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野史 > 柳永是哪个朝代的(柳永是哪个朝代的词人)

柳永是哪个朝代的(柳永是哪个朝代的词人)

柳永是哪个朝代的(柳永是哪个朝代的词人)子夏曰: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论语》-柳永是哪个朝代的(柳永是哪个朝代的词人)这就是柳三变名字的出处。柳三变,字景庄。后改柳永,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福建崇安人,北宋著名词人,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是婉约派花间词的主要代表人物。-青年时期的柳永,

子夏曰: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论语》-

柳永是哪个朝代的(柳永是哪个朝代的词人)

柳永是哪个朝代的(柳永是哪个朝代的词人)

这就是柳三变名字的出处。

柳三变,字景庄。后改柳永,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福建崇安人,北宋著名词人,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是婉约派花间词的主要代表人物。-

青年时期的柳永,适逢大宋王朝的鼎盛时期。其父柳宜本为南唐监察御史,南唐国灭后,辗转新朝为官。身处新朝国都汴梁,本为降臣的柳宜,不得不小心翼翼,如履薄冰。自然对这座城市保持着本能的警惕与谨慎。这样的背景,决定了柳宜治家治学的理念——“学而优则仕”。-

身为人子的柳永,自然肩负起了父辈的期望。柳永也确实做得不错,在父亲的影响下,年少的柳永在当时就初有才名,有“金鹅峰下一枝笔”的美誉。少年得志,金榜题名应该是没有意外的事。然而,除了金榜题名,踏入仕途,柳永心中还有另外一个世界,或者说另外一种诱惑,那就是繁华的市井生活。汴梁的繁华,在当时可以说是举世无双的,喧嚣的闹市仿佛永远处在狂欢之中。对于喜欢繁华,喜欢新奇,又情窦初开的柳永而言,这些,无疑都是难以拒绝的。他爱上了这个城市,更爱上了这种生活。-

在父亲严肃而又期待的眼神里,柳永终于还是踏上了他的科举之路。魁甲登第,成为天子门生,是父辈希望的寄托,也是这个时候柳永的人生追求。然而世事并不尽如人意,柳永的第一次科考,榜上无名。出门时的喜悦和期盼,在一刹那化成飞流直下的失落与忐忑。他第一次感觉到,回家的路那么艰难,那么漫长。他想到了放弃,但是,内心有一个声音迸出来鼓励他,暗示他……“不归,不归,且去消愁”。-

也许酒是最能消愁的。失落的心在温柔的酒乡得到安抚,善解人意的青楼女子日日为伴,把酒之余,悠扬的琴声响起,柳永更将横溢的才华任意付诸文字,花间词,花间人。“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失意之下的青楼之行,让柳永的名气日渐走远,成了他人生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对于仕途的努力,柳永从来没有放弃。然而上天却似乎有意与这个才子开了个大大的玩笑,在接下来的三十年里,柳永的科举之路一直阴霾满天,举步维艰。其间父亲的离世和中年丧妻之痛,更让他变得郁郁寡欢,多愁善感。“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宋仁宗景佑元年,在科考路上折腾了三十年之久,已年过半百的柳永,终于得偿所愿,进士及第。面对这份迟来的荣誉,这个白发双鬓的老进士激动之余。更聊发了一把少年狂……“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一曲《望海潮》将内心的激动与勃发的意气表露无遗。多少年的随波逐流,青灯黄卷,都在这一刻,烟消云散。-

但是污浊的官场,却终究不适合柳永这样的清贵公子,闲云野鹤。柳永的仕途,似乎在一开始就走到了尽头。从汴京到苏州,扬州,杭州,潇湘,成都,关中,柳永的足迹遍及大江南北,然而却终不得升迁。为了找到一个更合适的位置,他也曾向当朝宰相,文学领袖晏殊讨过说法。然而,谈话之间,对方很是不满于他的轻浮与狂傲。升迁之路,算是彻底断了。终于,他累了,厌倦了羁旅漂泊,居无定所的生活。已然对浮名不感兴趣,这时候的他,开始怀念起了汴梁的夜市,怀念起了过去灯红酒绿的生活,还有顾盼生姿的红粉知己……“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终其一生,柳永官至屯田员外郎,最后,客死镇江。-

柳永以词名世,关于其词,历来说法不一。在封建文人,公卿士大夫们看来,其词语涉不雅,难登大雅之堂。余窃以为相当迂腐!读柳永词,铺叙白描,坦荡真挚,放纵不羁,自成一格,均为上乘之作。是故宋仁宗对其词亦是爱恨难舍。爱时每令宫中吟唱,恨时大笔一挥,“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柳公子于是不可避免地一再落榜,转去“奉旨填词”。仁宗对柳永的态度可谓“扬之则九天,抑之则九渊”。

而比之柳永稍晚一些的另一大家苏东坡,对于这位前辈还算是颇为推崇的。东坡曾经在酒宴之间为难座中宾客,硬要人家比较他和柳永的词孰优孰劣,好在被为难那位先生也不是盖的,说柳永词最好是十七八岁女孩儿,执红牙拍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而东坡词须一关西大汉,执铁绰板,唱“大江东去,浪淘尽”。东坡为之绝倒。

柳永词历来为所谓正直之士所不容,然其字字珠玑,为婉约派词别开生面,实在是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一株奇葩。若评选古今十大词人,柳永当居其一。-

上一篇: 农夫和三个葫芦(农夫和三个葫芦读后感)
下一篇: “明末第一名将”李定国简介(明末李定国)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