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新老朋友,新年好!还没出正月十五,给大家拜个晚年!虎年的第一篇乡野怪谈,是朋友叙述的亲身经历,短小一点,也无需高能预警。
以前毒师在文章里提到过广州一些“有名”的地方,比如淘金路、华侨新村、荔湾尸广场等等。
而说起帝都有名的凶宅,“朝内81号”院必然有一席之地。这里从历史背景到建筑形态,都极具特色,因此给很多文艺工作者提供了创作源泉,2015年有一部惊悚网剧《京城81号》就是以此宅为蓝本,陆毅当年主演的电视剧《永不瞑目》就曾在这里取景。
荔湾广场灵异事件(荔湾广场灵异事件故事)
京城的很多年轻人胆子大,敢于冒险,经常把这里当成不要钱的鬼屋,半夜三更组队来探访,后来为了防止有人翻墙而入,当地安排了人员值守,才稍稍降温。
朝内81号院的产权归北京天主教会所有,最早可以追溯到清朝末年。可能是由于产权上的纠纷,也可能是荒废已久长满了藤蔓,反正不知什么时候开始,有人传说这里闹鬼,什么老太太上吊、姨太太自杀。
后来经过人传人,大伙儿添油加醋,越传越邪乎,有的说屋里老有人在哭,院子里总有摔东西的声音,后来又传说有工人在里面失踪了……众口铄金,积毁销骨,渐渐地,大家都公认那里是凶宅,而且不是一般的凶,据说走进去之后,里面的温度都比外面低个三四度。
今天要说的这个故事,不算恐怖,但可能成为一个旁证。主角是毒师的朋友田老师,前报社记者,如今是大湾区的地产自媒体大咖。这里要特别鸣谢田老师,大过年的,她还在关心毒师的故事素材够不够。
六七年前的一个冬天,田老师有急事出差去北京。下了飞机,一路打车直奔酒店,准备与已经提前几天到达的同事汇合。
大街两侧的银杏树上,还挂着三三两两的金黄色叶子。本是秋天的专属色彩,没成想在北京的冬天看到了秋的尾声,田老师心头莫名感觉到一些些小幸福,女人的小确幸就这么容易触发,当然,这种敏感细腻也可能是田老师的天赋,在后面的事情里起到了帮助作用。
路上很顺利,的士把她直接送到了朝阳门内大街的全季酒店。因为提前跟同事问了房号,田老师下车后,进了酒店就上楼,直奔房间。
不巧的是,同事外出办事,要过一阵才能回来,田老师就在走廊徘徊,等同事回来。
这时她才注意到,她们要住的房间刚好位于走廊这头的最后一间,是间尾房。田老师行走江湖,知道一些住店的忌讳(毒师也写过一篇乡野怪谈|住酒店遭遇的灵异事件)。她心里有点小担忧,但转念一想,晚上有同事住在一起,足够壮胆,不用害怕。
走廊尽头刚好是个窗户,窗口是个小飘台,田老师把包放在上面,想趴在窗口欣赏一下首都的风景。事有凑巧,如果她只顾着低头刷手机,没注意窗外情况,估计就不会有后面的故事了。
从窗口望出去,大概十米开外,是一堵水泥墙,仔细一看,还是一栋烂尾楼。田老师的职业敏感犯了:这地块离故宫也就两三公里,在全国都算得上黄金地段,为何有一栋烂尾楼?黄金地段,肯定不是钱的问题。那会是什么问题呢?
一向爱瞎想的田老师,心中顿时冒出个念头,难道是遇上“怪力乱神”了?朝阳门内大街,在北京简称“朝内”,妈呀,这两个字有点熟悉,莫不是遇到了传说中的“朝内81号”?
因为网上盛传朝内81号的马路对面,有一栋烂尾楼,烂尾多年,田老师听说当年盖这楼时候,有四位建筑工人师傅从地下管道直通到了马路对过的朝内81号,后面发生了一些离奇事件。
顺着这个思路,田老师向马路对面望去,果然,在天色渐暗华灯初上的氛围下,对面是一栋黑漆漆的民国建筑。
她马上打开手机地图——朝阳门内大街81号,证实了推测。
就像小说里写的那样,就在这时,同事回来了。
开门进房间,田老师纠结要不要告诉她、又该如何告诉她这一惊天大发现。因为田老师胆小,万一告诉同事,她也胆小,那这一晚可不好办。
单刀直入怕吓到同事,那就曲线救国。
田老师问她:“这酒店住得舒服不?你这几天一个人睡得怎样?”
同事说:“酒店条件还行,不过我回来得晚,累得倒头就睡。就是睡不踏实,晚上走廊很吵,感觉有很多人来来往往。”
听同事这么一说,田老师真的害怕了。
这间房在走廊尽头,晚上能有什么人需要经过?还人来人往,还连续几天?田老师敏锐地感到,这不是好现象。
田老师决定把观察到的情况告诉她,幸好同事是个神经大条的女孩,没有大惊小怪。听田老师这么一分析,同事也开始觉得不对劲,她说:“睡着了以后,确实吵,那么吵不是脚步声,是说话的声音,很多人说话,听你这么一说,我觉得是有点玄乎!”
她们当机立断,马上找前台换房,理由就是“这间房睡觉不踏实,害怕。”
前台服务员竟然没有多问一句,马上给她们换了一间房。原来的房间朝北,尾房、还很小,给她们调换的这一间,靠近大堂,朝南,虽然还是标双,但房间面积比原来那间大了一倍,价格还跟原来那间一样。
两人小声嘀咕:“难道他们心里有愧吗?”
好在那天晚上,她们睡得很安稳。
第二天起床后,田老师隔着马路,望向对面的朝内81号,荒废的民国建筑,窗口还是黑洞洞的,但院子里停着几辆车,还不时有车辆进去,有了人气,也就没觉得那么恐惧了。
发表评论