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泉摄)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讯(李永泉)自2015年定点帮扶红色革命老区左权县以来,山西省审计厅党组高度重视脱贫攻坚工作,先后20余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脱贫帮扶工作。近5年来,山西省审计厅领导先后140余次到村指导帮扶工作,并提出脱贫攻坚工作要“计划到位、措施到位、资金到位、干部到位、监督到位、绩效到位、总结到位”七个到位的任务要求和“户有一院好形象、一本明白帐、一个好收入、村有一个好班子、一个好规划、一个好项目”六个ー的目标要求。并按照“一村一队,一队三人”选派要求,为帮扶的5个村选派了15名政治觉悟高、工作能力强的同志担任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
左权县在哪个省(左权县在哪个省份)
驻村工作队进驻后,一边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一边按照厅党组的任务要求,深入开展“村情民意走访、基础工作巩固、政策措施落实、资金项目盘点、内生动力提升、作风问题整治”的六大行动,抓党建促脱贫、抓产业促增收、抓政策促落实、抓扶志促动力、抓环境促提升,确保帮扶扎实、成效明显、群众满意。以帮扶工作的精准度提升群众的满意度,以帮扶干部的责任感提升群众的获得感。
截至目前,山西省审计厅在左权县帮扶的5个村已全部实现整村脱贫摘帽。在左权县芹泉镇,五位“第一书记”讲述了自己的扶贫故事。
西黄漳村“第一书记”孟艳隆:
作为一名有着近20年党龄的中共党员、一名有着16年兵龄的转业军人,芹泉镇西黄漳村“第一书记”孟艳隆坚信广阔的农村天地可以大有作为,所以积极响应上级党组织号召,义无反顾投入到轰轰烈烈的脱贫攻坚大潮中,成为了一名光荣的第一书记。
“扶贫先扶智,扶贫必扶志”。我牢记自己的使命和职责,在村里只要有时间我就开始一次次地入户、一次次地谈心。过去已经一年,刚来的时候得不到村两委干部的认同和理解。为此,我邀请了山西省规划院的专家为在村的党员干部讲授了规划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组织大家观看了乡村振兴教育片,并同村书记主任一道参观了长治市武乡县通过整村规划已具雏形的下城村。通过这些方法,尽可能开拓村两委和党员干部的眼界,打开他们的思路。
我也尽可能地挖掘和发挥审计厅的资源优势,先后筹资近150万元新建了宽敞明亮的文化活动中心、日间照料中心、红白理事厅,铺设了800米长通村主路,随后又争取了120万元县级整合资金用于村级活动广场建设及村容村貌整治。
在厅领导和厅扶贫工作队大力支持下,我和村两委一班人进行了大量艰苦卓绝的调研摸排。前后一共走访了14户大棚承包户,35亩大棚决定发展反季蔬菜种植和育苗项目,一方面扶持合作社发展壮大,一方面集体以土地等资产入股、贫困户通过入股和务工的形式取得长久的收益,达到稳定脱贫的目的。二是通过核桃树管理培训,成功嫁接2000余株核桃树。分散养殖资源,将同类养殖户进行合并;在靠近水源的地方全部用来建设设施蔬菜园区。
加强基层党建扶贫工作。
芹泉村“第一书记”李雷:
在见到芹泉村第一书记李雷时,他正在和村党支部进行“改革创新、奋发有为”大讨论。
李雷在芹泉村非常注重党建扶贫的决定性作用。他希望通过党员学习、观看党建专题片等多种形式,提高芹泉村党支部核心凝聚力;通过参加党建活动,提高全体党员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积极培养发展后备人才,为芹泉村党支部注入新鲜血液;组织开好民主生活会,把班子及每个党员存在的问题进行揭摆,要结合村内工作实际,提出整改方案,提高党员素质;通过解决矿山纠纷、环境提升等具体事务,提高村级班子的威信,增强支部的凝聚力和号召力。
与此同时,李雷在村里通过加大典型宣传、导向宣传、政策宣传力度,克服村民“等、靠、要”的依赖思想,坚定战胜困难、摆脱困境的信心和决心,着力营造“自力更生、脱贫光荣、勤劳致富、我要脱贫”的浓厚氛围。
“我经常性召集村两委和党员,及时宣传党的最新政策和扶贫最新要求,统一村广大党员干部思想,团结一致发展芹泉村,将基层党建与脱贫攻坚工作二合一,确保党建脱贫双向推进,推动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李雷表示。
在经营好芹泉村秸秆综合利用养殖项目的同时,李雷计划2019年扩大养殖规模,新增绵羊300只,年底实现羊存栏500只、牛12头,加工秸秆饲料300吨,带动50户贫困户户均增收1000元。
此外,要大力发展芹泉酱菜加工厂项目,扩大生产规模,2019年预计产量5万瓶,营业额50万元,带动12户特困户稳定增收2500元。在带动贫困户增收的前提下,通过酱菜厂带动核桃树林下经济,改变传统玉米、谷类等低效益种植模式,发展辣椒、小蒜等经济作物种植,提高亩产价值,最终实现所有农户都有收益。
下庄村“第一书记”宁谦:
山西省审计厅政投中心副主任宁谦是左权县芹泉镇下庄村第一书记和驻村队长,今年以来,他已多次为前来学习调研的全省扶贫驻村帮扶队员讲述他的扶贫故事和扶贫“成绩单”:
协调晋中市政府和县政府投资440万修建下庄主村至原山、李家沟、朱峧、赵家沟自然村通村道路,督促完成通村大桥一座,为百姓出行和生产提供了方便;
引资76万元解决村容村貌户容户貌陈旧落后的问题,村容村貌得到质的提升,为138户村民修补屋顶、更换门窗、吊顶、硬化地面等;
引资300万元建设西红柿蔬菜大棚150亩,每亩净收益1万元,带动51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致富。其中投资40万元为村集体建设蔬菜种植大棚16.3亩,每亩每年2千元承包给9个贫困户,不仅带动9户贫困户脱贫。还增加集体收入3.2万元;
引资150万元新建千头生猪养殖场一座,既为村集体收入提供了保障,又为贫困户脱贫致富增加了新路径;
引资85万元建成育苗基地一个,为整个下庄片蔬菜大棚提供西红柿苗。
引资20万元建成西红柿交易市场,解决西红柿出售没有场所的难题;
联系林业部门为全村7千棵老核桃树进行修剪,以增大产量。总费用35万元。通过上述举措,不仅美化了村容村貌,提升了全村百姓的生活品质,而且为群众解决了交通问题,更为下一步打造生态旅游打下了坚实基础。下一步,宁谦正在酝酿的几个规划也将实施。
中店村“第一书记”崔志坚:
近日,中店村第一书记崔志坚正忙着为新建服装加工扶贫车间培训工人。
崔志坚认为“一人就业一户脱贫”是农村产业带动就业的实效之举。“通过协调左权县职业技术培训学校,已对55名妇女进行了为期十天的服装加工岗前培训,稳定工作人员将达40到50余名,每名熟练工年收入将达到1.8万余元,将极大提高贫困户生活质量,收入远远超过脱贫线,将使中店村更快更早全面进入小康社会。”崔志坚表示。
据悉,该项目已为中店村增加集体经济收入1.2万元,已经完成村集体经济破零任务。
小南庄村“第一书记”高泽良:
山西省审计厅驻小南庄村第一书记高泽良,看上去是一个非常腼腆的男孩,可说起扶贫来滔滔不绝。
“为了能够永续发展、长远发展,村里成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实行技术指导、农资供应、种植品种、市场销售四个统一,实现了小生产和大市场有效对接,创新了经营机制,把大棚作为农户股份,全部收回合作社,每年按20%折旧,农户不种的话,合作社退回股份另转给其他人种植,解决了大棚闲置问题。”高泽良表示,通过上述方式,全村共盘活了大棚350亩。
河北和河南都是养殖大省,有成规模的养殖基地,经过多次考察,小南庄以直接引入成熟养殖产业为目标,与河北的信达集团建立了合作关系,进行白羽鸭肉鸭养殖项目的推广。2018年小南庄村贫困户利用政府补助资金,建设肉鸭养殖大棚10栋,改建了占地3亩多原肉鸡养殖大棚的2栋,合计12栋鸭棚,可以存栏6万只肉鸭或24万只肉鸡,平均每栋每年能产生收益4万元以上,使得村内贫困户一年通过养殖入账达到60万元左右。预计2019年在解决养殖粪便污染处理和饲料无害化处理的基础上,再发展28栋养鸭大棚,该项目的实施,真正让老百姓看到了致富的方向。
为了让拥有悠久养牛历史的小南庄继续在肉牛养殖方面利用新品种创新增收,扶贫工作队帮助小南庄成立了胜林育牛农民专业合作社,期间去山东考察了山东省先进的肉牛集中养殖经验,结合小南庄养殖户的传统经验开创了小南庄特色的肉牛养殖方式。合作社利用政府补贴资金入股加补贴共计10万元的方式,牛舍建起的1年以来,村内肉牛的存栏量现在160头,项目总投资80万元,其中扶贫资金10万元,以集体股份的名义加入合作社,每年年底合作社向村集体提交分红,集体可以利用这些资金补偿村内困难户,鼓励更多村民通过产业发展致富。
此外,通过宣传带动,在外打工的农民开始回乡创业,建立起养猪合作社,通过养殖项目带动了一批20户贫困户增收,现在已建成年出栏500头以上的现代化猪舍两个。
肉鸭养殖项目、肉牛养殖项目和肉猪养殖项目的成功,极大增加了小南庄人的收入,也拓宽了产业方向,但是也面临严重的养殖粪污对村内环境污染问题,一到夏天,苍蝇满村飞的现象深深的困扰了我们,种植户对养殖户的意见越来越大。为此,扶贫工作队和村两委积极走访群众,收集意见和建议,期间去河北、河南和山东等有着先进养殖经验的省份,学习其污粪处理方式,总结出来,远离、分散和主动利用的行动方案。筹划成立了有机肥加工厂。
绿色循环养殖园区有机肥加工的项目实施,是小南庄未来步入小康村的重要依托。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主要针对禽畜粪便的处理再利用进行推进,面对村内环境压力的紧迫,2019年1月开始筹建有机肥加工厂,已于2019年3月份落成,总投资50万元,,初步带动贫困户16户,产品已经通过省级检测部门检测流入市场,除了解决了养殖粪便无处堆放的问题外,也美化了小南庄环境现已产生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小南庄村现今已实现了产业帮扶的全覆盖,同时也完善建立了“大户带动经营,贫困户入股分红,扶贫队定向扩股,乡镇代管扶贫资金,村委会监督管理”的合作社运营新模式,使扶贫方式由大水漫灌变为精准滴灌。
五个“第一书记”的扶贫故事,是我国精准扶贫时代大潮中最朴素的剪影与音符,但他们却是革命老区左权红土巨变的积极推动者与参与者。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