望生下一个男孩,这个男孩就是一生都遭万历帝冷遇和歧视的短命皇帝,光宗朱常洛。
长子的出生,并没有给万历帝带来多大的愉悦,他把全部注意力都放在了新入宫的郑氏身上。郑氏入宫之前颇有一段传奇,当王宫女怀上朱常洛的时候,万历帝选妃的命令已经发布到全国,郑氏的家乡在京郊的大兴县,乍一接到通知,家里异常慌乱。
常言道,侯门一入深似海,何况是皇宫,普通老百姓谁也不愿意把女儿选入深宫,过那暗无天日的生活。郑氏的父亲匆忙为她定下一门亲事,将她送给一位举人做妾,迎娶之日,郑氏父女相别,抱头痛哭。大概哭的声音比较大,恰巧被路过的选妃太监听到了,太监们进来一看,新娘生得娇俏可人,于是便强行将新娘带进了宫。
当万历帝见到郑氏时,对她一见钟情,便将郑氏封为淑妃,郑氏也没想到皇帝原来是那样的风度卓然,心中也产生了爱意。郑淑妃知晓出生帝王之家的皇帝习惯了平日里对妻妾嫔妃呼之即来挥之即去,但她却敢于表现出与其他妻妾嫔妃不同的特性。
她敢于冲皇帝发脾气,也勇于撒娇认错,还对万历帝直言许多动人的情话。她带他爬高梯放烟火、上市集赶庙会、上山下水打猎捉鱼,玩得不亦乐乎。万历帝忧愁时她替他分析缘由、出谋划策。四下无人的时候她更胆敢呼万历帝为“小林子”,以显亲昵,万历帝则对郑淑妃全盘包容。
在弹劾张居正和大太监冯保时,郑淑妃出的主意替万历帝解了心结后,万历帝高兴地加封她为贵妃。好事连连,接着,郑贵妃又有了身孕,并如愿为万历帝生下一子,次皇子朱常洵,万历帝又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加封郑贵妃为皇贵妃。
次皇子朱常洵的出世令郑贵妃的地位坚如磐石,她的野心和私欲也就逐渐膨胀起来,她要把自己的儿子推上太子之位,然后母凭子贵,自己再做皇后,而此时最大的障碍就是皇长子朱常洛。
她时常鼓动万历帝立其子为太子,万历帝也一向偏爱郑贵妃和朱常洵,不喜欢朱常洛,也有立朱常洵为太子之意。但因立次子为太子不合礼仪,遭到了朝中大臣的集体反对,所以,万历帝只好对立太子之事一拖再拖。
转眼间,皇长子朱常洛已到了20岁,万历帝此时已被这场旷日持久的立储论辩搞得精疲力竭,准备立朱常洛为太子。郑贵妃听到万历帝要立朱常洛为太子的消息,虽然感到大势已去,但她还是要做最后一搏。
早在几年前,万历帝为讨郑贵妃的欢心,曾许愿将来封朱常洵为太子,郑贵妃施展聪明,让皇帝写下手谕,珍重地装在锦匣里,放在自己宫中的梁上,作为日后凭据。现在时机已到,她必须出示这张王牌以制其敌。
可是,当郑贵妃满怀希望地打开锦匣时,不禁大吃一惊:一纸手谕让蠹虫咬得残破不堪,“常洵”两字也进了蠹虫腹中。见此,万历帝只能长叹这是天意。终于不顾郑贵妃的泪眼,在1601年,也就是万历二十九年册立皇长子朱常洛为皇太子,并于第二年给他完了婚,同时,将次皇子朱常洵封为“福王”,封地洛阳。
至此,前后闹腾了十几年之久的立太子风波,才算告一段落。
郑贵妃自从得宠后,其家族也大沾其光,飞黄腾达者前后有三代。万历帝对郑贵妃家人的赐封更是随心所欲,超出常制。郑贵妃的父亲郑承宪横行地方,骄奢淫逸,为非作歹。然而万历帝不仅不加过问,反而将他晋升为都督同知。
郑承宪死后,他的儿子郑国泰超出父死子袭的常例,竟被万历帝破格授予都指挥使,对此,朝廷中的许多官员表示反对,大臣们提出:“妃家蒙恩如是,何以优后家。”暗指郑国泰兄妹可能阴谋篡权。
果不其然,大臣们的担忧变成了现实,郑国泰后来竟策动宦官收买张差,企图杀害皇太子朱常洛,但因为是郑贵妃之兄,未受任何惩处,不久反而升迁为左都督。郑贵妃的伯父郑承恩更是一个惯于挑拨离间、诬陷贤良的小人,当郑承恩得知给事戴士衡和全椒知县樊玉衡跟礼部侍郎吕坤有矛盾,并对贵妃专权不满,便上疏万历帝,说戴、樊二人离间皇室,攻击皇帝和贵妃,应予严惩,结果使戴、樊二人不仅遭受廷杖之苦,而且还被流放边地。
万历帝自从宠爱上郑贵妃之后,渐渐地就不怎么爱上早朝了,一方面他觉得这样自己可以随心所欲,另一方面他也对朝政之事力不从心。
而郑贵妃见朝廷中有那么多官员攻击自己,也害怕万历帝被这些官员说服,于己不利,便极力唆使万历帝尽量少和朝廷中的官员见面。于是万历帝从1590年也就是万历十八年开始,不再上朝理政,创造了二十八年不上早朝的历史。
万历帝这一生,对郑贵妃是真心宠爱,且一生都没有变过心,并为了她,不惜与朝臣斗争了几十年,在他的心底,一直有一种屈辱心理,堂堂天子,竟不能让最爱的女人得到她想要的东西。
万历帝在生命的最后一刻,遗命封郑氏为皇后,死后与自己合葬于定陵玄宫。明熹宗年间,郑贵妃的权力欲望虽不减当年,但毕竟已年过六旬,力不从心了。
1630年,也就是崇祯三年的七月,这位一生享尽荣华富贵,连做梦都想做皇后的郑贵妃,在最终也未能实现自己的梦想的情况下,结束了自己颇富传奇色彩的一生。郑贵妃死后,被谥“恭恪惠荣和靖皇贵妃”,埋葬在银泉山。
三百多年后,定陵玄宫洞开,人们发现所有的棺床上都没有郑贵妃的影子,后殿并列的三口朱红色棺椁,中间是万历帝,左边是孝端皇后王氏,右边是孝靖皇后王氏,也就是太子朱常洛的母亲。万历帝死后也未能达成他与郑贵妃一同长眠的心愿,令人感慨唏嘘。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