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光二十九年十二月,皇太后钮钴禄氏患病,此时的道光皇帝身体也不好,他是个大孝子,每天三次到太后宫中请安,亲喂汤药。但太后还是没有熬过这个冬天,于十一日去世了,她就是嘉庆帝的第二任皇后,孝和睿皇后。
就在皇太后去世的一个月零三天后,道光帝也驾崩了。史料中说道光帝是因为太后去世伤心过度,加上连续参加繁重的丧事活动,终因体力不支而撒手人寰的。
孝静成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宣宗孝静成皇后)
儿子为母后尽孝这是人之常情,也符合大清“以孝治天下”的根本理念。然而,这位皇太后并非是道光帝的生母,而且两人年龄相差也不大,仅有六岁。
历史上,凡是儿子没有继承帝位的皇太后,其地位都很尴尬。远的且不说,以明代为例,明英宗的原配皇后钱氏,就是因为没有生育皇子,在宪宗继位后遭受冷遇;还有明孝宗的张皇后,虽然也是太后,但嘉靖帝对她也极为不礼遇。
反而是清朝的皇帝更有人情味,清代有四位太后都是这样的情况。一个是顺治帝的孝惠张皇后,她在顺治朝吃了不少苦,差点被废了皇后名位,但康熙对这个嗣母很孝顺,和亲生的无异。
此外还有道光帝的孝静皇后(奕?生母),以及咸丰帝的孝德皇后(慈安),再有就是本文所讲的孝和皇后。除了孝静皇后以外,基本上都得到了后世皇帝的礼遇。
言归正传,孝和皇后之所以赢得道光帝的尊重,除了传统文化中“孝”的因素以外,也与她本人的贤惠、大义有关。应该说,孝和皇后是一个极有政治智慧的女人。
孝和皇后出生名门,其钮钴禄家族是满洲八大姓之一,这个家族中出了太多名人和后妃。她是嘉庆帝当皇子时,由乾隆帝指婚的侧福晋,其地位仅次于孝淑皇后(道光帝生母)。
孝和皇后人品贵重,有母仪天下之容,很受嘉庆帝的敬重。嘉庆帝共有五个皇子,其中有两位都是孝和皇后所生,这也证明,她很受嘉庆的宠爱。
道光帝当皇子的时候,由于生母孝淑皇后去世得早,在后宫中没有强有力的支援。理论上来说,在太子名位还没有正式确定的情况下,孝和皇后的两个皇子,即皇三子绵恺、皇四子绵忻的地位也是嫡出,与道光帝无异,存在一定的竞争关系。
清代自雍正以后,实行的是秘密立储制,嘉庆晚年太子的人选没有公布,但朝臣们猜测应该是时封智亲王的旻宁(道光帝)。因为孝和皇后的两个皇子,在嘉庆眼中不尽如人意,不论读书、才学,以及武功骑射都不及旻宁。故孝和皇后也颇有自知之明,后来也证明,孝和皇后没有鼓动自己的两个儿子参与争储是明智的。
但让道光帝对孝和皇后心怀感激的是另外一件事。嘉庆二十五年七月二十五日,嘉庆帝在热河避暑山庄暴亡,当时最紧迫的事情就是要明确继任人,而最合法的方法就是找到嘉庆帝的传位遗诏。
按照规定,皇帝在秘密立储时,要写两份同样的传位遗诏,一份放在乾清宫的正大光明匾额后面,一份随身携带。嘉庆帝突然驾崩后,随行的几个军机大臣将热河行宫搜了个遍也没有找到传位遗诏。
没有办法,军机大臣们只能派人昼夜兼程,赶往京城,这次回京名义上给孝和皇后请安,实际上是要取回正大光明匾后的传位遗诏,以确定继承人。奇怪的是,正大光明匾额后面也没有找到,于是事情就僵在这里了,尽管大家都知道,旻宁是默定的继承人,但没有先帝遗诏,也是无法继位的。
这个时候,孝和皇后没有顾及个人私利,而是以江山社稷为重,她以太后的名义下了一道懿旨,命旻宁继位。几天后,传位遗诏终于找到了,上面的名字正是旻宁。
客观地讲,孝和皇后的这道懿旨并不能决定旻宁登基的命运,但在这个关键时刻,孝和皇后有这样的态度,让道光帝十分欣慰。所以他继位后,对孝和皇后礼敬有加,也封了两个弟弟为亲王。
道光皇帝以俭朴著称,他在位期间,后宫用度一减再减,搞得皇后与贵妃的用度无法正常供应。而对皇太后的待遇依然如故,并且不管是过生日,还是庆典活动,皇太后都享有最高的标准。
作为皇太后来说,孝和皇后是有遗憾的,毕竟自己的儿子没有当上皇帝,太后的身份比较尴尬。但她又是幸运的,凭借其超群的政治智慧,赢得了道光帝的尊重,不愧为一代贤后。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