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野史 > 门罗主义(门罗主义是什么意思)

门罗主义(门罗主义是什么意思)

门罗主义(门罗主义是什么意思)抵抗侵略的清朝所谓的殖民主义,是指强国用各种侵略手段使落后国家变为它们的殖民地、半殖民地或附属国的侵略政策,其主要目的就是夺取霸权,实现本国的霸权统治继而称霸世界。门罗主义(门罗主义是什么意思)而根据殖民者对殖民地统治形式的不同,小编将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统治形式

抵抗侵略的清朝

所谓的殖民主义,是指强国用各种侵略手段使落后国家变为它们的殖民地、半殖民地或附属国的侵略政策,其主要目的就是夺取霸权,实现本国的霸权统治继而称霸世界。

门罗主义(门罗主义是什么意思)

门罗主义(门罗主义是什么意思)

而根据殖民者对殖民地统治形式的不同,小编将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统治形式分为“西式殖民主义”、“英式殖民主义”和“美式殖民主义”。这三者有何区别?就让这篇文章来告诉你答案!

西班牙运宝船

“西式殖民”的产生要从对香料和黄金的追捧开始。

除了黄金以外,中世纪的欧洲非常追捧来自神秘东方的香料、丝绸、茶叶和瓷器等货物,尤其是香料,除了单纯的调味之外,已经开始上升到了财富和身份地位的高度,香料,就是财富,可以当古董一样进行收藏,甚至还成为了纸醉金迷的上流社会们的一种炫富手段。

圣伊西多尔写道:“爱奥尼亚海的波涛传送着阿拉伯圣坛和印度河散发的馨香,肉桂、没药、印度叶和桂皮,香脂、熏香、菖蒲和安纳托利亚的番红花,那是君王显贵、富者豪宅香料柜中的储物。”

香料

14世纪末,法国的海吕厄先生的婚礼筹划书中写道,负责厨房事务的人应与厨师一起监督香料的购买、运送和保存,把香料锁在一个橱柜中。

此外,如果债主愿意免除债务人的欠款,用香料之火烧掉借据是一种风气,也是一种炫富的手段。15世纪初,伦敦市长为了讨好其债务人英王亨利五世,在用肉桂和丁香点燃的火上烧掉了国王的欠条。

1530年,查理五世到奥格斯堡看望其债主雅各布福格尔,这位银行家在用肉桂点燃的炉火中烧掉了皇帝的借据,而烧掉借据所用的肉桂的价格比那些债务的数额还高。

威尼斯商人

不过当时欧洲与亚洲之间的经贸来往主要依赖于丝绸之路、印度洋航线和地中海航线,其中丝绸之路和印度洋航线终点均为地中海,然后再在地中海沿岸港口装船前往欧洲。而威尼斯人和热那亚人凭借着地理优势,很快便垄断了地中海航路贸易。

随着奥斯曼帝国的强势崛起,整个地中海几乎成为了奥斯曼帝国的内湖,而威尼斯人成功得到了奥斯曼帝国的庇护,从而借此机会排挤其他国家的商人。

在15世纪之前,威尼斯商人和阿拉伯商人通过努力,已取得欧亚香料贸易中的实际垄断地位。其中阿拉伯商人从陆路沿旧丝绸之路,或者从水路经过印度洋和红海,运载香料到开罗或者伊斯坦布尔。从这些城市,威尼斯商人将这些香料运往欧洲其他地区,从中赚取高额差价和利润,而且豪横得很,爱买买,不买滚蛋。

垄断就意味着高售价和高利润,这可苦了欧洲地区尤其是西欧国家的达官显贵们。为了能够开心地用上香料,同时也是为了寻找遍地黄金和香料的神秘东方,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开始扬帆出海,开始了大航海时代。

大航海时代

这一扬帆不要紧,还真让他们发现了宝地:美洲。

以西班牙为例。当时的西班牙先后占领了大部分加勒比海岛屿(西印度群岛)、墨西哥、南美大部、中美洲地区、北美西部太平洋沿岸(直达阿拉斯加)和北美中部内陆,建立了当时最庞大的殖民地,西班牙国王卡洛斯一世曾经豪言:“在朕的领土上,太阳永不落下。”

但是作为典型的封建主义国家,西班牙不需要商品倾销市场,他并没有像后来居上的英吉利那样对殖民地进行各种形式的开发,发展当地的工商业和其他产业,而是单纯地将殖民地当做原料产地不停地压榨,以此来满足国内各种奢靡生活。

据不完全统计,从1521至1544年间,西班牙每年掠夺黄金2900公斤、白银3.07万公斤,在1545年-1560年间,西班牙海军每年从海外运回的黄金达到了5500公斤,白银24.6万公斤,到16世纪末,世界贵金属开采中86%为西班牙所得。

而整个16-18世纪,西班牙掠去了约250万公斤的黄金和1亿公斤的白银。

西班牙无敌舰队

当时的西班牙人满世界肆无忌惮地买买买,一位西班牙人曾说:“让伦敦满意地生产纤维吧;让荷兰满意地生产条纹布吧;让西印度群岛满意地生产海狸皮和驮马吧;让米兰满意地生产织锦吧;唯一可以证明的是,所有低地国家都在为马德里训练熟练工人,而马德里是所有议会的女王,整个世界服侍她,而她无需为任何人服务。”

而且在殖民过程中,西班牙还派驻了近三十万来自西班牙的高级官吏、高级僧侣、大商人和大地主,对殖民地人民进行残酷的剥削和压迫。

他们大肆屠杀美洲原住民、焚毁原住民的各类书籍、捣毁原住民所祭拜的神庙和神像,摧毁他们的文明和信仰,肆无忌惮地迫害信奉原神的原住民,强迫他们信仰天主教,不断培养“西化”精英。

西班牙殖民者

在政治上,当时的西班牙殖民地只能属于西班牙而没有什么地位,甚至殖民地所有与宗主国相竞争的工商业活动(如纺织作坊、葡萄园、橄榄园、放贷等)也被禁止。

同时为了维持殖民地的统治,避免英法等国的渗透,西班牙对殖民地移民和对外贸易做出了非常多的限制,限制一切非西班牙裔的移民,不许殖民地之间有人员、贸易来往。

而葡萄牙的统治情况也跟西班牙基本没两样。

西班牙和葡萄牙肆无忌惮地榨取、掠夺着殖民地的每一滴养料、每一分利用价值,这种完全将殖民地当做原材料产地的殖民统治形式,小编称之为“西式殖民主义”。

日不落帝国版图

所谓的“英式殖民”,也就是以“大英帝国”为代表的一种殖民统治形式。

英国的海外贸易发展得很早,从公元7世纪的昂格鲁-萨克逊时代起,英国的对外贸易已经较为繁盛地发展起来:“随着彭达的铸币和奥发的高品位银便士的使用,英国开始向欧洲大陆出口羊毛、奶酪和奴隶,并从欧洲大陆进口玻璃制品、精巧陶器、银质器皿和葡萄酒类”。在这一时期的英格兰,较为发达的商业和自治市镇已经逐渐兴起,且大多分布在海滨和沿河地区。

而且与其他大部分国家不同,英国很早就开始了对商业的扶持,尤其在都铎王朝时期,英国政府开始明确地强力介入经济领域,扶持更多的英国人,为对外贸易和海外扩张提供后盾。

反抗英国殖民者的非洲人民

随着大航海时代的来临,由于英国特殊的岛国区位,使得其对外扩张具有先天优势,使得英国紧随西班牙等国后面开始了殖民扩张,并且带有很强的商业性质。

与西班牙、葡萄牙等老牌强国单纯地进行直接的资源掠夺不同,英国的手段要多样很多:一方面英国人也在进行着各种各样的大屠杀以消灭殖民地原住民,美洲的印第安人、澳大利亚的毛利人、非洲的黑人等都是英国人屠杀的对象,然后再对殖民地内的各类资源、人口展开赤裸裸的掠夺;

另一方面,英国组织了各种类型的殖民公司进行对外殖民活动,如殖民亚洲的英国东印度公司、殖民美洲的哈德逊湾公司、弗吉尼亚公司等。

在这些公司的组织下,各式各样的英国人以及其他有色人种被输送到殖民地进行各类劳动生产活动,有以契约奴身份卖过去、被拐卖的普通人、非洲黑人、有被当做奴隶卖过去的爱尔兰人、被流放的“囚犯”、逃避宗教迫害的清教徒、冒险家、大地主大商人等等,这些人在殖民地内建立起各种各样的殖民据点然后扩张、逐渐连成片,组织起了殖民地各种类型的行政架构进行殖民统治。

殖民地统治

此时的殖民统治形式与“西式殖民”统治形式较为相似但又有所区别:相似的地方在于殖民地完全是宗主国的附庸,殖民地的经济发展受到了严苛的遏制和监管,殖民地只作为宗主国在海外的廉价原材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市场,殖民地之间大多数的直接交流也基本被阻止等等。

“英式殖民”和“西式殖民”区别的地方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1、殖民地的族群构成也有很大的区别。“西式殖民”只允许本国人进行移民,但“英式殖民”却往往敞开大门欢迎世界各地的淘金客去到殖民地进行各种形式的开发。以英属北美殖民地为例,除印第安人、黑人外,还有法国人、荷兰人、德意志人、瑞典人、瑞士人、爱尔兰人和英国人等。

2、殖民地的经济一方面依赖于宗主国,但内部也有自己的经济体系和循环,同样以英属北美殖民地为例,北部有发达的工商业、南部则是种植园、中部则是南北结合的,彼此之间也在相互联系,可以达成一定程度上的自给自足,这也是美国独立运动爆发的基础之一。

而“西式殖民”则完全相反,完全就是宗主国的附属品。因此“西式殖民”统治结束后,诞生的一系列新国家往往都是落后的传统农业国,而“英式殖民”统治结束后,所诞生的大部分新国家往往都有较为不错的经济发展状况和相对完善的工业体系。

3、这些殖民地也享有一定程度上的自治权,在英属北美殖民地,就有属于自己的议会;在印度殖民地,采用的则是以印治印的手段,利用给予特权来拉拢印度土邦的王宫贵族、从印度人中征兵等形式来统治印度人;在加拿大,英国也给予了相当大的自治权;并且殖民地人民在待遇上也相对接近于英国本土人民,不像“西式殖民”一样完全由宗主国所控制。

位于伦敦的东印度公司总部

也正是得益于这种殖民统治,在此后的几个世纪中,英国的对外贸易取得了惊人的增长。在1698年至1775年间,商品进口和商品出口增长了500%至600%之间。其中,殖民地的贡献尤其巨大。譬如,1698年,英国约15%的海运贸易是与其殖民地进行的,而到1775年,这一数字上升至33%。

同样得益于庞大的海外殖民地和所推行的“英式殖民主义”,英国获得了大量廉价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市场,率先完成资本的原始积累,进而引发第一次工业革命,建立了人类历史上最强大的“日不落帝国”。

波士顿倾茶事件

美国原本只是英属北美殖民地,随着英国对殖民地的不断压榨,美国人开始揭竿而起,并且在法国人的帮助下推翻了英国殖民统治,完成了独立战争,成为一个独立国家。

只是屠龙者终成恶龙,独立后的美国人并未放弃对外殖民扩张,相反这种想法在他们踏上北美大陆的那一刻起,已经深深印刻在他们的骨子里。

但是相比西班牙和英国,美国的殖民扩张发起较晚,一方面是因为新成立的美国时刻面临着来自英国的入侵,并且多次面临英国发起的经济制裁,自身经济实力又没有很强,小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军队也只有几千人,根本就没有那个实力和精力来搞殖民扩张。

威廉·佩恩与印地安人签订和平条约

另一方面,美国前期内部矛盾重重,北部的自由州和南部的蓄奴州之间因为奴隶制、关税等问题吵得不可开交,你赞成我就反对,你反对我就赞成,生怕对方在殖民扩张中获得利益压自己一头。

再者,相比虚无缥缈、去征服还有可能死在海上的海外殖民地,美国人更喜欢只要骑马拉车就能掠夺的家门口大片土地的西进运动。更何况作为殖民者的后代,他们对殖民者的惯用伎俩早已烂熟于心,想再踩进同一个坑里?免谈!

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世界已经变了:此时的欧洲老牌帝国已经将殖民地瓜分殆尽,想从中分一杯羹就必须跟英法等老牌帝国正面刚,这显然不是明智的举动;

更何况世界各地此起彼伏的殖民地独立运动也使得维持殖民地成为了一件累人的差事,英国首相迪斯雷利在1852年的一句话可以说是这一时期英国对殖民地态度的最好总结:“殖民地是挂在我们(英国)脖子上的沉重磨盘。”

门罗主义

那美国人就这么放弃了?那是绝对不可能的!

1823年12月,针对神圣同盟试图干涉拉美独立运动的动作,当时的美国总统门罗就发表了咨文,史称“门罗主义”。他宣传称“我们不干预任何欧洲国家的内部事务,也不想干涉欧洲的殖民地。但我们也不能坐视欧洲国家对我们南方兄弟国家的干涉。”

这基本上就是在对外宣称:拉美是美国的拉美。

1889年10月至1890年4月,在时任国务卿J·G·布莱恩的倡导下,美国与拉美国家在华盛顿召开了第一届美洲国家会议,并成立“美洲各国商务局”,开创了美国为主导的现代泛美主义运动。

趁着泛美会议的东风,自1891年起,美国分别与巴西、古巴、波多黎各、危地马拉、萨尔瓦多、洪都拉斯、哥斯达黎加、尼加拉瓜和英属西印度群岛等地签署了贸易协定,从而初步确立了以美国为核心的拉美互惠贸易体系,并尝试建立“泛美关税同盟”,加强对拉美地区的控制。

讽刺漫画

在此后的渗透中,美国通过私人公司兼并、收购以及对大型工程的投资,以此在拉美地区构筑大型垄断组织“康采恩”,然后通过“康采恩”干预当地政治、扶持代理人,从而支持美国政府的外交策略,打造以美国为核心、辐射拉美的霸权。

简单来说,就是运用经济和政治手段,不费一兵一卒,就完成了殖民扩张,将拉美变成了自己的殖民地。

在中国,美国一方面先派军舰强迫满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搞出一个“一体均沾”原则,后来又搞了个“门户开放”,在不跟其他列强冲突的情况下,分到了一杯羹。

当然殖民地扩张也少不了。美国看上了西班牙这颗软柿子,通过美西战争从西班牙手里夺取了西班牙在美洲和亚洲的殖民地古巴、波多黎各和菲律宾,建立起了自己的殖民体系,使美国获取了分别向南美洲和亚洲扩张的战略基地的古巴和菲律宾群岛。

二战三巨头

在随后爆发的一战和二战中,英法德等老牌帝国遭到严重削弱,列强在亚非拉美等地的殖民地也先后掀起了独立浪潮,旧的殖民体系分崩离析。

但美国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一跃成为西方世界首强和世界上两个超级大国之一,开始了新一轮的殖民扩张,在大部分情况下,其使用的主要手段不再是武力征服和直接的殖民统治,而是换了一种新手段。

政治上,美国扶持代理人建立亲美政权;经济上以提供"援助"的形式,通过附加苛刻条件的贷款、不平等贸易、组织跨国公司等手段,控制这些国家的经济命脉,对这些国家实行掠夺;军事上以提供军事"援助"的形式,在这些国家建立军事基地、驻扎军队,或派遣军事顾问、帮助训练军队等,实行变相的军事占领,从而将其变成了自己廉价原料产地、商品倾销市场和投资市场。

对于那些不听话的国家/代理人,则通过煽动武装政变、颜色革命、或者干脆自己亲自下场发兵攻打等形式,建立起亲美傀儡政权,扶持新的代理人以方便自己控制。

通过这些手段,美国成功控制了诸多国家,像现在的韩国、日本、伊拉克、格鲁吉亚、乌克兰、拉美大部分国家和地区,都是“美式殖民主义”的产物。

因其隐蔽性和危害性,表现形式又与传统殖民主义形式表现有所区别,因此“美式殖民主义”也被称之为“新殖民主义”。

霸权主义

除了以上三种形式的殖民主义,其实还有很多不同类型的表现形式,总体来说,这三种形式的殖民主义也代表了殖民主义的发展历程。不过追根到底,任何形式的殖民主义,都是某些国家的霸权主义在作祟。

而无数的历史和经验教训告诉我们,霸权主义是行不通的,任何企图把自己的政治、经济模式和价值观念强加于别国的行为都将注定失败、被历史和人民所唾弃。

上一篇: 黄山的四绝是什么(黄山的四绝是什么二年级)
下一篇: 刘柏伶(刘柏伶简历)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