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水浒传》名著影响力所赐,朴刀这种武器才没有湮没在历史中,反而到现在还能在武术表演中看到。
雁翎刀(雁翎刀图片)
但关于水浒中朴刀的形制、用法和性质,由于没有出土过实物证据,导致学术界到现在还存在极大的争议。
然而水浒对于朴刀又非常推崇,相较于其他刀枪棍棒等兵器,朴刀一词在水浒中出现了二百多次。
超过一半的好汉都跟朴刀打过交道。
那朴刀到底长什么样子,到底是农具还是兵器?咱们就结合水浒原著,外加明代水浒绣像插图,看看朴刀的庐山真面目。
1、水浒中啥样的人最喜欢用朴刀?
水浒中提到朴刀的次数非常多,使用朴刀的好汉人等也非常多,里面没有比朴刀出镜率更高的武器了。
然而细分之下会发现,书中热衷使用朴刀的人物,可以分为两大类。
其一就是绿林好汉。
毫无疑问,绿林好汉绝对是朴刀的铁粉,只要是有落草背景的人物,他们大多数热衷于使用朴刀。
少华山的三兄弟下山带着朴刀:
“少华山上朱武,陈达,杨春,三个头领分付小喽罗看守寨栅,只带三五个做伴,将了朴刀,各跨口腰刀,不骑鞍马,步行下山。”
清风山的三头领下山也带着朴刀:
“三个好汉,一齐挺起朴刀,来战黄信。”
史进在赤松林剪径的时候,用的主要武器也是朴刀:
“就从林子里拿着朴刀,背翻身跳出来。”
瓦罐寺抢占寺庙的崔道成和邱小乙,俩人就是用朴刀杀败鲁智深的:
“两个拈着朴刀,直杀出山门外来。”
林冲落草打劫杨志时,手里拿的家伙也是朴刀:
“次日早起来,吃些茶饭,带了腰刀,提了朴刀,叫一个小喽罗领路下山。”
江湖混子刘唐也擅长使用朴刀:
“挥着朴刀,直奔雷横。”
穆家兄弟追杀宋江时,手里拿的也是朴刀:
“那弟兄两个撇了朴刀,扑翻身便拜。”
其他诸如邓飞、孟康、朱家兄弟、孔家兄弟等,涉及到绿林背景都是用朴刀,或者拿着朴刀出场。
其二就是县衙的都头们了。
华阴县的两位都头:
“外面火光中照见钢叉,朴刀,五股寸,留客住,摆得似麻林一般。”
郓城县的前两任都头雷横、朱仝。
“两个都头亦各乘马,各带了腰刀、弓箭、手拿朴刀。”
郓城县后两任都头赵能、赵得也是用朴刀。
“赵得一只手将朴刀捍挑起神帐,上下把火只一照。”
沂水县的都头李云用的也是朴刀。
“只见李云挺着一条朴刀,飞也似赶来。”
阳谷县的都头武松也用的是朴刀:
“就厅前拜辞了知县,拽紥起,提了朴刀,监押车子,一行五人,离了阳谷县。”
都头以下的士兵,虽然用的武器样式较多,但仍然是以朴刀为主,朴刀是他们的主流武器。
其他像一些个体户用朴刀的也有,但是较少,比如卢俊义朴刀用得一绝,他却不属于其中任何一方。
算是比较特殊的案例。
所以根据上面的诸多案例可知,朴刀这种东西似乎是身份象征,水浒里出场一个人是不是绿林好汉,看手里的家伙就一清二楚了。
手里拿着朴刀亮相的人,十有八九就是剪径的盗贼,或者是地头蛇恶霸之类的势力。
这在水浒里有一个很明显的案例,鲁智深在赤松林里撞见史进后,看史进的打扮和武器就知道。
自己这是撞上盗贼了。
“俺猜着这个撮鸟,是个剪迳的强人,正在此间等买卖。”
水浒里的朴刀,很大程度上是具有象征意义,是绿林好汉的标配武器,看武器就知道来头了。
这种设定很可能跟宋元杂剧有关,因为宋代“说话”分类中,就有一个叫做“朴刀”。
“朴刀”篇目里就包括《青面兽》《李从吉》等,及带有其他绿林绰号的篇目,主要就是绿林豪侠的故事。
所以很大程度上,水浒里反复提到的朴刀,应该跟承接宋元杂剧、说书有关,朴刀就是代表绿林好汉的身份。
而水浒讲的就是绿林好汉的故事。
至于都头们可能是县衙标配的武器而已。
2、朴刀到底是农具还是兵器?
按照学术界部分说法,朴刀的原型就是拨刀和畲刀,其中畲刀是开山耕种的农具。
就是指刀耕火种的那个刀。
“‘畲刀’是民间日用之器,川峡山险,全用此刀开山种田,谓之刀耕火种。”(《宋会要辑稿》)
畲刀功能类似于现在的砍柴刀,主要是山岭地带开荒时披荆斩棘用的,所以其实是一种农用生产工具。
畲刀除了刀身像砍柴刀以外,还需要按照一个双手持握的木柄,并根据木柄的长短分为不同的刀型。
畲刀属于是安装短木柄的,安装长木柄的则称为拨刀,而拨刀发音类似于朴刀。
而据水浒描述,朴刀也是需要木杆和刀身进行组装,仅从描述上看两者非常相似。
所以一般推论此二者为朴刀原型,故在此推论上将水浒里的朴刀视为农具,所以不在官府的管制之内。
江湖好汉们可以拿着朴刀,随意在闯荡江湖使用武力和防身,事实上里面的好汉的确垂青于朴刀。
但是跟朴刀是否是农具,其实并没有确切的关系,因为里面所有的兵器,都不在管制的范围内。
或者说管制得非常松懈。
比如史进离开少华山前往关西时,手里除了拿着一把朴刀外,腰里还挎着一口雁翎刀。
“跨一口铜钹磐口雁翎刀,背上包裹,提了朴刀。”
雁翎刀绝对不涉及农具,就是军中使用的正规器械,史进挎着雁翎刀乱窜,也没有任何人搭理他。
同样锦豹子杨林也拿着笔管枪瞎溜达,同样没有官府的人对他进行管制。
“沙鱼鞘斜插腰刀,笔管枪银丝缠杆。”
当然这是小说剧情的需要,里面的人物拿着什么兵器赶路,都不会有人吃饱了撑的找他们事。
实际上关于朴刀,是不是以拨刀、畲刀为原型,学术界有支持者有反对者,至今仍然没有确切的答案。
相反反对这一说法的论文却在逐步增多。
而仅以水浒原著的描述来看,朴刀自然不可能是农具,而是一件正经的兵器。
或者用说里的话叫做军器。
比如杨雄、石秀、时迁等人,在祝家店里吃饭的时候,发现店里摆放着很多朴刀,而且质量实属上乘。
所以石秀就发问了:
“石秀看见店中檐下,插着十数把好朴刀,问小二道:‘你家店里怎的有这军器?’”
“军器”一词其实已经能说明问题了,不管正史中的朴刀是否是农具,但水浒里的朴刀绝对是兵器。
水浒里多次提到过“军器”一词,绝大多数都是指军队用的器械。
“教甲仗库随行官吏,取应用军器给与。”
“受了行军统领官文凭,便教收拾鞍马军器起身。”
“号令大小三军齐备,武库拨降军器,选定吉日出师。”
“整点仓廒,修理寨栅,打造军器。”
军器同时也是正经兵器的代名词。
比如称呼徐宁的钩镰枪时:
“但凡马上使这般军器,就腰胯里做步上来。”
再比如卖给林冲的那把宝刀: “偌大一个东京,没一个识的军器的。”
所以不管历史上朴刀是啥,它在水浒里的定性就是兵器,就是上阵厮杀用的武器,跟刀枪斧钺没有区别。
在原著中不存在因为朴刀是农具,所以不受官府管制,好汉们可以随意携带的事。
3、朴刀到底长啥样子?
很遗憾,朴刀的具体样式现在还待定,或者存在争论。
因为朴刀没有实物出土,宋元以来也没有留下确切的画像资料,只能根据只言片语的文字推论。
首先可以肯定朴刀需要组装,它由刀身和刀杆两部分组成,平时可以拆解开放置,用的时候进行组装就行。
水浒里保留有组装朴刀的唯一用法。
“卢俊义取出朴刀,装在杆棒上,三个丫儿扣牢了,赶著车子奔梁山泊路上来。”
根据这句简要描述,我们可以做出这样的理解:
朴刀的使用的确需要组装,也就是给它安置刀杆,这样就能够类似于偃月刀的效果,抡砍挑刺的攻击范围会加大。
或者形制更接近于明清两朝惯用的“双手带”。
也就是明代《出警入跸图》中,明军将士扛在肩膀上的那种刀,虽然他经常被认为是偃月刀。
其形制跟咱们现在理解朴刀已经是一模一样了。
一般情况下都是好汉们都是用的带刀杆的。
比如卢俊义经常用的这种,已经武松在孟州用过的那种: “就女墙边,望下先把朴刀虚按一按,刀尖在上,棒稍向下,托地只一跳,把棒一拄,立在濠堑边。”
但实际上不加刀杆的刀身,也可以叫做朴刀,或者这才是真朴刀。
不加装刀杆也能够正常使用,只不过效果可能跟短刀或腰刀类似,攻击性不如带杆的好。
明朝关于水浒的绣像和插图中,大部分时候描绘的朴刀,都是不带刀杆的,看起来几乎跟腰刀类似了。
比如明中后期的画师杜堇,在为水浒传绘制插图时,朴刀清一色都是不带杆的。
原著史进与少华山三头领被官军包围时,他们四个都是拿着朴刀往外冲杀的,这在原著中有清楚的描述。
“庄里史进和三个头领全身披挂,枪架上各人跨了腰刀,拿了朴刀,拽扎起,把庄后草屋点着。”
然而杜堇的描绘是这样的。
清一色不带刀杆。
再比如李逵下山接母撞见李鬼时,李逵携带的兵器就是朴刀和腰刀,原著中他是用朴刀把李鬼放翻的。
“早被李逵腿股上一朴刀,搠翻在地,一脚踏住胸脯。”
结果杜堇的插图是这样的。
以及后文他拿朴刀杀虎时,朴刀依旧是不带刀杆的。
最具代表性的,还是杨雄、石秀、时迁三人火烧祝家店后,拿着朴刀突出祝家庄的包围。
原著里他们的武器的确是朴刀。
“杨雄当先,石秀在后,时迁在中,三个挺着朴刀来战庄客。”
然而杜堇插图中还是不带刀柄。
所以以明代水浒插图为例,不带刀柄的朴刀一样是朴刀,带了刀柄的朴刀还是朴刀。
其最接近的武器应该是双手带。
事实上至明清虽然很少提到朴刀,但清朝时朴刀仍然被列装于军队中,不过可能跟水浒中的朴刀不是一回事。
比如清军仪仗队里装备有朴刀:
“春秋刀、朴刀、挑刀、斩马刀、滚被双刀、长刃大刀、寛刃大刀、双手带刀……”(《钦定工部则例造兵仗式》)
再比如绿营兵也普遍装备朴刀:
“以下绿旗营武具:朴刀、斩马刀、长刃大刀、寛刃大刀、双手带刀……”(《皇朝通典》)
很可能是名字相同,形制或许不同。
但不管怎么说,朴刀样式虽然还不确定,但不能说必须加刀杆组装才能使用,直接拿着刀身挥舞一样可以。
实用性和便捷性还是挺高的。
(一家之言,求同存异,感谢您的阅读)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