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丹校长毕业致辞-
年年的毕业季,场场的毕业典礼,只因一篇脍炙人口的毕业致辞,就给毕业生们留下了许多许多的记忆。
沐雨栉风是什么意思(沐雨栉风怎么读)
朱丹校长也因毕业演讲被学生喊成“丹叔”、“丹爷”。他每年的毕业致辞透着饱满欲滴的教育之情,通篇跳动着激情四射的生命活力,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以至毕业致辞成了毕业生们翘首以盼的嘉年华章,他也从此成为了风靡网络的“网红校长”。
今天,郑北一中举行了2022届九年级毕业典礼,现将朱丹校长的毕业致辞《栽培自己》予以分享。
◆◆◆◆
栽培自己
朱丹校长2022年毕业典礼致辞
◆◆◆◆
同学们、老师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郑北一中2022届九年级毕业典礼,因为疫情防控的原因,家长朋友们不能亲临现场,你们的缺席成为了毕业典礼的美中不足,我想起了断臂的维纳斯,为什么世上臻至完美的作品总是带有遗憾呢!三年来你们为孩子付出了无私的心血和劳累,也给予了学校倾力的关注和支持。
我曾读过许多的家长来信和发表在学校公众号上的文章,有时我热泪盈眶。文章充满了对学校的信赖和爱护,对教育的理解和关心,字里行间透出一般家长们难有的素养、德行和文化厚度!世界上最珍贵的莫过于人们之间那种水乳交融的关系,试问还有比我们郑北一中家校之间更称得上“灵犀相通”的吗!
我相信:不管时间多么久远,你们都是宝贵的良师益友;不管世风是否日下,咱们永远都是真正的“君子之交”!你们虽然不能来到现场,但我们的心里装着你们,在这里我首先向你们表达由衷的崇敬和感谢!
同学们,在即将握手告别之际,千言万语,我不知道说什么好。在草拟这篇演讲的那天早上,我踏进校门,迎面楼上的“四自”校训:“自然、自助、自主、自省”映入眼帘。这八个字既表达了北一小学的童年、北一中学的少年成长过程中的心灵追寻和精神皈依,也宣示了北一学子在将来漫漫长途中坚守的信条。
教育是什么?教育就是把知识、真理、德行等一切真善美的东西内化为个体的心灵世界。内化要经历一个接收、承认、信赖乃至于变成不由自主行为和下意识习惯的过程。“自然、自助、自主、自省”就是这个成长链条上不同年龄阶段、不同心理特征的内化表述。
“自然、自助、自主、自省”叙述了一个自我栽培的过程,何为“栽培”?就是顺应所有生灵的天性,避开或弥补自身的弱势,让造物主恩赐的物种生命得到自由地生长。所以栽培寓意了尊重生命,发扬优势的双重内涵。
有个教育家说过:人一生最关键的教育是幼年母亲的教养和小学、初中的学校教育。用这种观点看,家长和教师都是承载着同样天赋使命的教育工作者。
教育者不能有暴戾、漠然、嘲笑的行为,因为那会摧残了幼苗的自信和勇敢,压抑了生命;也不能宠溺、放纵、圈养孩子,鲁迅说过“生活安逸了,工作就被所累了”,美国著名学者福山也有句话“满足欲望的东西并不同时满足激情”,过度呵护孩子等于剥夺了个体社会化必须有的阅历和体验,使存在于不同个体中的不同优势陷入病态化状态。
父母是栽培者,老师是栽培者,自己更是自己的栽培者,自我栽培开始得越早,延续的时间越长,人就越优秀,因为世界上只有自己的灵魂和自己的躯壳形影不离。八字校训着眼于两点,其中,“自然、自助”主要指的是发展天性,“自主、自省”主要指的是修剪人性。
我有一种教育观点:家庭、学校、社会的教育若不能最终实现“栽培自己”的自我教育,这个教育就缺少创造力,就缺乏活力。“栽培自己”实现了从“外教”到“内省”的升华。
栽培常常来自于他人,旧社会仕途中若有幸蒙长官栽培,那就是遇见了贵人,有诗曰“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可能从此一路开挂、青云直上;若是在书院或科场,得到了考官的赏识和关注,那就是遇见了恩师。《儒林外史》中范进有句话:“门生终身皆顶戴老师高厚栽培。”有了恩师的高厚栽培,门生就鱼跃龙门、又上重天。
但不管仕途上柳暗花明还是学业上更上层楼,得遇贵人或恩师都不是捡来的狗屎运。海南省著名的南山寺有一楹联,上联是“立定脚跟背后山头飞不去”,可以把它拿来作“栽培”的注脚:只有人有了本事、有了才学、有了修行、有了潜能、有了立足资本的时候,才会得遇栽培、时来运转。
宋朝苏舜钦《题花山寺壁》有一句诗“栽培翦伐须勤力,花易凋零草易生”,说了栽培的艰难:
第一难是“勤力”,能吃下苦是“力”,能常吃苦是“勤”,往往有一部分人不愿吃苦,还有一部分人尝得几分苦头便畏苦而退,多数的人是这种人,最后败下阵来,而成功的人能嚼得菜根,事事尽“力”而为。其实苦带给不能吃苦的人和会吃苦的人,在感官上的生理意识绝无不同,不同的是心灵深处有无理想和兴趣,当理想和兴趣的幸福大大的时候,苦不仅淡了,而且会生出甜来。
第二难是“草易生”:安逸的生活、奢侈的享乐、虚荣心、优越感等容易让人们欣然受之,这是人性的弱点。但成功的人很少有这些大多数人身上具有的人性弱点,为什么呢?是因为他们常年不辍地栽培自己!
同学们,初中毕业意味着你们从少年跨进了一个新的人生时期——青年时期,你们有了相对更独立的空间和时间,有了相对更独立的需求,也有了相对更独立的必要。
独立过程中享受阳光、雨露的滋润,那是必需;但独立过程中经受锻造的击打,那是必然。谁在这个击打面前没有做怂包,谁就能理解了“自我栽培”的涅槃意义。
以后的日子里,谁再依靠爸妈叠衣叠被、呵护伺候,谁将来就是巨婴!谁再止步于困、妥协于难,谁将来就不会“成名”!谁再依赖老师讲解知识、布置作业,谁将来就不会“成家”!谁再得过且过、苟且偷安,谁就没有未来!
我的老家流传着一句坊语“自己跌倒自己爬,指望别人不中挝(zhuā)”,这种传统精神因为少子化家庭结构时代的出现而弱化了,以至于出现了一些五花八门的新词汇,什么“啃老族”、“巨婴”、“躺平”。这不是孩子的错,而是父母“爱子不知为计深远”的罪过,龚自珍曾写诗讥笑这些父母:“谁肯栽培木一章?黄泥亭子白茅堂。新蒲新柳三年大,便与儿孙作屋梁!”
同学们,你们不能埋怨父母缺乏栽培子女的远见和能力,15岁的少年当自强啊!栽培自己,挽救家庭教养的缺失!栽培自己,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栽培自己,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向远方!栽培自己的过程,是阅万卷书的过程,是行万路的过程,是阅人无数的过程,是三省吾身的过程!
初中毕业,是人生一座重要的里程碑,伟大的教育家怀特海说过“自我发展才是有价值的智力发展,而这种发展往往发生在16岁到30岁之间。”你们已经进入了“最有价值的智力发展”年龄阶段,我希望北一学子把“栽培自己”作为明天的座右铭,去沐雨栉风,去击水三千,去九天揽月!
同学们,再见!
实习编辑:单天瑞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