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野史 > 韦夏卿简介(韦夏卿是元稹的什么人)

韦夏卿简介(韦夏卿是元稹的什么人)

韦夏卿简介(韦夏卿是元稹的什么人)一朵女子,风轻云淡,欢迎关注槐序~韦夏卿简介(韦夏卿是元稹的什么人)这里有沉香千年的古诗词,亦有最精美的配图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出自元稹《离思五首》其四许多

一朵女子,风轻云淡,欢迎关注槐序~

韦夏卿简介(韦夏卿是元稹的什么人)

韦夏卿简介(韦夏卿是元稹的什么人)

这里有沉香千年的古诗词,亦有最精美的配图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出自元稹《离思五首》其四

许多人都说,这首诗是元稹为悼念亡妻韦丛所作,但从来没有确凿的证据支持这一说法。

相反,这首诗被认为是写给崔莺莺的,却有蛛丝马迹。

首先,公元809年韦丛过世的时候,元稹写过悼亡诗《遣悲怀三首》,其中有诗句: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顾我无衣搜荩箧,泥他沽酒拔金钗。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斋。

说明当时韦丛在洛阳独自带着6个孩子(五子一女)生活,日子过得很艰难,要当掉首饰才能为元稹买酒,需要挖野菜才能充饥;

此后,元稹又作《六年春遣怀八首》,其中有诗“重纩犹存孤枕在,春衫无复旧裁缝”,依旧说明当时生活很清贫。

我们再看韩愈为韦丛写的墓志铭:

稹时始以选校书秘书省中,其后遂以能直言策第一,拜左拾遗,果直言失官;又起为御史,举职无所顾。夫人固前受教于贤父母,得其良夫,又及教于先姑氏,率所事所言皆从仪法。

意思是,元稹擅直言,遭贬官,升监察御史后,没有时间顾家,但韦丛恪守父母教诲,悉心于家务,勤俭朴素,以贤良而著名。

现在我们再来看《离思五首》,其中有诗:

自爱残妆晓镜中,环钗漫篸绿丝丛;闲读道书慵未起,水晶帘下看梳头;红罗著压逐时新,吉了花纱嫩麴尘;寻常百种花齐发,偏摘梨花与白人。

这5首诗,更像是描写闺阁小姐日常生活的,对镜贴花黄,箱子里还压着时髦的锦绣罗裙,诗中女子妆容精致,肤如凝脂。如果是悼亡诗,与《遣怀》系列风格过于迥异。

实际上,白居易也在很多诗中写过,元稹与韦丛在洛阳时的生活很朴素,甚至算贫寒。

因为元稹在803到806年间,一直没有获封,直到与白居易一同登“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才授左拾遗,但很快他就因太过于招摇而遭贬河南县尉,可是在河南任上,他是没有俸禄的,因为元稹的母亲过世了,他必须回乡守孝三年。

还有更重要的一点是,韦丛过世10年后,元稹曾写过一首《春晓》,这是明确写给崔双文(崔莺莺)的,说明元稹对崔双文始终是念念不忘。同时,元稹在《莺莺诗》中有句“取次梳头暗淡妆”,这像不像“取次花丛懒回顾”?

同时,元稹在《莺莺传》中还写过《会真诗三十韵》,此诗和《离思五首》在意境上颇为相似,放在一起可以说是相得益彰。

按照时间线,我们再往回看,公元809年韦丛去世前,元稹在做什么呢?

守孝期满后,元稹擢升为监察御史,在赴任剑南东川后,他在蜀中和薛涛谈了一场“姐弟恋”,薛涛有诗《春望词》。

之后,元稹又因得罪权贵被排挤出朝,分司东都洛阳,7月9日,韦丛过世。

如果说“取次花丛懒回顾”就是写给韦丛的,那他才是个真正的“渣男”,因为很快他就娶了河东裴氏,并同时交往刘采春。

所以我宁愿相信,这首诗是写给崔双文的,那样至少说明元稹有情有义。

之所以讲这么多,不是要证明元稹在感情上是个怎样的人,在唐朝男子三妻四妾是寻常事,无伤风化,更谈不上个人品质问题,也不能证明元稹和韦丛的夫妻关系不好。相反,元稹很感恩韦丛,尤其是对他的鼓励和支持。

后人都说元稹是个“渣男”,其实按现代人的爱情观、婚姻观来评判元稹,对元稹是不公平的。

并且,元稹不但不“渣”,还是个很优秀、很正直的人,这一点估计很多人都想不到。

我们先从崔双文说起,《莺莺传》是元稹的自传,如果他真的很“渣”,没必要自己黑自己。元稹虽然为北魏拓跋部宗室后裔,但9岁丧父,生活过得很艰难,也没有读过书,是母亲把他带大,并教他识文断字。

在蒲州为官时,因为赶上战乱,幸得崔家相助,才让元稹的母亲有了安身之所,所以便和崔双文有了感情。

元稹中第比较早,15岁就登明经了,可是30老明经,50少进士,以他的背景基本不会得到重用的,所以他想要往上爬,必须抓住每一个机会。

故,他娶了韦丛,时任太子少保韦夏卿之女,而韦丛则是河东裴氏之后,她的外祖父是前宰相裴耀卿。因为有了这层关系,元稹才能得到宪宗的赏识。

但是,元稹授左拾遗后第一件事,就是“反腐”,参奏了很多权贵,于是遭到了第一次贬官,出河南尉;

第二次升监察御史后,元稹再次“反腐”,查办了房玄龄之后河南尹房式和到泸州刺史刘文翼,于是再遭到贬官;

第三次回京是10年之后,因有诗赠刘禹锡、柳宗元,被牵连遭贬通州。在这里,元稹留下了卓然的政绩,民间甚至有“元九登高节”的习俗,就是通州人为纪念他而兴起的;

第四次回京又是3年后,元稹被擢为中书舍人,翰林承旨学士,与裴度同升宰相。此期间,元稹又因为“反腐”而得罪了李宗闵,也为他的命运埋下了祸端。

其中有一点争议是,元稹曾勾结唐穆宗身边的近侍魏宏简,趁裴度在外平乱之际,试图充任相位,被裴度三封奏疏连参,后降为工部侍郎。

早期刚入朝时,元稹是旗帜鲜明地站队裴度,如今却背地里搞事情,确实有失君子行径。但有趣的是,令狐楚与皇甫镈勾结,站队李逢吉,一直寻找机会扳倒裴度,甚至把裴度排挤到东都洛阳。

可此时令狐楚拉拢元稹,却为元稹所不齿,并草拟贬谪令狐楚为衡州刺史的制令,直言说:秘密毁败讨逆之谋,暗中阿附奸邪之党。通过攀附获取地位,多方谋求进身,尽辱三公之位,实是诸塞贤路。

所以,没人能说清楚元稹到底是怎样一个人。

他总是能抓住机会升官,却从不趋炎附势,每每与当朝权贵为敌,这其中包括权倾朝野的宦官仇士良、刘士元,以及宰相李逢吉、令狐楚、李宗闵,以及裴度。

他在通州、元州皆有政绩,深受百姓爱戴。那是不是可以认为,元稹真的是想做一个好宰相,去匡扶社稷、指点江山呢!

在中唐时期的诗坛,很多人都“捧李压杜”,只有他敢第一个吃螃蟹,独推崇杜甫的诗,导致后来又有一股“尊杜抑李”之风,幸亏韩愈出手,客观地评价了李白和杜甫,从那以后,李杜便开始齐名,没有了争议。

所以“杜诗”能被认可,元稹功不可没,他和白居易一起倡导了“新乐府”活动,对后世诗坛产生了深厚的影响。

综上所述,元稹是一个好官,一个了不起的诗人,一个风流但有担当的男人。他对韦丛的感情,不会因为一首有争议的诗,就能随便被抹杀。

而他的风流,亦不会因为对韦丛的深情,就能无视。历史就是历史,需要严肃和认真,忽略真相就没有真理和正义。

-end-

上一篇: 周易是什么(周易是什么类型的书)
下一篇: 地壳变化(地壳变化导致喜马拉雅山从海洋变成了陆地)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