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灿若星河的古诗词中,总有一些作品不会被时光磨灭,反而随着代代相传而历久弥新,摄人心魄,夺人眼目,焕发出迷人的光彩。
它们或豪放,或婉约,或忧国忧民,或闲情逸致,或壮志豪情,或柔美含蓄。
适合朗诵的古诗(适合朗诵的古诗词三分钟)
风格可能各不相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都令人百读不厌,每次细细品味,都会不禁赞叹古人遣词造句的精准,将语言的魅力发挥到极致。
你又被哪一句诗词惊艳了呢?
《一剪梅》
作者:李清照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人生有太多的无奈,“无可奈何花落去”:花的凋落,春的远去,时光的流逝,年华的老去,爱人的离别……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尽管天长水远,锦书未来,而两地相思之情初无二致。入骨相思,只埋藏在自己的心间,无法言说。
幸好,还有人值得你去如此思念。
《赠裴十四》
作者:李白
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
身骑白鼋不敢度,金高南山买君顾。
徘徊六合无相知,飘若浮云且西去!
俗话说:“将军肩上能跑马,宰相肚里能撑船。”一个人的胸怀有多大,发展的舞台就会有多大。胸怀越大,度量就越大,气量也就越大。人胸怀博大之气,便是大气。
大气之人,天大地大人亦大,人居天地间而法天地之大气,这种境界便是庄子《齐物论》里那句“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
有了这种眼界和气象,世间那些迷人眼的东西又算什么?为人处事自然可以大气豪迈。
胸怀广大的人,能够甘于居下、谦下不争、委曲求全,心胸也就自然开阔了,人与人之间的相处自然也就和谐了。
《破阵子》
作者:辛弃疾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人生如梦,转瞬千年,又恍如昨天。想当年,辛弃疾仅率50骑兵,闯入5万之众的金营,生擒叛徒,全身而退,献俘朝堂,是何等凌云壮志,意气风发。
但收复失地的理想成为泡影,自己报国欲死无战场,只能在“醉里挑灯看剑”,只能在“梦”中驰逐沙场,快意一时,然后悲叹一声“可怜白发生”。
今时不同于往昔,趁着韶华美好,向梦而驰,尽力生活,不枉此生。
《山居秋暝》
作者: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诗佛”王维,不仅在唐朝诗坛拥有崇高地位,也是文人画的南山之宗(钱钟书称他为"盛唐画坛第一把交椅"),并且精通音律,善书法,篆的一手好刻印,是少有的全才。
初秋的傍晚,山雨初霁,万物为之一新,有皓月当空,有青松如盖,山泉清冽,淙淙流泻于山石之上,有如一条洁白无瑕的素练,在月光下闪闪发光。这景致,宛若一幅山水画,美到人心底。苏轼评价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由此可见一斑。
孔子早在两千多年前说过,“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每个国家都有山有水,可是只有中国,山水融入了我们的性格,成为了我们的境界。
我们说“天人合一”,其实就是浸润在山水之间,感受天地的精神。一山一水,一天一地,一阴一阳,读懂多少山和水,就读懂了多少中国。
《江城子》
作者: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这是苏东坡的爱妾王朝云死后,有一天他梦见亡妾之后写的感怀诗。朴素真挚的深情,沉痛的生离死别,每读一次就更为其中的深情所感动。
苏东坡用了十年都舍弃不下的,不是没有了轰轰烈烈的爱情,而是失去了伴侣后孤单相吊的寂寞。
在红尘中爱的最高境界是什么?执子之手是一种境界,相濡以沫是一种境界,生死相许也是一种境界。在这世上有一种最为凝重、最为浑厚的爱叫相依为命。
《江南逢李龟年》
作者:杜甫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古人曾总结出人生四大喜事:“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那时交通不便,出门少则数月、多则几年,在风景如画的江南偶遇故交,该多么欣喜的事。但几十年间,国势衰弱,沧桑巨变,民生凋零,两位憔悴的老人在颠沛流离中重逢,固然有欣喜,只是回想起二人初识时盛唐的无限美好,恐怕心中更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可见,并不是所有的重逢都充满欣喜和欢乐,也可能是五味杂陈、感慨万端、悲喜交集,甚而苦涩无奈、哀伤叹惋的。
人生就是这样,浮沉变迁,欲语还休。
《鹊桥仙》
作者:秦观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鹊桥仙》原是为咏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而创作的乐曲。本词的内容也正是咏此神话。显然,秦观否定的是朝欢暮乐的庸俗生活,歌颂的是天长地久的忠贞爱情。在他的精心提炼和巧妙构思下,古老的题材化为闪光的笔墨,迸发出耀眼的思想火花,从而使所有平庸的言情之作黯然失色。这首词将抒情、写景、议论融为一体。意境新颖,设想奇巧,独辟蹊径。写得自然流畅而又婉约蕴藉,余味隽永。
《花下醉》
作者:李商隐
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赏残花。
当年,李白写下“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这句诗的时候,一定没有想到,这一千古名句会被后人以各种各样的形式来重新表达。范仲淹说:“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张先说:“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纳兰性德说:“重来对酒,折尽风前柳。”
借酒消愁大多是中年人的专属。年轻的时候,可以躲在家庭的保护伞下,不容易受伤。
到了中年,自己就是那把伞了,八方风雨都躲不掉。然则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苔》
作者:袁枚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春天明亮的阳光照不到的背阴处,生命照常在萌动,照常在蓬蓬勃勃的生长,即使那如米粒一般微小的苔花,一点也不自暴自弃,一点也不自惭形秽,依然象那美丽高贵的牡丹一样,自豪地盛开。
在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颗初心的种子,每一个都值得尊重,因为它们都有一个执着的信念充盈着,都有一个奋斗的使命守候着。如顾城所言:“人可生如蚁,而美如神。”
《过零丁洋》
作者:文天祥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上学时最怕看到的几个字也许就是“朗读并背诵全文”,后来忘记了很多人、很多事,但是很多背过的诗句却记得住,似乎都溶进了一生的记忆里,其中就有文天祥的这首千古名诗。
生活于乱世中的诗人词人,在他们的作品中常常饱含家国情怀,绵长深厚、恒久不灭。
面对摇摇欲坠的江山,面对生灵涂炭的国土,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真正的英雄会怎样做?文天祥给出了答案:“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个回答流传千古,成为多少仁人志士的座右铭。
救万民于水火者,风骨流芳,国士无双!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