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字希文,谥号文正。宋朝长山(今滨州邹平)人。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教育家。
范仲淹的故事(范仲淹的故事简短)
范仲淹的命运应该用“命运多舛”来形容。幼年间,他父亲去世,无奈随母亲改嫁到长山朱家,改名叫朱说(音悦)。1015年,26岁的范仲淹苦读及第,授广德军司理参军。后历任兴化县令、秘阁校理、陈州通判、苏州知州、权知开封府等职,因秉公直言而屡遭贬斥。
1011年,22岁的范仲淹得知家世后,伤感不已,毅然辞别母亲,前往南都应天府(今河南商丘)求学,投师戚同文门下。数年寒窗苦读,博览群书,通读儒家经典树立了要兼济天下的抱负。
1027年,48岁的范仲淹在南京应天府为母守丧,当时晏殊为南京留守、知应天府,他深知范仲淹有才名,就邀请他到府学任职,执掌应天书院教席。范仲淹主持教务期间,勤勉督学、以身示教、倡导时事政论,每当谈论天下大事,辄奋不顾身、慷慨陈词,当时士大夫矫正世风、严以律己、崇尚品德的节操,即由范仲淹倡导开始,书院学风亦为之焕然一新,范仲淹声誉日隆。
1028年,范仲淹向朝廷上疏万言的《上执政书》,奏请改革吏治,裁汰冗员,安抚将帅。宰相王曾对万言书极为赞赏,便极力推举范仲淹,仁宗征召范仲淹入京,任为秘阁校理,负责皇家图书典籍的校勘和整理。
1046年,57岁的范仲淹抵达任所邓州,重修览秀亭、构筑春风阁、营造百花洲,并设立花洲书院,闲暇之余到书院讲学,邓州文运大振。当时尹洙被贬筠州,疾病缠身,范仲淹便把尹洙接到邓州养病。
1048年,又调范仲淹知荆南府,邓州人民殷切挽留,范仲淹也喜欢邓州,就奏请朝廷,得以留任。范仲淹在邓州共计三年,百姓安居乐业,其传世名篇《岳阳楼记》及许多诗文均写于邓州。
1052年,病中的范仲淹调至颍州。同年6月19日在徐州病逝,享年六十四岁。得知噩耗后,仁宗亲书“褒贤之碑”,加赠兵部尚书,谥号“文正”。后累赠太师、中书令兼尚书令,追封楚国公。
靖康元年(1126年)二月,宋钦宗“褒赠近世名臣”,特别追封范仲淹为魏国公。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