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野史 > 峨冠博带的意思(峨冠博带的拼音)

峨冠博带的意思(峨冠博带的拼音)

峨冠博带的意思(峨冠博带的拼音)以浓香型曲酒为代表的泸酒,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使泸州成为名酒之乡。(一)泸酒的历史见证峨冠博带的意思(峨冠博带的拼音)出土文物证明,泸州人民酿酒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以前的秦汉时代。泸州市博物馆收藏的一对对秦汉之际的陶质饮酒角杯,科学地证明,当时泸州不但有酒,而且还被用于社会礼仪活动之中。四十年代以来陆续出土的汉棺画像石,进一步证实了上述论断。其中最为人熟知的

以浓香型曲酒为代表的泸酒,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使泸州成为名酒之乡。

(一)泸酒的历史见证

峨冠博带的意思(峨冠博带的拼音)

峨冠博带的意思(峨冠博带的拼音)

出土文物证明,泸州人民酿酒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以前的秦汉时代。泸州市博物馆收藏的一对对秦汉之际的陶质饮酒角杯,科学地证明,当时泸州不但有酒,而且还被用于社会礼仪活动之中。四十年代以来陆续出土的汉棺画像石,进一步证实了上述论断。其中最为人熟知的是《巫术祈祷图》,这是1984年5月市中区麻柳湾崖幕内出土的第9号汉棺画像石,图中两个峨冠博带的巫师,昂首相对,各自高举酒樽,正在进行某神秘的巫术祈祷仪式。左侧两名侍从模样的人,恭恭敬敬站在那里,其中一人右手高擎着酒壶。天上一对朱雀,展翅飞翔。更显得庄严肃穆。这幅图案,再现了巫师以酒为祭祀品,进行祈祷的场面。说明汉代泸酒的质量已经较高,可以用来祭祀,进入弦歌俎豆的庙堂。

(二)唐代的泸酒

汉晋年间,泸州酿酒业一直缓慢地向前发展。唐代,唐代著名诗人郑谷曾经吟唱说;"荔技春熟向渝泸“春、在古代是酒的别名。所谓荔枝春,就是荔枝为主体香成份的酒。郑谷是在遂州(今邃宁市)准备从水路到泸州时写这首诗的,路上要经过渝州(今重庆市),所以他说“向渝泸”。可见当时荔枝春已经闻名遐迩,足以吸引风流名士。

公元892年,柳比调任泸州州官。刚进州境,就有豪酋拦路进上美酒,表示欢迎。这些豪酋的庄园里,有数以百计的依附农民,广值五谷。他们象中世纪欧州地主庄园那样,自行开设酒坊酿酒。陆游说:“唐代蜀中士子莫不酤酒”,泸州地区,也正是这样以自然经济的方式,家自酿酒。

(三)宋代泸州酒业的大发展

进入宋代,中国经济重心继续从北方向长江流域南移。泸酒的酿造和销售,也随之进入了一个大发展的时间,泸州的农业经济,当时已比较发达,普遍种植糯谷、高粱,而且其中相当一部分被用来酿酒。诗人黄庭坚高兴地看到泸州高粱丰收,他写道:“江安食不足,江阳酒有余”。黄庭坚还记述说,宋代泸州酒坊林立,官府、士人乃至村民百姓,都争相酿酒。而且民间所酿,往往超过官家。

发达的水陆交通,使泸酒能够贩远近。泸南地区兄弟民族与泸州官府之间年年进行的茶马贸易,也是推动泸州酒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但从根本上讲,泸州酒业之所以在宋代飞跃发展,主要是由于宋王朝对泸酒实行弛禁政策的结果。宋代酒禁森严,由官府设立酒坊酿造,并且实行专卖,称为榷(le)酤,民间私贩曲药15斤,便要杀头。只有极少数事前经过特别批准的酒户人家,才可以向官府购买曲药,酿酒销售。但是,考虑到泸州是少数民族边面地区,不断发生民族武装冲突。为了“惠安边人”,宋王朝决定放弃每年上10万的专卖收入,允许泸州各族同胞自由酿酒、销售,不实行榷酤制度,以保持这一地区政治上的稳定,酒税征收也很少,直到开国七十多年以后,才规定出必须完清的税额。在这种宽松的弛禁政策下面,泸州的酒业,迅速地兴旺发达起来。诗人修建了这座大酒楼,作为第一流的交通宾馆。

宋代修建的这些酒楼,在宋元之际的战火中,都被烧毁了。明代,曾对南定楼、余江楼进行重修。明代末年,又毁于兵火。现在,人们只能在旧址上凭吊他们的遗踪。

(四)“三百年老窖”

清代出现的温永盛“三百年老窖”,是泸州劳动人民创造的名酒窖池,中华民族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

温永盛是温姓酿酒商所开酒坊的名称,地址在泸州城营沟边上(今泸州曲酒厂一车间)。温姓原籍广东,公元1729年迁居泸州,11代经营酒业,设坊酿造米醋,黄酒。公元1869年,温氏九世祖湿宣豫,买下营沟头“舒聚源”酒坊的10口陈年酒窖,改酒坊为“豫记湿永盛”,继续酿造大曲酒出售,辛亥革命以后,改名“莜记温永盛”,由温氏11世传人温薇泉经营,直到泸州解放,这10口容池,就是泸酒的标志—“三百年老窖”。

今营沟岸边,有一口酿酒佳泉,名叫龙泉井。井旁1807年《重修龙泉井碑记》记载说:早在1807年以前,舒聚源等10家酒坊,便已经汲取龙泉井水来酿酒。辛亥革命前后制造的一只“豫记逗六盛酒厂”商品包装瓶,上面镌刻有“三百年老窖大曲”字样。这只瓷质酒瓶,现在珍藏在泸州曲酒厂的档策室里。根据这些文物和对于10口窖池的科学考察,1958年,国家轻工业部组织的专家考察组,在公开出版的《泸州老窖大曲》一书中写道;“三百年老窖的说法,或可信而不疑。”

(五)张问陶的《泸州》诗

历史上很多著名诗人,都咏赞过泸州的酒。宋代刘望之在品尝泸酒以后,不胜感慨地说:“郫筒酒好信虚名。江阳春色论千户,价比西川都未轻”;杨升庵也极口赞誉“江阳酒熟花加锦”。但是,泸州人广为传唱的,却首推清代诗人张问陶的《泸州》三章。张问陶,自号船山居士,四川遂州人。公元1793年初从成都顺流而下,路过泸州,赋此远诗,全文如下;

城下人家水上城,酒楼红处一江明。

街杯却爱泸州好,十指寒香给客橙。

滩平山远人蒲洒,酒绿灯红水蔚蓝。

只少风帆三五叠,更余何处让江南。

旃檀风过一船香,处然楼台架石梁。

小李将军金碧画,零星摹出古江阳。

这三首诗,原栽《船山诗草》卷八的《扁舟集》,后来收入清代嘉庆《直隶泸州志·艺文志》中,成为泸酒的千古绝唱。

本文出自赵永康主编--《泸州乡土历史》泸州历史学会泸州市教科所印1989年。 泸州老酒作坊--黄石坎烧坊

上一篇: 河南古代叫什么(河南古代叫什么属于哪国)
下一篇: 武汉市有多大(武汉市有多大面积)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