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睿,字怀文。京兆杜陵人,是南北朝时期南梁名将,据说他是西汉丞相韦贤之后。韦睿出身于三辅大姓,年纪轻轻就做了上庸太守。南齐末年,韦睿跟随梁武帝萧衍起兵“造反”,因为“多建策,皆见用,为南梁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梁朝建立后,韦睿官拜廷尉,屡次率兵北伐。天监四年(505年),在督军北伐时,攻小岘城后进军合肥,引肥水灌城,大破魏军。天监六年(507年),韦睿与曹景宗率军于钟离之战中,大破北魏,取得南北朝时期“南朝前所未有之大捷”。南北朝历史,在数千年的中国历史中,并不被人重视。很多南北朝时期(尤其南朝)的人物,在历史上也很少被提及,韦睿也不例外,属于知名度不高的“非著名人物”,甚至名气还不如曹景宗。毛泽东对韦睿却极为推崇,这其中有什么缘由呢?
毛泽东读“二十四史”,批注过的人物很多,那末,在这些历史人物中,批注处数最多的人是谁呢?不是秦皇汉武、也不是唐宗宋祖,更不是一代天骄成吉思汗,而是韦睿,这个历史知名度并不高的南北朝时期南梁将领。在《南史》中,韦睿和裴邃两人合为卷五十八,其中记载韦睿和他的子孙们的文字共计有六千二百余字,作为传主的韦睿本人有两千六百字左右。毛泽东在《南史·韦睿传》传主传记的两千六百余字中,做了密密麻麻的圈阅,并做了二十五处批注(一处批韦睿之子韦放)。这在毛泽东读“二十四史”的批注中,是极为罕见的,甚至可以说韦睿是毛泽东读史书人物传记中批得最多的人。
翻阅资料,毛泽东对韦睿的批注,多是赞赏韦睿的优点。《南史·韦睿传》一开始,记载了韦睿守郢城之战,“郢城之拒守也,男女垂十万。闭垒经年,疾疫死者十七八,皆积尸于床下,而生者寝处其上,每屋盈满。睿料简隐恤,咸为营理,百姓赖之。”毛泽东在此处批“善守”两字,这是韦睿的成名之战,也是一场惨烈的守城战,毛泽东认为韦睿面对逆风仗,不怵强敌,擅长打防守战。
曹景宗是个怎样的人(曹景宗传)
紧接着,《南史·韦睿传》记载的是韦睿攻小岘城后引肥水灌合肥城大破魏军——在这段文字中,毛泽东的批注很多,“睿巡行围栅,魏城中忽出数百人,陈于门外”句,批注“躬自调查研究”;“睿曰:‘魏城中二千余人,闭门坚守,足以自保。今无故出人于外,必其骁勇。若能挫之,其城自拔’”句,批注“以众击少机不可失”;“众犹迟疑,睿指其节曰:‘朝廷授此,非以为饰。韦睿之法,不可犯也’”句,批注“决心”二字;“睿案行山川,曰:‘吾闻汾水可以灌平阳,即此是也。’乃堰肥水。顷之,堰成水通,舟舰继至”句,毛泽东再次批注“躬自调查研究”;“睿曰:‘贼已至城下,方复求军,且吾求济师,彼亦征众,师克在和,古人之义也。’因战破之,军人少安”句,批注“以少击众”;“睿素赢,每战不尝骑马,以板舆自载,督励众军。魏兵凿堤,睿亲与争”句,毛泽东连批两句“将在前线。将在前线。”“城溃,俘获万余,所获军实,无所私焉”句,批注“不贪财”;“初,胡景略与前军赵祖悦同军交恶,志相陷害。景略一怒,自啮其齿,齿皆流血。睿以将帅不和,将致患祸,酌酒自劝景略曰:‘且愿两虎勿复私斗。‘故终于此役,得无害焉”句,批注“干部需和”;“睿每昼接客旅,夜算军书。三更起,张灯达曙,抚循其众,常如不及,故投募之士争归之。所至顿舍,修立馆宇,藩篱墉壁,皆应准绳”句,批注“劳谦君子”。
接下来,《南史·韦睿传》记载的是钟离之战——在这段文字中,毛泽东也有多处批注。“五年,魏中山王元英攻北徐州,围刺史昌义之于钟离。众兵百万,连城四十余”句,毛泽东批注“虽众,何所用之”;“武帝遣征北将军曹景宗拒之,次邵阳洲,筑垒相守,未敢进”句,毛泽东批注“良将也,仅次于韦睿、裴邃”,这里毛泽东认为,曹景宗也是个名将,但不如韦睿和裴邃;“睿自合肥径阴陵大泽,过涧谷,辄飞桥以济师。人畏魏军盛,多劝睿缓行。睿曰:‘钟离今凿穴而处,负户而汲。车驰卒奔,犹恐其后,而况缓乎?’旬日而至邵阳”句,批注“敢以数万敌百万,有刘秀、周瑜之风”;“睿于景宗营前二十里,夜掘长堑,树鹿角,截洲为城,比晓而营立”句,批注“此别一城,非韦睿新筑邵阳洲之城”;“魏人大溃,元英脱身遁走。魏军趋水死者十余万,斩首亦如之,其余释甲稽颡,乞为囚奴,犹数十万”句,批注“百万之众,皆尽。”
《南史·韦睿传》在写完“郢城之战”、“合肥之战”、“钟离之战”后,记载的是韦睿生平的一些事件,毛泽东对这些事件,也都一一做了批注。“睿至安陆,增筑城二丈余,更开大堑,起高楼,众颇讥其示弱”句,批注“今湖北安陆县”;“睿曰:‘不然,为将当有怯时’”句,批注“此曹操语。夏侯渊不听曹操此语,故至军败身歼”;“初,睿起兵乡中,客阴双光泣止睿。睿还为州,双光道候,睿笑曰:‘若从公言,乞食于路矣。’饷耕牛十头”句,批注“仁者必有勇”;“普通元年,迁侍中、车骑将军,未拜,卒于家,年七十九”句,这里是韦睿一生记载的终结,毛泽东批注道“我党干部应学韦睿作风”;在《韦睿传》传主本记的最后,还记载了韦睿和曹景宗赌钱,韦睿故意输给曹景宗的事,毛泽东批注“使曹景宗胜”“曹景宗不如韦睿远矣”;末了,在韦睿之子韦放的记载文字中,毛泽东批注“韦放有父风”。
毛泽东批注“我党干部应学韦睿作风”
以上这些,就是毛泽东在《南史·韦睿传》中的所有批注,其中最为关键的一句是“我党干部应学韦睿作风”。学韦睿的作风?哪些作风,答案藏在毛泽东在通篇的批注中。通读《南史·韦睿传》,再加上毛泽东的批注,我们不难发现,韦睿其人的优秀品质,包含两个大的方面——首先韦睿有着卓越的军事才能,他善于掌握时机、且英勇果断,有着坚忍不拔的韧性;其次,韦睿是一个仁厚宽大的人,有长者之风,善于团结人,是“劳谦君子”。除此之外,韦睿事必躬亲、清正廉洁、勤于政事、平易近人,善于“团结同志”,会做思想工作,这些都是韦睿的优点和长处。毛泽东批注的“我党干部应学韦睿作风”,应该就是这些。
其实,我们也可以从毛泽东批注的“曹景宗不如韦睿远矣”这句,通过“曹景宗”这个人来反证韦睿。曹景宗何许人也?他也是南北朝时期的名将,性情粗狂、一生金戈铁马,也立下了不朽的功勋。但此人嗜酒好色、奢靡浮华,且急躁鲁莽、为人暴虐,喜欢争强好胜,又不能容人,所以毛泽东才会批他“不如韦睿远矣”,这一褒一贬,也体现出毛泽东对党员干部的要求与诫勉。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