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寒泉在哪里
——诗经《邶风·凯风》中的历史地理
寒泉之思(寒泉之思什么意思)
马运钧
我们再来读一读诗经《邶风·凯风》。
凯风自南,吹彼棘心。
棘心夭夭,母氏劬劳。
凯风自南,吹彼棘薪。
母氏圣善,我无令人。
爰有寒泉?在浚之下。
有子七人,母氏劳苦。
睍睆黄鸟,载好其音。
有子七人,莫慰母心。
诗经《鄘风·干旄》云:
孑孑干旄,在浚之郊。素丝纰之,良马四之。彼姝者子,何以畀之?
孑孑干旟,在浚之都。素丝组之,良马五之。彼姝者子,何以予之?
孑孑干旌,在浚之城。素丝祝之,良马六之。彼姝者子,何以告之?
“孑孑干旄,在浚之郊”,浚邑应该就在庸国或者离邶国不远的卫国某个地方。
《汉书·地理志》记:“周既灭殷,分其畿内为三国。《诗·风》邶、庸、卫国是也。”
邶、庸、卫三国是山水相连的三个周朝方国,用我们今天的眼光来看,邶、庸、卫国的地盘就是豫北的安阳、鹤壁及卫辉一带的地方。
从历史地理上来看,更容易找到这三个方国的位置。
首先,这三个小方国是被古淇河串连起来的。
淇河在诗经《鄘风》、《卫风》和《邶风》中大量出现,古淇河风光是它们共同的地域特点。我们还可以推测:那个时候交通不发达,人们的生活也离不开河流,而清清的淇河就是三国人民最好的选择,三个方国的城邑应该都位于淇河的岸边或者古淇河的支流岸边。史念海先生通过考古手段发现,古淇河是流经今天邶城的南边的。我们进一步考察发现,古淇河也是流经邶城的。沬邑肯定在古淇河的岸边,鄘邑也应该在古淇河或古淇河支流的岸边。有人认为鄘邑在今天卫辉市的倪弯村附近,应该是比较确切的,倪弯位于古淇河支流——清水的岸边。
其次,这三个小方国是被古黄河包围的。
与“河”的风光相关的诗句,在诗经《鄘风》、《卫风》和《邶风》中也大量出现。邶、庸、卫三个小方国是被古黄河包围的河内之地,这也与豫北的安阳、鹤壁及卫辉一带的历史地理相符合。
再其次,从地理位置上来看,三个小方国是被旄丘岗贯穿的。
诗经《邶风·旄丘》有“旄丘之葛兮,何诞之节兮”的诗句,邶国有“旄丘”这样一个高岗。
商周时期的城邑都是建在高岗上的,同时又被河流环绕。邶城是附和这个历史地理条件的,邶城就位于旄丘坡(火龙岗)上,坡下是古淇河河道,再往东是古黄河河道。
旄丘坡(火龙岗)向东南延伸就是今天浚县城内的大伾山,向西南延伸是今天浚县境内的同山,同山南边不远的地方就是卫辉市。旄丘坡(火龙岗)的这个历史地理特征也是与诗经《鄘风》、《卫风》和《邶风》中所描绘的地理风光相符合的。
如此看来:浚邑应该在今天的浚县境内,可能就是现在的浚县城。
宋代的朱熹在《诗集传》中对《泉水》这样解读:“卫女嫁于诸侯,父母终,思归而不得,故作此诗,言:毖然之泉水,亦流于淇口,我之有怀于卫,则亦无日而不思矣。即诸姬英明与谋为归卫之计。如下两章之云也。”
淇口在卫地(今浚县新镇堤壕村)。邶城是亡国之地,邶城也没有诸侯。就这样,诗经《邶风》中的泉水一下子从邶城飞到了卫国!
这是没有道理的!肥泉与《邶风·泉水》中说的泉水肯定是不一样的两个泉眼,一个在卫国,一个在邶国。
其实,寒泉一直都在邶城附近没动,寒泉水就在邶城的北边一公里处。两千多年来一直汩汩没停,直到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才停止喷涌。古淇河在邶城的东南城墙下流过,寒泉水流入了古淇河中。
邶城北边有个叫“寒泉”的村庄。我们研究发现:《相台志》记载,寒泉村早在宋代以前就存在了。这应该不是偶然吧。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