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0月广州解放后,由广东溃逃的国民党残部迅速撤往海南岛,连同岛上原有的第64军等部,总兵力约10万人。经过拼凑,整编为19个师,另以海军舰艇50艘、飞机45架组成海陆空立体防御——"伯陵防线",企图凭借海峡天险,阻止解放军渡海登陆。
1
在受领渡海进攻海南岛的作战任务后,他们首先想到的就是渡海的船只问题。兵团首长与司令部研究,为确保第一次1个军的兵力登陆成功,计算至少需要1000多只木帆船和数千名船工、舵手。
机帆船(机帆船图片大全)
当时的情况是,广东沿海的渔船都被国民党军队抢走,乘船逃到海南岛去了。雷州半岛没有被抢走渔船的渔民,受渔霸和地主的胁迫,都逃避分散到沿海不知名的海湾和附近的岛屿上去了。要在很短的时间内征调几千只木帆船,任务十分艰巨。
1950年3月下旬,广东省人民政府、广东军区司令部、广州市人民政府、华南经济委员会,根据叶剑英的指示,发布关于支援海南岛作战的联合通令。经过努力,共征集可用于渡海作战的船只1000多艘,基本上保证了海上训练和分批偷渡、大举登陆的需要。
2
兵团首长研究认为,在渡海过程中当敌人的海军舰艇阻拦我木帆船时,如果没有炮火反击敌舰艇,我们的木帆船可能大部分会被敌海军舰艇击沉。因此要确保渡海部队顺利登陆,必须想办法装置一些机帆船,用作指挥船、通信联络船和护航船。
早在1949年12月,毛主席也致电中央转林彪,请令邓、赖、洪不依靠北风,而依靠改装机器船这个方向准备,由华南分局与广东军区于几个月内装置几百个大海船的机器,争取于春夏两季内解决海南岛问题。
当渡海部队确定以机帆船为主要渡海工具后,四野首长即派野战军后勤部政委陈沂和后勤部参谋长罗广文携巨款南下广州,征集船只,购买机器。但当时广东一带因遭受民党退踞台湾前的疯狂掠夺,较大一些能使用的机器已被抢掠一空。
于是,陈沂决定去香港、澳门,在那里利用一些社会关系,会同有关部门购买一些登陆艇。他们在华南分局派员陪同下,去找香港地下党,帮助采购机器和登陆艇。由于日本侵略军占领香港后将香港掠夺殆尽,陈沂在香港的工厂码头看了几天,没有找到适合于渡海登陆用的船只与机器。
那时候华南分局也非常着急,叶剑英和洪学智亲自去了黄埔造船厂了解情况,那里也造不出渡海的船只。我渡海兵团倒是派人收集到了100余部旧机器,并送往黄埔造船厂,以备改装机帆船。但征集到的这些机器,不是因过于老化不能使用,就是因马力太小带不动船只。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总算改装了几十艘机帆船,而这些对于渡海登陆作战来说不过是杯水车薪。
3
“十轮大卡”是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生产的吉姆西军用卡车的通称,在解放战争中,我军从国民党军队手中缴获了相当数量的通用十轮卡和道奇T234卡车(这个车是四个轮),主要装备到了炮兵部队用于拉榴弹炮。
15兵团随即下令所属的三个军拆卸10轮卡车上的发动机,全力以赴改装机帆船。炮兵部队用“十轮大卡”拉着榴弹炮从东北转战到雷州半岛,已经和炮车、火炮建立了深厚的感情。眼瞅着全国都要解放了,这个时候让他们把炮车的发动机卸下来,连炮也动不了了,等于让他们失去了手中的武器,英雄无用武之地。
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既然兵团首长下了令,就是感情上再舍不得,也得从大局出发执行命令。各军炮兵部队的指战员们一方面流着眼泪,一方面飞快地卸下了“十轮大卡”炮车的发动机,并迅速将卸下的发动机装车送到了雷州半岛的两个军。
渡海部队用卸10轮卡车的发动机,为木帆船安装上了机器,两个军共改装了机帆船120艘。又选择质量较好的机帆船共40艘,在船上用木板和沙袋加固,安装57毫米口径和37毫米口径的战防炮、提式山野炮和重机枪等,改装组成护航船队,专门用来和敌人的军舰作战。
为了协助渡海部队组织火力船队,四野和15兵团还将其他军的战防炮营或连调来,把步兵小炮及高射机枪固定在船上,经过多次试航、试射,造出了“土炮艇",组成了一支“土舰队”。经过改装的“土舰队”,作为“指挥舰”、“通讯舰”和“护卫舰”,为海南岛战役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